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跌下神壇,原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嘉慶年間爆發的這一場起義

2020-12-19 可耐的敏敏

清朝跌下神壇,原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嘉慶年間爆發的這一場起義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偏執地認為,清朝清朝跌下神壇,由盛轉衰的時期是在太平天國時期,畢竟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反對清朝的統治,是一場十分壯觀的農民起義運動。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早在嘉慶帝統治的時期,這場同樣由農民們組成的白蓮教運動爆發後,就已經導致清朝出現了衰落。到底為何這樣子說呢?這還要從當時白蓮教起義運動爆發時期說起。

當時,在清朝嘉慶帝統治時期,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白蓮教起義。而這一起義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不可小覷的,畢竟清朝為了鎮壓這場起義,耗費了許多物力、財力和人力,損失慘重。也正因為這樣,清朝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跌下神壇。不過,這種經濟衰落在康熙統治時期還不是很明顯,而是在雍正帝統治後才愈發明顯。到底那時清朝的經濟是有多衰落,我們繼續說道。

可以說那時康熙帝好不容易打好的江山,倒是被乾隆帝在統治後期毀得差不多了。但是讓我們不可思議的是,乾隆帝還覺得自己功不可沒,認為自己立下豐功偉績,這簡直就是貽笑大方!直到嘉慶帝繼承皇位時,大家才意識到朝廷十分黑暗腐敗,財政十分空荒。這時位於底層的農民百姓,便紛紛奮起反抗。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白蓮教起義就誕生了。

那麼,白蓮教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對於白蓮教的發源地,我們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有的人認為它是來源於佛教,有的人認為其來源于波斯。不管白蓮教真實來源於哪裡,但在清朝時期,白蓮教已經演變成民間人民反抗清朝腐敗統治時期。也就是說,在嘉慶帝統治時期,朝廷已經黑暗腐敗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而民間百姓唯有通過反抗,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白蓮教起義運動便轟轟烈烈地展開來了。

據說,在嘉慶帝統治時期,白蓮教起義運動首先在湖北地區爆發,然後波及到附近其他地區。隨著許多貧困百姓的加入,這場運動的成員變得越來越多。可以說,這場運動在當時的震撼力不可小覷。不過,嘉慶帝的皇權還受太上帝乾隆的控制,而當時太上帝乾隆為了穩定朝廷的統治,只好派官吏去鎮壓這場運動。

這場白蓮教的起義運動看似規模十分巨大,人數眾多,但實際上內部衝突不斷。這是因為這場運動內部由不同的派別組合起來,而它們各自所代表的思想又不一樣,這樣導致白蓮教的起義運動中各個派別難以得到協調統一。不過,這場運動人數眾多,導致清朝在鎮壓這場運動時,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們可以說這場運動其實是有觸及到清朝統治的根基,但是只不過力量還不夠強大,畢竟集體內部並沒有明確一致的思想來指導。最終,這場運動因為內部的矛盾不斷,而被清朝鎮壓了。不過,清朝財政損失巨大,可以說在那時,清朝便跌下神壇,經濟開始由盛轉衰。

