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黃金面具和神秘的玉米餅

2020-12-12 笑雲讀星

就是今天,6月25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消息,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將在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A免費面向市民開放。

南美國家的遙遠毋庸置疑,很奇怪,那些包括木乃伊和黃金面具在內的似乎近在咫尺的神秘展品,卻讓我把思緒投注向太平洋的彼岸,從秘魯延伸向墨西哥——對我而言,瑪雅文明頑強的餘暉灑向南美大陸時,是辨不出彼此的。

墨西哥原住民就是瑪雅人,他們的古籍中寫道:黃玉米和白玉米形成了黃色的肉體,玉米面團搓成了胳臂和腿,我們的祖先是由玉米製成的。

墨西哥是玉米之國,玉米是墨西哥的神、信仰、主食和重要的經濟作物。玉米也是這個國家的生活藝術。那一張張玉米面餅製成的塔可,很好地詮釋著「民以食為天」的真理。

1、無法拒絕的塔可

一塊好塔可是不會被任何人拒絕的。

玉米粉和面,做成香氣濃鬱,或軟或硬的餅皮,包裹上土豆泥、豆子、豬肉、炒飯等一切你手邊擁有的食材。

無所不包的棒子麵餅

一堆塔可上桌後,擠入檸檬汁,澆上薈萃了多種香料味道的醬汁,食客務必親自為自己即將享用的美食開光。

食用塔可要講究姿勢,對某些墨西哥人而言,已經把進食塔可當作了一種儀式;而我們可能不必那麼講究,只是在捏住裹滿肉類、蔬菜和醬汁的塔可準備品嘗異國滋味時,注意別讓汁液流出來。

塔可是墨西哥最普通的食物,好像有家洋快餐還專門推出過類似的玉米卷餅。但遠遠沒有把這種墨西哥風味推廣到家喻戶曉。很簡單,我在這裡如果不說玉米餅,而只稱塔可,你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把它想像成一個地名甚至瑪雅人的某種神秘儀式皆有可能。

塔可味道千變萬化

一千個墨西哥人的心中,會有超過一萬種塔可的味道。這就是一張曾經被我們稱為粗糧的玉米餅能讓上億人百吃不厭的原因。麵餅、餡料和醬汁完美配合,有什麼煩惱是一套塔可不能解決的呢?如果有,那就再來一套!

基本款塔可有以下幾款。

牧羊人塔可

廚師用肥瘦相間的豬肉醃製後堆疊到巨型燒烤架上,做成一束幾百斤重的豬肉束,抬到木炭火上烤制。

火焰上的肉束香氣,就像墨西哥城的霧霾,無處不在。

牧羊人塔可烤好的肉串上往往還支稜著幾塊菠蘿。將肉儘可能薄地切下,鋪在餅皮上後,後廚的大師傅們會用同一把大刀,在頭頂唰唰兩個動作,菠蘿塊便會乖乖落到另一隻手的塔可上,整個動作行雲流水,渾然天成。

按喜好加入香菜和洋蔥,堆在玉米餅上,新鮮出爐的牧羊人塔可是不是有點手抓餅的感覺?

牧羊人塔可

卡尼塔斯

卡尼塔斯也是以豬肉為主角的塔可。它強調的是要用豬自己的油來烹飪豬肉。先在180度左右的油鍋中煎炸,鎖住肉汁,再到80度左右的鍋中燜煮兩小時,食用時還會加入豬油渣來加入爽脆的口感。

阿薩達

阿薩達是牛肉塔可。它大概就是你能在餐廳吃到的一整塊牛排的份量,剁成小塊後用餅皮包起來吃。但一般情況下你可能包不起來,因為肉實在太多。

巴巴柯阿

羊肉塔可巴巴柯阿,它是用當地特色的龍舌蘭葉包羊肉,塞入地坑後,既蒸又烤8-16小時,這樣烹製好的羊排,只需輕輕一旋,骨頭便能被抽出。

肉汁從龍舌蘭葉的縫隙中流出,最終歸宿是坑底深處早已放好香料的湯鍋。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一大鍋足以撫慰靈魂的濃湯。

