如今時代,去佛漸遠,能夠接觸到佛法,即是自己的幸運也是自己的迷茫,佛教中的大智慧和高深莫測的知識,每每令我們望洋興嘆,無從下手,找不到路徑。
佛說我們凡夫沒有擇師之眼,我們不知道誰是善知識,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明師,更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明心見性,怎樣才算是悟道證道,這就是我們今天學佛的難處,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人最怕走錯了道路,如果南轅北轍,那就會離佛原來越遠了,更怕曲解了佛意,落入魔道,那更是悲劇了。
好在佛在世時,就為我們指明了修行的道路,預見到了我們末世眾生的疑惑,所以佛要我們皈依「佛法僧」,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教,現在是像法時代,佛教的經典還在,佛菩薩的形象我們隨處可見;如果你不知道誰是善知識,但能夠依教奉行,至少還不會走錯了路,時至今天,筆者認為最正確的修行方法,只有這三條路,你認為對嗎?
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個人即使不學佛,要想把人做好,有點修養就一定要存好心做善事,把善良進行到底,「善良」是做人的基礎和原則,也是為人的底線,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一個人的出發點對了,做人才有根基,也才會有自己的福德和福報。
學佛需要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一個人能夠布施,利益天下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為自己種下了福田,就有了福德資糧,修行就成功了一半。
學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挑起天下眾生的苦難,是為了幫助眾生渡過生死苦海,而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萬事不做,學佛到最後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 「行願」,所以諸佛菩薩都有自己的大行大願,以救渡天下眾生為己任。
一個人學佛修道,走行願的道路最為正確,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是真正的修養,而不是自欺欺人。
二、讀經念佛,依教奉行。
佛教經典,為佛祖親口所講,我們能夠依教奉行,讀經念佛,就是與佛祖天天見面,能夠認真領會佛祖所說的教義,並且能夠在生活中老實奉行,就是在認真學佛,也是對佛祖的尊重。
佛教經典分了義教和不了義教,為此佛又囑咐我們: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教,所以對於公認的佛教經典要多讀,甚至要能夠背誦,比如《金剛經》、《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圓覺經》和《心經》等等,能夠持誦不懈,也許有一天,觸著一緣一機一境,就會豁然開悟,能夠明心見性。
念佛法門,普被三根,無論根器大小,只要把六字洪名念誦至一心不亂,就會淨土現前,臨命終時有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極樂,如果沒有特別的因緣,接觸不到善知識,念佛法門是最為簡單和穩妥的法子,能夠老老實實念佛,就不會出現偏差。
三、嚴持戒律。
學佛修道是嚴格的自我管理,沒有耐得住悽涼寂寞的決心和毅力,是不會有成就的,學佛是為了求空求清淨;如果一邊想著世俗的功名利祿,聲色狗馬,一邊想著能夠成佛做祖,絕對不會有此等事。
達賴六世有詩曰: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人生就是如此,顧此就要失彼,要想學佛修道,就要丟掉世俗的名利和浮華。
戒定慧為佛教的三無漏學,戒律是學佛的基礎,非戒不能得定,非定不能開智慧;佛教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而戒淫最難最重要,做不到就沒有資格學佛修道。
佛祖釋迦牟尼在涅槃時諄諄告誡佛弟子要「以戒為師」,當代禪宗泰鬥虛雲大師圓寂時唯有留下一個「戒」字警醒弟子,由此可見戒律的重要,能夠守戒持戒修行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成功。
在這個時代學佛,要想真心修行,只有這三條道路可走,也是最正確的,不會出差錯,即使沒有成就,也不會落入魔道,來生能夠繼續修行,總有一天就會花開見佛。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