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十年代開始,香港電影進入黃金髮展期,被冠以「東方好萊塢」的美稱,在隨後的30年,香港電影不僅影響力整個華語電影圈,即使在世界影壇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香港電影黃金期的第一代領軍人物就是周潤發。
1986年,《英雄本色》橫空問世,3500萬票房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周潤發終於擺脫「票房毒藥」的稱號,憑「小馬哥」一角身價暴漲,火遍整個華語圈。
1987年的金像獎上,發哥成功拿下金像獎影帝,發哥一時風頭無兩。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周潤發開玩笑:我穿禮服穿了三年,我等了三屆,所以今年我穿得很隨便,以為自己依舊不會拿獎。之前的兩屆周潤發分別以《等待黎明》和《女人心》獲得影帝提名但都鎩羽而歸。
同年,發哥主演的《監獄風雲》、《英雄本色續集》、《秋天的童話》、《鬼新娘》、《精裝追女仔》、《江湖情》、《英雄好漢》,八部電影全部闖入香港年度票房前十五。而這八部電影風格多樣,有江湖片、文藝片、時裝片、搞笑片,周潤發各種類型電影都可以精準駕馭。同年臺灣金馬獎上發哥憑藉《秋天的童話》(臺灣叫流氓大亨)拿下個人第二座金馬影帝,第一次是1984年的《等待黎明》。
1988年的香港金像獎,發哥憑藉《秋天的童話》、《龍虎風雲》和《監獄風雲》三部電影提名最佳男主角,創造了香港電影史,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的紀錄,至今無人超越。周潤發最終以《龍虎風雲》拿下自己的第二個金像影帝,也是第一個香港金像獎連莊影帝。
1989年,主演王晶導演的《賭神》橫空出現,3600萬的票房讓發哥第三次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軍。更讓香港影壇掀起「賭片」的盛行,從而後面出現很多跟風之作,周星馳的《賭聖》和《賭俠》就是這個時期的跟風作品。同年周潤發和杜琪峯導演合作的《阿郎的故事》以3100萬拿下年度票房第四,再次搭檔吳宇森導演的槍戰片《喋血雙雄》1820萬票房位列第八,此片幫助吳宇森和發哥成功打入好萊塢。同年金像獎,發哥憑藉《賭神》和《阿郎的故事》兩部電影提名最佳男主角,最終憑後者拿下第三座金像獎,成為首位三獲影帝的演員。
隨後的幾年周潤發產量就減少了,在為去好萊塢發展做準備,周星馳,劉德華和梁朝偉也在這個時期冒了起來。但這幾年周潤發依舊佳作不斷,和張國榮合作的《縱橫四海》以及自己監獄類型的《監獄風雲續集》,合作梁朝偉的《辣手神探》都是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一直到1994年,發哥出走好萊塢的前一年,電影《賭神2》以5250萬票房再度打破票房紀錄成為冠軍,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突破5000萬票房的電影,而周潤發同年另一部佳作《和平飯店》以2480萬票房位居年度第七,並憑藉這部電影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帝提名。
可以說,在1985-1994這10年,周潤發就是香港電影的皇帝,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第一個舉起大旗的男演員。發哥拿下三次年度票房冠軍,八次獲得金像影帝提名,三次得到金像獎影帝,一次拿到金馬獎影帝。去好萊塢之前又拿下一次香港電影票房年冠,統治力同期無人能敵。而此時的梁朝偉還沒找到自己的演戲風格,張國榮尚顯稚嫩,周星馳還在蟄伏發展階段,梁家輝事業低迷期,成龍洪金寶偏商業,劉德華還專注歌壇,只有周潤發是最全能的男演員。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周潤發更令人驚嘆的是多種電影類型片都在發哥手下達到最高峰,且引領跟風潮流。英雄片《英雄本色》系列,開啟了香港英雄槍戰片的電影浪潮;電影《賭神》系列是香港賭片最高峰,追風電影無數;監獄片《監獄風雲》引領了香港的監獄片熱潮,劉德華梁朝偉吳鎮宇等人後續都有類似影片;臥底片《龍虎風雲》是香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經典臥底電影,昆汀《落水狗》有大段模仿的段落;賀歲喜劇片《八星報喜》打破香港票房紀錄;警匪槍戰片《喋血雙雄》風靡北美碟片市場,也為吳宇森周潤發進軍好萊塢鋪平道路;《秋天的童話》打破香港文藝愛情片紀錄;《阿郎的故事》再次打破文藝類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