2、塔可的歷史

造就了塔可多元化的,正是它的「多源化」。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瑪雅文明,與西班牙殖民者帶來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織。

多年間,喜歡吃玉米面的人和更鍾情小麥麵的人從分歧走向共存,塔可也帶著它身上來自土耳其、黎巴嫩、希臘等地的基因,成為許多人的首選美食。

據考證,最早出現玉米面餅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500年,當時這種具有一定延展性的玉米製品被當作一種「可食用的湯匙」,既可承載食物,也可以成為食物本身,與今天塔可的功能十分相似。

玉米面餅

但據考證,真正創造出「塔可」一詞的人,是18世紀墨西哥的銀礦礦工們。當時的礦工用一種同樣被稱作「taco」的紙片,包裹火藥,塞到牆裡,點燃,引爆礦井。細細品來,你手中的塔可,也確與一個現場製作的粗糙炸藥相類似。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塔可都是工人階級最受歡迎的流通品。

墨西哥輕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女性移民,這些婦女可能是空手而來的,但她們瞭然於心的,帶有不同地域風味的烹飪技巧也順帶在此安家落戶。

一個個滋味豐富的灶臺被搭建起來,墨西哥的飲食文化也在那些人氣最旺的餐廳中紮下了根基。

塔可店

到了20世紀初,塔可也隨著墨西哥人往美國移民,逐漸走向世界。1905年的一份美國報紙上,第一次出現了塔可的描述。

這時候,墨西哥人在美國多從事礦工、鐵路工人之類的工作,他們帶來的美食也被賦予一種街邊、底層的意象。

節假日期間,一群被稱作「辣椒皇后」的婦女會在洛杉磯推著手推車,靠賣這種小吃來賺點外快。

和今天的美國人一樣,當時的他們也覺得墨西哥是危險的。辣椒皇后就像是墨西哥危險的一些採樣,你可以來到她們身邊,購買並享用塔可,但不至於被打劫。

它唯一的一點刺激,便是辣,當時的報紙會用「毒蛇之吻」來形容塔可的味道。身材同樣火辣辣的辣椒皇后們此時又構成了洛杉磯夜晚街頭的一抹異域情調,帶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

對墨西哥來說,塔可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代表了太多的意義。和秘魯的黃金面具一樣珍貴無比。有機會去墨西哥,一定得好生品嘗這舌尖上的文明。