因此,在乾隆帝統治時期,朝廷就十分腐敗了,只不過這種衰落的局面到嘉慶帝統治時期才顯露。為此在嘉慶帝統治時期,民間百姓為了反抗清朝腐敗的黑暗統治,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白蓮教起義運動。雖然白蓮教起義運動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它還是最早觸及到清朝統治的根基,耗費清朝巨大的財力。如此說來,白蓮教起義帶來的影響並不亞於太平天國運動,而且這場運動標誌著清朝跌下神壇,經濟開始由盛轉衰。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大起義運動,其實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嘉慶年間爆發的這一場
    說到清朝的起義運動,可能大家立馬就會想到太平天國,這是鹹豐年間由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引起,洪秀全還因此成為反清英雄,後世孫中山都十分崇拜他。
  • 清朝由盛轉衰,起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在嘉慶年間的一場起義
    清朝由盛轉衰,起因並非太平天國,而是在嘉慶年間的這一場起義太平天國,大家也是非常的熟悉的,這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可謂是反清英雄。這場起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了,連孫中山都十分的敬佩洪秀全。大家都認為是鹹豐年間的太平天國活動讓清朝的由盛轉衰,但其實並非如此,早在嘉慶年間其實就已經出現了由盛轉衰的跡象。要說這清朝在康熙以及雍正的統治之時國力非常的旺盛,到乾隆繼位之時,更是出現康乾盛世。但其實乾隆繼位以來六十餘年,貪官汙吏非常之多,清朝是在走下坡路。
  • 清朝為何從嘉慶開始衰落?因嘉慶年間爆發一場堪比太平天國的起義
    到了嘉慶皇帝繼位,本來他勵精圖治,力求肅清乾隆末年留下的所有弊端,但終嘉慶皇帝一朝,清朝不但沒有中興,反而迅速衰落。究其原因,跟一場堪比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密不可分,這場農民起義就是白蓮教起義。在介紹白蓮教起義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白蓮教。白蓮教起源於唐朝時期,由波斯明教發展而來,當時明教又叫「摩尼教」,信仰神佛,帶有極度迷信的思想。
  • 為何清朝從嘉慶開始落敗?因為嘉慶年間爆發了一場起義
    為何清朝從嘉慶開始落敗?因為嘉慶年間爆發了一場起義清王朝是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經歷了數代皇帝的統治,層一度稱為當時世界上最昌盛的國家,但是後開卻因為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使得中國沒有世界的發展腳步,最後落得個被欺凌的地步。
  • 清朝歷史首次農民起義,並非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而是這次起義
    清朝歷史首次農民起義,並非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而是這次起義。一般情況下對大清時期的歷史有過了解的人,基本上應該都知道由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吧,不得不說這著實可以說是一場很盛大的農民起義,這次反叛爭亂確實規模很大,同時也對清王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和影響。
  • 清朝時期最大的暴亂,並不是太平天國,而是白蓮教起義
    清朝時期最大的暴亂,並不是太平天國,而是白蓮教起義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曾經封建統治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家內部發生的叛亂,再加上外敵入侵的話,國家很快就會走向滅亡。清朝在統治時期一共遭遇了兩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最近也有人討論到底是哪一場起義,直接影響了清朝的統治或者說導致了清朝的滅亡。多數人看來太平軍的強大直接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或者說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滅亡。其實太平軍的規模並不算很大,而且鎮壓時間用了將近八年,不過也不算最久的。
  • 清朝中後期為什麼沒落?有個最重要原因,和列強入侵無關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清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不過事實上,早在鴉片戰爭發生之前,清朝已不可避免的開始沒落了。嘉慶元年(1796年),四川、陝西、河南、湖北等地爆發了「川楚白蓮教亂」,這是清朝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
  • 明朝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清朝為什麼沒有被太平天國起義推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在晚期遇上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卻並沒有被直接推翻,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首先清朝沒有被農民起義直接推翻是很正常的事情。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拉開了元末亂世,極大消耗了元朝的勢力,使朱元璋最後亡元。這些王朝雖然沒有被農民起義推翻,但屬於間接在不久後被農民起義亡國。清朝遇上了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卻並沒有因此喪失統治不久後亡國,反而又延續了48年近半個世紀之久。也就是說其他王朝的農民起義,要麼像明朝這樣被直接推翻,要麼像漢唐元這般被間接推翻。
  • 太平天國:一場註定失敗的起義
    此時清王朝政治腐敗,行政效率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順應民意,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在以後的歷史發展中,太平天國一路披荊斬棘,很順利的打下了半壁江山,與清朝進行分庭抗禮。正當太平天國蒸蒸日上時,1865年,太平天國卻灰飛煙滅。這不經讓人思考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何以最終失敗?其實原因是很複雜的。今天我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 嘉慶鎮壓白蓮教起義花費銀一億兩
