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起源於哪個朝代?有很多風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你都知道幾個

2020-12-16 文學漫談

據古書記載,中秋節是由上古時期民間舉行的祭月開始演變而來的。這首一種對「月神」的敬拜儀式,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到了漢代人中秋節得到了普及,唐代朝廷把中秋確認為全國性的節日,《唐書·太宗記》中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佳節的風俗在我國一直盛行,特別是在唐代長安一代,很多著名的詩人,都有關於詠月的名詩佳句,如中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更是中秋充滿了神話浪漫的色彩,一時興起了八月十五望月、玩月之風。

在中秋之夜,各朝各代、南方北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最常見的有以下3種習俗,經久不息,成為人們必備的習俗。

(1)賞月

中秋佳節,正值秋高氣爽,雲霧稀少,月光皎潔明亮,古代民間有祭月的活動,但現在已經很少了。古人對祭月很重視,按照《易經》說,「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古人看來,日月所代表的正是陰陽兩極,陰陽平衡,才是一切事物的起點。

為了讓神明看到人們的誠意,在中秋節夜晚要舉行盛大的祭月儀式,人們感恩神明賜予的豐收果實,祈禱下一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朝廷舉辦祭月活動,「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羊祭日祭月,誦讀祭月祝文,儀式結束後,再擺宴賞賜文武百官。

民間百姓祭月,就在庭院中擺上供桌,放上供品,說些拜謝神明的敬語,感謝神明賜予的豐衣足食,所以祭月也是有等級制度的。

(2)吃月餅

月餅是由祭月而引出的祭品,是在舉行祭月的活動中,用麵粉製成圓餅狀的食品,是供奉給月神的祭品,等祭祀完了,人們認為月餅上有月神的祝福和靈氣,才爭先恐後地享用祭月圓餅,希望得到月神的保佑和祝福。

古人那時不叫月餅,稱為「胡餅」或「月團」,有關月餅的演變,還有一個傳說:在盛唐時代,由於文化、經濟、國力等都達到高度發達的階段,各國都來長安交往。唐太宗時期,李靖出徵突厥榮耀而歸,為了犒賞他,太宗在宮中大擺宴席,除了文武百官外,還邀請了不少外國人前來祝賀,藉此機會弘揚大唐國威。

有個吐魯番的商人,向皇上進獻了胡餅,太宗非常高興,指著天上的月亮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將月餅賞賜給群臣品嘗。玄宗年間,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八月十五中秋節賞月,和貴妃一邊品酒一邊吃胡餅,玄宗覺得胡餅這名字不雅,不應景,貴妃看著天上的月亮,就說就叫月餅吧,至此月餅的名字才流傳千古。

據說唐朝皇帝非常喜愛月餅,還把月餅用紅綢緞系好,用來賞賜新科進士。至此月餅不僅是宮廷中的祭月供品,也成為人們喜歡吃的糕點食品。民間還開了很多糕點鋪。月餅的口味在大廚的精心製作下,品種也越來越多。在中秋賞月時,成了必不可少的美味食品。

(3)玩花燈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全家團圓外,還有玩花燈的習俗。花燈主要在南方比較盛行,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中秋夜玩花燈的習俗。其中就有「一點紅」的玩法。把燈點燃放入江中任其漂流,就像玩漂流瓶一樣。在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彩燈,如蛋殼燈、稻草燈、芝麻燈、瓜子燈、花樹燈等等,令人讚嘆。

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還有孔明燈,人們稱為天燈,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熠熠生輝,和月亮交相輝映,惹得人們駐足觀賞,歡聲笑語不斷。當然各地還有很多地方的風俗,都為中秋佳節增添了樂趣。

中秋之夜,也是遊子們思鄉心切的時候,自古文人墨客,在中秋齊聚,品酒賞月,懷月吟詩,抒發思鄉之情,寫出了無數賞月寄情的詩篇。李白寫有《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張九齡寫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聖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等。

從詩詞的描述看,賞月是詩人必不可少的中秋習俗,與家人團圓在月下,吃著月餅,品著自釀的菊花酒,吟詩,作畫,暢談,這是多麼愜意的景象啊!

