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對省長的提議,一年後實現了

2020-12-06 政事兒

據新華社報導,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10日在山東濟南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為名譽院長,山東大學副校長程林教授受聘院長。這所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以實施國家重大科學戰略為己任的科研機構,計劃用10年時間成長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研究機構。

此前一天,11月9日下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在濟南會見了丁肇中等出席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成立座談會的中外嘉賓。

劉家義代表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明天(10日)就要成立了,這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體舉措。研究院的成立離不開丁肇中先生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劉家義對大家的支持幫助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希望經過大家不懈努力,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能夠取得更多科研成果,推動成果轉化,助推山東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科技創新和人類科學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推動科技創新需要緊緊依靠廣大科學家,需要創造良好環境和生態,需要重大創新平臺的支撐。我們秉承開放合作理念,願同各國科學家一道,在山東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共同建設好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更好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形成更多科研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丁肇中感謝山東省的熱情歡迎,對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即將成立表示祝賀,相信研究院的成立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科技創新。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何華武,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省領導王可、孫立成、凌文、於傑參加會見。

「政事兒」注意到,剛剛成立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正是去年由丁肇中提議成立。

2018年9月,「儒商大會2018」嘉賓懇談會在山東大廈舉行,丁肇中第一個發言,建議在山東成立一個高等技術研究院。

丁肇中的建議,在會上得到了山東省長龔正的回應。龔正說,「丁肇中教授懷著深厚的家鄉情已經11次回山東了,而且上一次我們也交換過意見,他建議山東成立高等技術研究院,我們深受啟示,將認真地研究。

此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辛樹人曾介紹,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作為一個高起點、定位準的基礎科研平臺,是山東省重要的基礎研究中心,山東省相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

新華社報導,作為山東省設立的新型國際化獨立法人科研機構,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無行政級別,具備機構設置自主權、人員選聘自主權與薪酬分配自主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研究院將內設理事會、學術委員會與若干專業研究中心,並建設研究生培養單位,形成學術型與應用型人才並重的培養體制。