    [摘要]清代中期,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反清鬥爭與秘密結社導致的起義不斷,嘉慶年間,為鎮壓白蓮教起義,前後十二年間話費銀一億兩之多。本文摘自《清史簡述》,鄭天挺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8月。這六次南巡進一步促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化。一般說,清朝中期的人民起義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各少數民族的反清鬥爭。在西南、在大小金川(今四川西北部阿壩藏族自治州)和西北的甘肅等地都發生過起義。回民起義不止一次,苗民起義也不止一次。
  • 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分別爆發多少次農民起義?
    其中大型農民起義就有5次,都是波及數省乃至十餘省大起義。分別是苗民起義,爆發於乾隆末年,持續十二年,波及四川、湖南和貴州三個省。白蓮教起義,爆發於嘉慶元年,席捲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持續九年時間。天理教起義,爆發於嘉慶十八年,波及河北、河南和山東三省,此次起義時間雖短,但天理教差一點就攻破紫禁城,對滿清的打擊甚大。
  • 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分別爆發多少次農民起義?
    其中大型農民起義就有5次,都是波及數省乃至十餘省大起義。分別是苗民起義,爆發於乾隆末年,持續十二年,波及四川、湖南和貴州三個省。白蓮教起義,爆發於嘉慶元年,席捲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持續九年時間。天理教起義,爆發於嘉慶十八年,波及河北、河南和山東三省,此次起義時間雖短,但天理教差一點就攻破紫禁城,對滿清的打擊甚大。
  •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西方列強為何也進行圍剿?一封信暴露原因
    ,國內爆發了農民起義,國外列強也是在不斷地吞噬中國的領土。不僅如此,當世國內的農民起義和列強也發生了衝突,例如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除了清朝的圍剿之外,外國列強也進行了圍剿太平天國的活動。  在中西雙方的圍剿之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農民起義軍也被徹底鎮壓。這原本只是中國國內的一次農民起義活動,為什麼外國列強也會參與進來呢?太平天國創立的時候,借用了西方的基督教,在經過本土化的解釋之後,成為了上帝教。
  • 清朝「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苗民起義:從雍正時期一直到嘉慶年間,黔、湘地區的苗族人民發動的一系列反清起義。從不同民族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統治者看待這場起義是「平苗逆」的一場戰役,而從苗民的視角來看是「復故土」與「求生存」的起義(追求自由平等有錯嗎?)。
  • 清朝的衰敗並非從嘉慶開始,而是乾隆晚年,為什麼這麼說?
    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皇帝,後世之人對其的評價可不算太好,這是為何?清朝在經歷康乾盛世後,盛極而衰,從嘉慶開始走下坡路。但實際上,衰敗並非是從嘉慶開始,而是在乾隆的晚年,嘉慶上位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即便他想好好整頓國家,也是有心無力。乾隆晚年期間,國庫空虛,但又想花錢。怎麼辦?
  • 太平天國:一場註定失敗的起義
    此時清王朝政治腐敗,行政效率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順應民意,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在以後的歷史發展中,太平天國一路披荊斬棘,很順利的打下了半壁江山,與清朝進行分庭抗禮。正當太平天國蒸蒸日上時,1865年,太平天國卻灰飛煙滅。這不經讓人思考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何以最終失敗?其實原因是很複雜的。今天我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 清朝:太平天國起義實錄,記中國歷史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說起農民起義,我們還都是挺熟的,畢竟都是學過歷史的人,但是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嗎?你知道這次起義的時候中國是怎麼樣的嗎?你知道它是怎麼發生的嗎?或許這些還在你的心裡是個問號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把問號變成句號。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 曾國藩檄文曝光,扒開太平天國失敗冷門原因,清朝鑽了空子
    八旗兵在入關後不久即已喪失了戰鬥力,而反觀以廣西兵為主力的太平軍在起義之初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靠著簡陋的武器先後輾轉數省,僅僅用了2年時間即佔據江南半壁,與清朝劃江而治。但是,曾國藩在仔細讀過太平天國的檄文後,卻發現了其中的一大漏洞,這也成為清朝在法理上反戈一擊的切入點。
  • 如果沒有發生內亂,太平天國能否滅亡清朝,統一全國?
    一般而言,最終滅亡一個朝代的並不是農民起義,而是為鎮壓農民起義而造成的地方割據勢力。 比如,秦並非亡於陳勝吳廣起義,而是亡於六國貴族復闢;東漢並非亡於黃巾起義,而是州牧割據;唐也並非亡於黃巢起義
  •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清朝會失那麼多國土嗎?
    否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是必然?如果是必然的話,即使沒有太平天國起義,也會有其他農民起義,清王朝同樣也會顧此失彼,在內憂外患之下丟失大片國土。太平天國爆發時,清王朝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前,廣西、雲南境內就已經爆發了多起起義。太平天國起事之初,紫荊山周圍的清軍都被調去鎮壓天地會起義,這才有了太平軍初期的發展。當太平軍成勢時,南方的會黨勢力,北方的捻軍勢力,再加上西北地區的回亂,清王朝全國各地都打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