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2020-12-17 遼寧臺奇趣百科

王陽明,後人評價「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王陽明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第一、對自己心狠點

人到五十,人生已經走入下半場,身體也沒有年輕時強壯了。在這個年齡不上不下的階段,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健康的身體都是一場空。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無關緊要的飯局能推就推了吧。不管因為什麼,都應該學會狠心的拒絕。雖然會顯得「心狠」,但這是對自己的愛,你的健康就是大家的健康。這樣的「心狠」,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大愛。

第二、對兒女心狠點

人到五十,自己的孩子都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放手。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老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生過半,不要再對自己的孩子過度幹涉,否則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煩。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應該對兒女心狠一點,不要幹涉他們的生活。

這樣雖然看起來父母比較心狠,但是父母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和負擔,也是對兒女的一種大愛。

第三、對不冷不暖的親戚心狠點

人到五十,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喜歡湊熱鬧了。以前喜歡走親戚,但是到了這個年紀,覺得不冷不熱關係不進的親戚應該慢慢疏遠。

人到五十,就應該學著看淡人生,把親戚關係看得平常一點,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清淨一些。因此就應該學會狠心一點,對身邊不冷不熱的親戚離遠一點。

也許,這種「心狠」就是對他們的保護,減輕他們的煩惱,這樣的「心狠」也可以當成一種大愛。

學一學王陽明,明白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明白自己該走什麼路。王陽明之所以被稱作為聖人,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王陽明一直堅持學習聖賢之道,講究修身修心。曾國藩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從「知行合一」角度敘述王陽明傳奇一生。告訴我們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會變得格外清晰。 知行合一是頓悟得來的智慧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煉,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繼承了王陽明的思想,創作出「稻盛心學」。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別逼自己太緊,這3件事要心狠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好好愛自己,這3件事要心狠五十歲,便是人生的一道分界點,由於來到知天命的年紀,清楚了自個早已不是滿腔熱血的青年,了解了自身的局限性,許多事情早已沒有精力再去做,因此這個時候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也許這就是歲月的痕跡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古人也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可能這就是人生年輪給五十歲人的一個忠告或者內心的感悟吧,對於人生到了五十歲這個事實,應該重視這三件事,必須對自己心狠起來,可能很多年輕人看不懂,也可能看起來很是刻薄,但這確實是一種大愛,老了老年慢慢回想自己之前的往事,慢慢地品一品,這個時候才能體會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活到五十歲,可謂是處於人生的分界線,到了盡人事知天命的年紀,此時已經清楚明白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了解到已不是精力充沛熱血沸騰的青少年,很多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到了這個階段不需要把自己約束的很緊。
  • 王陽明:「活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負責
    人這一生能有多長呢?人生七十古來稀,大部分人也不過只有八十多年的壽命,50歲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年輕的拼搏與熱血將會慢慢退去,精神和體力都會有所下降。明代王陽明作為心學集大成者,被後人評價「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 王陽明:「心軟之人多無福」,人到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五十歲是人生的一道風水嶺,人生短短數百年,五十歲的時候,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了不同改變,身體逐漸衰老,但閱歷卻在增加,對人生也會有更多感悟。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對於「心」十分有研究,他所創立的「陽明心學」,不僅震撼世人,更是在國內外倍受推崇。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需對3件事夠「狠」
    人們都喜歡和性格溫潤的人相處,因為他們待人更加和善,就能更大程度上的保證你們的這段情誼的「穩固性」,但是一味的心軟和善並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人到中年,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雖然五十歲的時候我們身體逐漸衰老,肯定不如年輕人「能幹」,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閱歷智慧」,以及半輩子對人生的感悟。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人到五十,餘生不長」,對這3件事越「心狠」越有福氣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王陽明勸誡:人知天命,人生過半。在一些事上心狠,是對自己大愛王陽明勸誡:人知天命,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對自己大愛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對的,人到了五十歲,我們應該對這三件事「心狠起來」,也許年輕人的世界看不懂,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另外一種大愛,慢慢品一品,也許你才能知道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就得對這兩件事「心狠」
    俗話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確實!人這一生不過百年光陰,人到了四五十歲,就相當於跨進了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流逝,人生進入後半場的分水嶺。
  • 王陽明: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
    但是在我國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看來,一個人後半生有福無福,要對「人」心狠。王陽明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和「儒學大家」孔子齊名,被人們稱為「聖人」的人,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心」,如何修心如何治心,並有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流芳至今。王陽明曾告誡他的弟子們:心軟之人無福,人到五十,人生過半,要對「2個人」心狠,往後餘生才能越來越有福!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中年,要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人生在世,誰都想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為了這個人生追求,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學習。但是我國心學大師王陽明在自己的「陽明心學」中認為外界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映,幸福感源自人的內心世界,如果心幸福了,那麼人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俗語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的確!人的一生只不過百年光陰,人到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
  • 王陽明提醒:心軟之人一生窮,年近四五十,對這三件事要心狠
    「人活四五十,人生已過半」,人生光陰短短百年,的確如此!人都說40不惑,50知天命,人到了四五十歲,就是來到了一道分水嶺,此時,一腔熱血已經褪去,相應地,也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此時青春逝去,人生後半場悄然開始。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年過五十,對這2件事要「心狠」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繼承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提出了「稻盛心學」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也曾評價他:「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那王陽明所說的「心軟之人一生窮」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要學會「心狠」的2件事又是什麼事?對兒女心狠五十而知天命,年過半百的人,孩子基本上都成家了,甚至有的人都有孫輩了,但大多數的人卻還在為自己的子女付出,奔波。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想到了就去做,想盡一切辦法,一定要把想法變成現實。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第一件事:久利之事如果有人和你說,這件事可以獲得長遠的利益,你是否會心動。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是什麼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心軟之人一生窮」到底是什麼意思,人生在世,要對哪幾件事心狠?第一件事,心軟之人,對自己的兒女,要學會「心狠」有人疑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兒女心狠呢?自己的兒女難道不應該捧在手心裡,含在嘴裡疼愛嗎?但你要知道的是,疼愛孩子可以,但是過度疼愛孩子就變成了一種溺愛。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心軟之人一生窮」到底是什麼意思,人生在世,要對哪幾件事心狠? 第一件事,心軟之人,對自己的兒女,要學會「心狠」 有人疑惑,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兒女心狠呢?自己的兒女難道不應該捧在手心裡,含在嘴裡疼愛嗎?但你要知道的是,疼愛孩子可以,但是過度疼愛孩子就變成了一種溺愛。
  • 王陽明:「心死」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時間像白駒過隙般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四五十歲這個年紀,人活到這個年紀,已不再像當初那樣滿腹熱血,這種年齡段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對於人到四五十這個年齡段,中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心學大師」,他最具有發言權,他就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和發揚了心學,因此在心學的基礎上面創立了「陽明心學」,成為很多人學習的榜樣。王陽明有一句話叫做:「心死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為人處世要對三件事心狠。一、對兒女心狠一點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身為過來人,我們最清楚兒女終將成長,他們會獨自工作,獨自生活,會認識自己的愛人,建立新家庭,會比我們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