除了上面中秋習俗外,你還知道哪些風俗習慣呢?請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中秋節起源於哪個朝代嗎?為什麼叫中秋節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分別是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今天是中秋佳節,除了春節以外這是今年四大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團圓節日,那麼你知道中秋節是起源於哪個朝代嗎?為什麼叫做中秋節呢?今天我們是借著節日來聊聊這個團圓節日的由來故事。
  • 中秋節起源於哪個朝代有什麼傳統活動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盤點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是什麼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 中秋節起源於哪個朝代呢?都有哪些習俗和傳說呢?秘密大揭曉!
    中秋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中秋的習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 中秋節始於哪個朝代,民間都是怎麼慶祝的
    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快樂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的起源和風俗
    中秋節又稱月節、月夕、仲秋節、端正月、團圓節,又因在8月15,還叫八月十五,八月半等名稱。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以及在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在民間受到皇帝祭月的影響,人們也在月下祭拜,祈福保佑平安這是原因之一。
  • 納尼,韓國人說中秋節起源於韓國,那中秋節真正起源於何?
    然而,我們的近鄰韓國卻稱中秋節起源於韓國。當然,他們的「韓國起源論」基本上很多東西都是他們那裡的。韓國陰曆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這麼重要的節日,韓國人肯定得說是起源於他們了,依據在哪裡?他們的依據是一個日本和尚。唐朝時繁榮發達,日本派出了遣唐使。
  • 和漢獻帝劉協有關的幾個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沿用至今,你知道嗎?
    和漢獻帝劉協有關的幾個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沿用至今,你知道嗎?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居住在山陽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態炎涼,大徹大悟,遂拋棄帝王之尊,躬耕菜圃,濟世懸壺,雖當過窩囊皇帝,卻變為稱職的「郎中」,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
  • 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張燈結彩、摸秋、撂火把
    在阜陽,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風俗習慣?為此,記者採訪了阜陽師範大學教授劉宏。劉宏曾任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在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對阜陽民俗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著有《阜陽民俗文化研究》(與張文波合著)一書。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中秋節的由來是怎麼樣的?又是經過什麼改變,變成今天的中秋節?
    我們先來說一說中秋節的由來。根據中國古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而關於它的由來,網上目前有兩種較為主流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君主的宗教祭祀活動,這種說法來源於《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說的是君王春天需要祭拜太陽,秋天需要祭拜月亮。
  • 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時候有什麼傳統活動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盤點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是什麼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與忽必烈有著怎樣的故事
    那麼,這道美食又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流傳的呢?有說法稱,涮羊肉最早是起源於元代,與元世祖忽必烈有著一段趣事。據說當時忽必烈率領大軍南下遠徵,幾番戰鬥下來,人困馬乏,飢餓難耐。這時元世祖忽必烈想起了家鄉的清燉羊肉,便讓手下趕緊去做。誰知,這邊還在殺羊割肉,那邊便有士兵報信有敵軍追趕過來,不久就該到了。
  • 中秋節年年過,可你知道它的起源嗎?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些來歷
    有關中秋節起源時間,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直到現在依舊沒有定論。「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當中,《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除此以外,《禮記》上還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而這裡的「夕月」就是月亮。通過《禮記》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中秋節很有可能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 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嗎
    中秋節是中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中秋節代表著團圓,又稱中秋節為「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很多。第一種說法是它起源古代帝王惡祭祀活動。《禮記》上有天子祭祀月亮的相關的記載。
  •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所發生典故版本有三,你認同哪「一版」
    其食用的方式較多,能燒、能炸、能烤、能煮等眾多吃法,除此之外,還可以做成涮羊肉火鍋;然而,你常吃的涮羊肉,知道起源於哪個朝代嗎?與哪些人有典故和傳說嗎?小編在這裡為你解析三個版本,看你認定那「一本」......
  • 淺談中秋節的起源與發展
    ,逐步傳到民間。中秋節也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八月是秋天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是八月中間的一天,農作物和各種水果蔬菜相繼成熟,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節成為舉國同慶的節日大概是在唐朝,《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為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你知道這些嗎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除了春季,元宵節,端午節,等等,就還有中秋節是寓意團團圓圓的祥和之意。每一個節日都有每一個節日的來歷,中秋節也不例外,過不到一個月就是中秋節了,小編在這裡,就講一講中秋節。
  • 關於中秋節的最早起源,盤點中秋節各地美食以及風俗
    《明嘉靖祭祀》中記載有:「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而隨著歷史不斷的發展以及推進,秋天祭月後來也變成了民間文人雅士的一個風俗,逐漸在民間興起,百姓為了祭祀先祖,同時也為了保佑土地豐收,家人團圓。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便自發形成了祭月的活動。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各地風俗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
  • 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春節是起源於什麼朝代
    每年春節都是一個濃墨重彩的日子,也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節日,大家在春節期間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在春節期間都是歡樂融融的。那麼你們知道春節起源於什麼朝代嗎?春節起源於商朝,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