相關焦點

  • 木乃伊、黃金面具……「失落的黃金國」亮相三峽博物館
    157件套出土文物,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多為秘魯歷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金器、紡織品和木乃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消息,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將於6月25日,在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A免費面向市民開放。
  • 追尋失落的「黃金國」:重達兩公斤的黃金面具、手戴戒指的木乃伊……
    三百多年裡的時間裡,先後有幾百支探險隊,懷著瘋狂的「黃金夢」來到南美叢林,但進去的多,出來的少。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由黃金鑄造的國度——「黃金國」。雖然人們前赴後繼,但那個神秘的「黃金國」卻還是無法找到。如今,這個神秘國度所誕生的精美黃金製品,卻在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來到重慶了。
  • 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佩戴黃金面具木乃伊
    據俄羅斯媒體4月9日報導,一名俄羅斯埃及古物學家昨天宣布,俄羅斯考古隊在埃及法尤姆綠洲地區發現許多佩戴黃金面具的木乃伊。自從2003年,這隊俄羅斯考古學家就開始在埃及首都開羅西南80公裡的法尤姆地區進行考古工作。在過去的兩年之中,他們一直在Deir Al-Banat大墓地進行考古挖掘。
  • 首次離開秘魯的兩公斤重黃金面具 手戴戒指的木乃伊…… 世界第...
    三百多年來,先後有幾百支探險隊,懷著瘋狂的「黃金夢」來到南美叢林,但進去的多,出來的少。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由黃金鑄造的國度——「黃金國」。如今,這個神秘國度所誕生的精美黃金製品,卻在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來到重慶了。
  • 木乃伊、黃金面具……150餘件南美古文物帶你揭秘傳說中的「黃金國」
    黃金耳套。這件重達兩公斤的黃金頭飾呈現了前西班牙時期黃金技藝的巔峰,他是古代秘魯流傳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屬裝飾品,展現出來古代南美黃金技藝的巔峰狀態。除了琳琅滿目的黃金製品外,在展廳的尾端,兩具來自印加文明的成人木乃伊,也是展覽中的亮點之一。
  • 被詛咒的人:圖坦卡蒙黃金面具背後神秘故事
    位於開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最深處,靜靜地擺放著埃及的國寶:圖坦卡蒙金面具與金棺,它們的主人在3300多年前就英年早逝,幸運的是他的陵墓沒有像其他法老的一樣遭到劫掠和破壞,這使得這位10歲登基、19歲神秘離世的法老成為今天名氣最大的一個。
  • 黃金面具木乃伊的中國首秀僅剩最後7天!
    黃金面具木乃伊、古埃及香水瓶、眼線調色盤這些超人氣展品,匯集在省博物館的展覽重點武旅君已經圈好做完功課,周末走起 黃金面具木乃伊的中國首秀因此誕生了木乃伊製作的習俗,他們用防腐劑和香料保存軀體,等待靈魂重回,以各種圖案描繪咒語,又裝飾護身符,幫助亡者跨越生死之間的重重阻礙。
  • 埃及博物館否認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受損
    新華網開羅1月23日電(記者鄭一晗 潘超越)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受損」一事,埃及博物館總經理馬哈茂德·哈爾瓦吉2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黃金面具「並未遭到損壞」,且得到了良好保護。
  • 埃及法老 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及隨葬品
    ★厚金板,天青石。肉紅玉髓,黑曜石,綠松石和玻璃 高54釐米     ★圖坦卡蒙內層金棺 黃金,次貴重寶石和玻璃 長187釐米 高51釐米 寬51.3釐米  圖坦卡蒙的墓是十八王朝中並不起眼的陵墓,甚至都未完全修好,因此不被人注意,很久都未被發現,所以保存完好
  • 古埃及黃金面具下月亮相廈門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陳冬)古埃及木乃伊「群落」,下個月將集體登陸廈門,為這座城市帶來最古老的神秘。前天下午,記者從「探尋永生——古埃及的神秘寶藏大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8月2日至10月25日,這項大展將在廈門國際郵輪城博樂徳藝術空間舉行。屆時,在電視電影上才能看到的古埃及文明珍寶,將出現在市民眼前,把大家帶入古埃及的神秘氛圍中。
  • 中國「神秘的黃金面具」背後引起的風波……
    戴上面具就會有一種神秘,那麼神秘的背後會有什麼?到底「神秘的黃金面具」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信息,竟能引起一場風波?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最先使用的就是青銅器了。很少人會聯想到什麼黃金,更不用說這麼精美的做工了……但是,事實總是那麼出人意料。
  • 法老圖坦卡蒙黃金面具的鬍子,到底怎麼了?
    他說,埃及文物部並未組建任何調查組或委託外國專家對面具進行檢查,之所以有面具受損的傳言,起因是博物館的兩名工人與維修人員產生意見分歧。埃及博物館總經理馬哈茂德•哈爾瓦吉1月23日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圖坦卡蒙黃金面具的主體部分和鬍子在被發掘時就並非連在一起,直到1941年埃及文物部門出於文物展出的完整和美觀才決定將二者黏合。