相關焦點

  • 丁肇中現身儒商大會 把脈山東科技產業前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這是丁肇中來濟南的第11次。山東省省委書記劉家義對丁肇中的評價是:「已經80多歲了,可是還沒有退休。」9月28日下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獲得者丁肇中現身儒商大會2018嘉賓懇談會現場,暢談對於山東經濟發展,尤其是科技發展的看法。
  • 丁肇中-光明日報-光明網
    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他的父母本想讓他出生在中國,不過當他父母在訪問美國的時候,他提前出生了,所以,丁肇中成了美國公民。    在出生兩個月後丁肇中隨父母回到中國。由於中國那時是在戰亂時期,丁肇中童年沒有接受到傳統的教育,他12歲之前,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裡教育他。
  • 丁肇中一行來日照 為丁肇中實驗中學揭牌
    本報訊(記者 周偉)10月9日至11日,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一行來我市,商談丁肇中科學館項目,並回到濤雒鎮老家省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軍,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同道會見了丁肇中一行。市委副書記孟慶斌陪同丁肇中在祖居參觀。市委常委、秘書長王斌,副市長陳剛,市政府秘書長李崇禧會見時在座。
  • 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了!
    為貫徹「陽光海岸·活力日照」旅遊品牌,讓更多遊客親身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日照」的人文魅力,日照東方太陽城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助力文旅產業復工復產,更好的展示丁肇中祖居呈現的日照本土歷史文化風貌及愛國主義精神,即日起中國(日照)東方太陽城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遊覽
  • 丁肇中受邀參加儒商大會,來魯後先跟學子交流
    丁肇中在山大與學子們交流。齊魯晚報記者 任磊磊 攝齊魯晚報訊(記者 任磊磊)已過耄耋之年的丁肇中,應儒商大會之邀來到濟南。27日下午,他受邀來學校給學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物理課。這場講座的名稱是「邂逅現代物理」。丁肇中富有幽默感的講座,引得在場師生掌聲連連。
  • 1月26日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中國,不過當他父母在訪問美國的時候,他提早出生了,因為這個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美國公民的身分。在出生的兩個月後,丁肇中隨父母回國。由於中國那時處於戰亂時期,丁肇中童年時並未接受傳統教育直到他12歲,而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裡教育他。丁肇中12歲時到了臺灣,經過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臺北市成功中學。一年後轉學到建國中學就讀。1955年高中畢業後,丁肇中考進臺南市的臺灣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
  • 人文齊魯|丁肇中:我永遠記得我的老家在山東
    1936年1月27日,丁肇中降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其時,他工程學教授的父親和心理學教授的母親正在這裡做訪問學者,提早出世的他意外成為美國公民。兩個月後,一家三口回到了中國,因為在戰亂年代,丁肇中直到12歲居然都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就在7日的早上,他饒有興致地給我們講述了他在青島的那段時光。
  • 科學網—丁肇中:20年後我們能「觸」到宇宙的邊
    與東南大學校長易紅的交流中,易紅校長回憶起多年前邀請丁肇中教授一同遊覽溧陽天目湖,並品嘗了天目湖魚頭。「朱師傅嘛,我記得。」丁肇中的回答讓易紅校長很吃驚,「好多年過去了,沒想到您還記得烹製魚頭的師傅姓什麼。」丁肇中教授哈哈一笑,用手比劃著自己的腮幫子,「我還跟朱師傅合過影。魚腮這兩塊肉最好吃。」而據易紅校長回憶,天目湖賓館的朱師傅跟丁肇中合影后,還把照片掛在了賓館裡。
  • 丁肇中:我對宇宙探索的好奇心
    獲得諾貝爾獎後許多年,丁肇中一直沒有停下科學探索的腳步。他對此解釋說:「我幸運獲諾貝爾獎。也正因為這份幸運,我一直保持好奇心。年齡不是問題,我每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去理會年齡。」  按相關法律要求,NASA特地為丁肇中增加一班太空梭。2011年5月16日,載著6位太空人的「奮進」號太空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將阿爾法磁譜儀送上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空間站外側安裝完畢後,從太空向丁肇中作了詳細報告。  丁肇中說,在發射之前,他請大家都出去,一個人留在太空梭載荷艙裡,腦海中過電影般閃放所有環節和細節。
  • 日照名人丁肇中詳細簡歷 解密中學與獲獎感言
    面對當時國家貧窮落後和遭受列強欺凌的現狀,他倆決定努力爭取大學畢業後官費留學,以期到國外學得更多知識,回來報效祖國。  1934年,他倆大學畢業。王雋英由於丁惟汾幫助,實現了官費留學美國的願望,而丁觀海則是宿願難遂。鄭氏——這位為兒子前途向來不惜代價的母親,便求助族人賣掉一處房子,給兒子湊夠自費留學的資金。
  • 丁肇中傳:到母親身邊
    面對這樣的邀請,一向穩重、有判斷能力的丁肇中心裡開始了盤算:到底該去哪家呢,是選擇設備先進的大學還是選擇工資待遇良好的研究所呢?丁肇中陷入了思考。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去哪裡,那個地方首先要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且最好能有研究高能物理的場所和條件,至於待遇,只要過得去也就行了,反正現在不像剛來美國那會兒了,每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 引力波後又一重大突破?丁肇中:暗物質或在2024年被找到
    引力波後又一重大突破?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東南大學名譽教授丁肇中。  3月3日下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東南大學名譽教授丁肇中在東南大學針對暗物質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講解。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旁聽了整個演講。
  • 丁肇中團隊稱或已發現暗物質
    (AAAS)年會上,美國麻省理工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的阿爾法磁譜儀(AMS)發現了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存在的證據,6個科研小組達成了一致意見,都贊同是探測到WIMP,而WIMP就是一種暗物質的候選體。
  • 丁肇中寄語高職生:守住自己的興趣
    今天上午,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訪問山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並隆重出席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丁肇中獎學金」啟動儀式。丁肇中教授夫人蘇珊•丁博士、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峰以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子安、院長馮新廣等領導出席此次儀式。
  • 我只做一件事——丁肇中談科研、人生、家庭
    最近,應丁肇中教授邀請,本報高級記者姚詩煌前往瑞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參加了AMS項目的學術交流會,並與丁肇中教授就他的科研項目、工作風格和家庭生活等進行了訪談。  哥倫比亞號失事後AMS計劃仍照常進行  記者:感謝丁教授邀請我前來參加這次AMS學術交流會,使我能更具體地了解到您所領導的這一國際合作項目的工作情況。
  • 諾獎得主、83歲丁肇中全程站立演講一個半小時
    三大實驗均有中國學者參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丁肇中,是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他於1936年出生於美國,後隨家人回到中國,幼年曾在重慶念書,後去往臺灣,20歲那年赴美留學。
  • 闊別多年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重回沙坪垻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級華人科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丁肇中,在離開重慶沙坪垻多年後,昨天回到他曾居住過八年的地方——沙坪垻磁器口,尋訪兒時的足跡,並參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學、中學命名儀式。    區委書記王越參加活動,並向丁肇中教授贈送了具有古鎮特色的刺繡紀念品,區領導陶世祥、蔡道靜、付長生陪同參加相關活動。
  • 物理學家丁肇中的家國情懷:樹高千丈 落葉歸根
    每年都要回國訪問、講學  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9年後,丁肇中至今仍奮戰在國際高能物理實驗第一線,領導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科學家、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爭分奪秒加緊阿爾法磁譜儀(AMS)的研製工作。
  • 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做任何事從興趣出發
    今天(6月3日),在東南大學115周年校慶上,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名譽院長丁肇中教授吸引了眾人目光,在和東大學子面對面交流時,丁肇中告訴年輕人,做任何事情要專一,從興趣出發。
  • 物理學家丁肇中5分鐘遊說,讓阿爾法磁譜儀「一步登天」
    而當年,阿爾法磁譜儀的成功發射,幾乎全靠丁肇中的遊說國會之功,片言九鼎之力! 早在1976年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丁肇中便把目光投向宇宙的起始和自然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