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鬱悶的事情之一就是眼看自己的辛苦付出就要得到回報,卻莫名其妙被人捅了一刀,要麼是功勞被人搶了,要不然就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行動被別人破壞了。總而言之,有些人就是不想讓你得到自己應有的東西。這種人,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小人。所謂的小人,其本質是惡的,外貌是醜的,言行是卑劣的。
不管是中國的古代還是在當今社會中,若是想要能夠有所成就,就難免要進行人際交往,跟不同的人一起結交。有時候,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的,往往與交友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但是交友卻需要方法,若是交友不慎遇人不淑,很容易就會將自己的前途毀於一旦。所以,學會分辨小人,「化解」小人,非常重要。小人的特徵都差不多,有以下這些特點的一定要離得遠遠的:
1、利益至上,從不吃虧的人
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個人對待利益的態度,獲取利益的方式,最能體現出這個人的善惡。利益至上的人,總認為自己精明能幹,多吃多佔,坑蒙拐騙。實際上,這種人,一沒品,二沒德,終將眾叛親離,一無所獲。現在有很多人,總是費盡心思而算計別人,見好處就撈,遇便宜就佔,即便是蠅頭小利也不放過。一個真正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是能夠堅守道義,抵制誘惑,懂得哪些錢可以賺,哪些錢不能賺。
2、無事生非,挑撥離間的人
小人屬於雙重人格,陰一手,陽一手,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孔子說:「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挑撥的壞話,像切膚之痛那樣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
所以,遇到在你面前說別人的是非,挑撥離間的人,內心一定要警惕,他為什麼要製造你和別人之間的矛盾呢?
3、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一味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往往對你並不是真的好,只是你身上有他所需要的利益。
一旦你的利益落到了他的手裡,可能便會翻臉不認人了。
讚美鼓勵和阿諛奉承不同,後者舌燦蓮花有心機,熱情又嘴巴甜,讓人暈陶陶而迷失方向。
這種人在古代有一個專屬的名稱叫「弄臣」,往往很得寵。在職場上,這種人善於拍上司馬屁,說別人壞話也很有殺傷力。這就是小人,嘴巴甜,心裡壞。
4、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人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成人之美的信念。總有一些人,看不得別人好,自己沒有的東西,也不許別人擁有。他們心胸狹隘,看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嫉妒,甚至是想盡辦法去破壞,老想著怎麼給對方使點壞,怎麼把人家從高處拽下,讓他跌落塵埃,看他落魄潦倒,就覺得心情舒暢。不要說這樣做,僅僅有這樣的念想,就是小人之舉。
雖然遇到這些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他們。但是當我們在同一環境下,是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的,那我們該如何智鬥小人?
1.善良是根本。
不存害人之心,才是不被小人所害的基礎。如果有害人之心,尤其是害小人 之心,一旦被小人抓住把柄,小人會變本加厲的。古語說,為善者,福未必至,禍已遠離,就是這個道理。
2.不求小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迫於各方面的原因,心裡雖然不情願,但是還是和小人做起了臨時朋友。這都是自己立場不堅定的原因,或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而願意引狼入室的結果。俗話說,無欲則剛,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剛正不阿,不吃小人那一套,小人是奈何不了你的。
3.要注意有理有利有節
和小人相處,和小人博弈,要注意有理有利有節,要儘量控制在道德的底線之上,不要觸犯法律。要學會鬥智鬥勇。不要害怕小人,小人畢竟是小人。我們不惹小人,但是更不能怕小人。你越怕小人,小人會越囂張。
4. 做到心中沒有小人。
我們經歷過,我們思索著,我們不斷提升自己,我們讓心中裝滿美好。我們不去做任何違背情理法的事情,我們心中沒有任何邪惡的念頭和非分的欲望。等我們達到這樣的境界後,我們會發現,不但小人奈何不了我們,而且我們心目中的小人,越來越少了,小人都逐漸退出我們的視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