  • 古埃及法老墓出土「神物」,黃金面具是其一,另一件不是地球之物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千年不朽的木乃伊總是充滿了奇幻的色彩。人們對於古埃及總是充滿了幻想,這裡非常具有吸引力。法老就像是中國古代政權中的皇帝,地位無比尊貴。除了法老與木乃伊,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也是非常神奇的存在。一、埃及法老墓提到埃及的法老,大家便會想到法老的墓。
  • 古埃及19歲法老陵墓挖掘現場:珍寶堆積如山,圖9為黃金面具
    【挖掘現場】圖坦卡蒙在位時,由於年輕,而且身體畸形,他的功績並不突出,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墓穴裡的陪葬品卻最為豐富,全是堆積如山的珍寶和黃金。【墓室入口刻著神秘咒語】根據考古人員描述,進入圖坦卡蒙墓穴後,到處都是金光閃閃的黃金,其奢侈程度讓人無法用語言描述。
  • 秘魯追回黃金面具:中外古黃金面具盤點
    在古代,面具又稱「覆面」,一般為隨葬品流行於當世,古文明中中國、古埃及、古希臘甚至瑪雅文化都有這種類似的習俗,但發掘並流傳到當代的黃金面具少之又少。我國最早的隨葬黃金面具出土於西安的商代墓群中。這些金貴的面具上,似乎都帶著某種神秘的文化密碼,期待著後人的解開。
  • 9歲登基19歲早逝的法老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寶藏和他的詛咒之謎
    一提起古埃及,恐怕浮現在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便是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寶藏和法老的詛咒這兩樣東西了吧?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圖坦卡蒙陵墓是如何被發現的,裡面究竟有哪些寶藏,法老的詛咒是真是假這些神秘的話題。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黃金面具深深地隱藏在圖坦卡蒙墓室多達9層的棺槨中!當卡特和考古隊員們鑿開墓室的封門後,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只見一個一人多高的巨大的金光閃閃的大柜子,柜子外面鍍了一層厚厚的黃金,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鑲嵌著藍色的琺瑯瓷片。
  •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背後的秘密:傳奇法老竟是一個兔唇畸形兒
    2005年,科學家們依據圖坦卡蒙的木乃伊,結合黃金面具的俊美造型,還原出了一個眉清目秀、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這就是圖坦卡蒙的真容嗎?此外,人們紛紛猜測這位君王因何死於花樣年華,最普遍的說法是死於謀殺。然而,2010年的考古新發現,卻向世人揭示了圖坦卡蒙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位年輕君王很有可能是個畸形兒,不僅不帥,還有兔唇,並最終死於疾病。
  •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背後的秘密:傳奇法老竟是一個兔唇畸形兒
    2005年,科學家們依據圖坦卡蒙的木乃伊,結合黃金面具的俊美造型,還原出了一個眉清目秀、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這就是圖坦卡蒙的真容嗎?此外,人們紛紛猜測這位君王因何死於花樣年華,最普遍的說法是死於謀殺。然而,2010年的考古新發現,卻向世人揭示了圖坦卡蒙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位年輕君王很有可能是個畸形兒,不僅不帥,還有兔唇,並最終死於疾病。
  • 三個黃金面具陸續現世,揭秘西藏西部地區,一盛產黃金的神秘古國
    那些考古專家知道了,趕緊就趕到了這個地方,經過勘察發現,這個墓地裡有一個方形的木棺,後來他們就打開了棺材,發現這個墓主人,是蜷縮在棺材裡的,最令人震驚的是,這個人臉上有一塊黃金面具。這種面具,他們發現了三塊,這塊也是在阿里地區,發現的第一塊面具,十四釐米見方,特別的薄,幾乎就是紙片那樣,大小和人臉的面部差不多,而且這個面具上,還雕刻出了精細的五官,看上去很是神秘。
  • 國寶之謎:三千年前的兩個神秘黃金面具,是給誰佩戴的?
    其實金沙遺址作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發現的文物和三星堆遺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代表文物不僅是標誌性的商周太陽神鳥金箔,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兩件一大一小、精美絕倫、神秘莫測的黃金面具。雖然面具很小,但是這件來自三千多年前的黃金面具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研究商周時期成都地區青銅文明、金器加工工藝以及四川盆地與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這件小小的黃金面具出土後,隨著金沙遺址的保護範圍再次擴大,考古學家們把精力放到了其他地方做進一步的深度發掘。直到六年之後,在小金面具的出土地,卻再一次引發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