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白讀財經
作者: 林實憨
一、買車的人多了起來
近些年,車子成了許多中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買車也成了潮流。
數據顯示:
1、2019年機動車總量為3.48億輛,其中小汽車2.6億輛。
2、私家車突破2.07億輛。
3、30個城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
當然,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汽車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2020年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42.9萬輛,同比下降5.6%,1-4月累計銷量444.5萬輛,同比下降32.7%。
買車前,覺得有車去哪裡都方便,還可以遮陽避雨。
我們很多家庭也就迷糊中買了車,然後突然間覺得加油、走高速、停車、買汽車保險等等圍繞車子的費用好高,養車好難。
二、養車成本有多高
我們以一輛20萬元的私家車為例,算一算其使用成本。
舉例一:
1、汽油和過路費
以廉價實惠方式計算,小車每公裡費用0.5元,過路費每公裡0.5元,一年正常行駛裡程1.5萬公裡,預期費用1萬元。
2、停車費用
城市居民最關心的停車費用,各個城市差異巨大。一線城市中,廣州住宅室內最高為4元/小時,商業計時為16元/小時,露天配套5元/小時。
同樣以經濟模式估算,一年費用至少為6000元。
3、洗車費用
一個月洗四次車,每次30元,一年費用1440元。
4、維修保養及罰款支出
一年預期支出2000元。
5、保險費用
二十萬的汽車,一年保險費4000元並不過分。
我們以經濟模式運行,一輛20萬的汽車,一年費用總體維持在2.34萬元左右。
沒有考慮通脹情況下,一輛汽車10年使用成本在23.4萬元左右。若考慮折舊,一輛20萬的汽車,十年後至多剩下原價的30%,則總體成本為37.4萬元。
小白讀財經的老粉絲可能會知道大林的調性,下面可能要算時間成本了。
時間成本考慮因素:
1、通脹率CPI
2、基準貸款利率
3、經濟增速GDP
4、廣義貨幣增速M2
早前,我是喜歡給各位算時間成本的,而且是按照1、2、3、4的順序算,但今天偷懶,同時為了考驗大家的估算能力就沒給大家製圖或列表細算了。
其中,以基準貸款利率為參照,最終成本為46.75萬,近乎50萬元。簡單理解就是一年5萬元!
若你對資金成本有不同的理解,最終成本就有變化。越在乎錢,越會賺錢的人,資金成本越高。
三、養車支出究竟有多高
經過前面的計算,我們大概可以認為,一輛20萬元的小車,一年平均費用為5萬元。
那一年花5萬養車,值不值呢?
我們以工薪階層的工資作為參照標準。
1、北京:非私營月平均工資12147元,私營6409元。
2、浙江:非私營月平均工資7407元,私營4380元。
3、廣東:非私營月平均工資7386元,私營4855元。
……
你若是非私營部門,估計幾個月工資沒了,若是私營部門,估計接近一年的工資沒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大林你算得不對,我們家的小車才10萬元,或者5萬元,一年算下來,費用不高。
那好,我們在5萬元費用的基礎上打5折,打2.5折。
舉例二:
原價10萬元小車,一年費用2.5萬。
原價5萬元小車,一年費用1.25萬。
網絡上,不少經濟學家和理財達人不止一次給普羅大眾算了帳,告訴你買車不是一件划算的買賣。
四、買車的好處
那買車都是成本費用,沒有一點好處咯?
大林可不敢說如此絕對的話,因為經濟理論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性人假設,而對應到現實是每年汽車保有量都在上升,數據說明買車總體對我們是有利的。
蝸牛先生的例子:
我屬於不富裕家庭買車,家在農村。農村收入不高,但停車方便,不堵車。老婆在四線城市上班,公司離家40公裡,坐公交不方便。有車後,下雨和下雪都不用那麼狼狽了。農村養車成本不高,家裡水不用錢,買的是二手小車,保險2000元,維修保養500元,審車200元、油費4000元,這樣養車成本7K。村子周邊還有許多實惠的加油站,搞活動的話,油價一般在4元到4.5元之間。
農村買個10萬以內的車能快速提升幸福感。當然,條件不好,強行上20萬以上的車,你的生活絕對難受。
說實話,蝸牛先生的用車成本打了大林的臉。沒想到這麼低。
得益我們強大的基建能力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很多地形崎嶇的山村都有水泥路,有不錯的通行條件。
大林去過很多鄉鎮,甚至山區的農村,能夠體會車子對他們日常出行的意義。所以,很多家裡不怎麼富裕的家庭,他們也會買一輛幾萬元的二手車。
五、如何用好車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應該更能理解汽車這個交通工具了。
在經濟學家或者理財達人眼裡,汽車是一項大的固定支出,它屬於成本費用,而不是資產。
在大部分消費者眼裡,汽車屬於交通工具,類似電視機、電腦、洗衣機一樣的工具產品。當然,汽車也有其他屬性,譬如炫耀,你開勞斯萊斯、保時捷、法拉利等豪車,別人會用不一樣的眼神看待你。
大林認為,廣東老闆對於車子的理解最透徹,很多上千萬資產大叔大媽的座駕就是類似飛度一樣的買菜車,部分車齡已經超過十年。
這就是老闆思維,以最低成本,最有效方式實現某些功能。
接下來,我們要破除非黑即白思維!
什麼是非黑即白思維,簡單理解就經過自己大腦分析一遍,對於某些事物,做出是,或者不是的最終判斷。
買或者不買,這是大部分上班族對於車子的糾結!然而,大林可以告訴你,為何不試著租車呢?為達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實現方式。
不少租車公司報價不高,租車一天不到100元,周末可以租兩天車,出於旅遊,或參加活動,或朋友聚餐,或只為認識更多的陌生人。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大部分上班族,生活圈子極小,基本在工作和日常瑣碎中渡過,自然形成封閉的人脈和知識結構。在使用汽車後,你的活動半徑可以擴張到幾百公裡,連結人群達到數千萬。我不能說這些人都是你喜歡或認同的,但從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概率大增。
他們可能是你未來的愛人、朋友、同事、合作夥伴……
網際網路實現了人與人的虛擬連結,汽車實現了人與人的實體交流。
水果中介的故事:
大林認識阿良有一年多了,他是一名水果中介,小白讀者可以參考房地產中介,盈利點在於中介費。大家可能疑惑,這樣的生意,透明度如此高,網絡都有報價,怎麼賺錢呢?
網上的水果照片和實物水果有巨大差距,農產品與工業品有巨大的區別,因為它是非標品,每一個蘋果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果重、形態、口感風味、顏色等等都與其他不同。更為重要的是市場需求波動非常大,且田間地頭供應也隨時變動,信息傳遞效率不高。
每天開車帶著水果批發商在果園轉悠的水果中介才是當地最懂「水果供求關係」的人。
阿良的例子告訴我們,每一個蘋果都不一樣。當我們開著車子認識足夠多的行色不同的人後,你自然也會說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而這與看書得到的結論有著巨大差別,因為四目相對的感受遠超文字。人和水果一樣是非標品,不能只看照片!
六、建議
大林建議,各位小白讀者,可以沒有車,但要會用車,學會使用汽車是一項技能,就像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
要知道,我國還有數億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