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12:35:0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旦手抄報內容資料有哪些?想要做好準備,首先要搜集各種關於元旦手抄報的內容以及文字材料。歡慶元旦手抄報內容來源豐富,而最為普遍的是元旦的習俗,包括古代的、南方的和北方的。 古代元旦習俗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穀皆熟為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提到:「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說明當時汴梁百姓會準備麵條之類的食物來過年。元旦的習俗逐漸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的元旦習俗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我國採用公元紀年法,元旦就是陽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國重要的節日組成。元旦的喜悅一直延續到農曆春節。團圓、祭祖、吃餃子,賞花燈,成為每個中國百姓,每個家庭度過新年的習慣。 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裡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徵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南方的元旦習俗 較之於北方元旦習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於「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 「春飯」。春飯是 「年年有餘」的象徵。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餘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