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志紅
什麼叫含辛茹苦?母親的一生,就叫含辛茹苦。今年12月15日是母親離開我們五姐妹18周年的日子,我們懷念母親,就想寫寫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的含辛茹苦。
我們的老家在山東半島的老解放區。1941年母親和父親結婚十天,父親就參軍抗日走了,一去12年,頭4年沒有一點音信,有了音信,又等了8年。母親跟著奶奶在家苦等。
解放了,父親把母親從老家接出來。母親35歲生我大姐,一連生了我們五個姑娘,兩個小妹還是雙胞胎。母親年齡大,沒有奶水,我們五姐妹都是餵大的。父親1964年從部隊轉業到鄭州,還沒等我們長大,父親就在1969年因腦溢血病逝。當時我大姐13歲,小妹才7歲。母親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家庭婦女,沒有工作,拉扯我們五姐妹在一個沒有親戚、離老家一千多裡的異地生活是多麼艱難。父親去世後,全家靠父親幾十元的撫恤金生活。每個月撫恤金髮下來,母親就精打細算,先把糧、油、煤等生活必需品都買齊了再做別的打算。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五個都在長身體時候,母親就想方設法給我們調劑生活,從小到大我們家沒有少吃一頓飯。為了省錢,我們一家六口的穿戴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母親一年四季每天都是熬到半夜還在納鞋底。為了我們姐妹上學,母親幫別人照看小孩給我們攢學費。
我二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父親去世後,眼看二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母親在我二姐14歲那年隻身帶著二姐去上海做了心臟修復手術。那是1972年,這在當時可是大手術,危險性很大,全國也沒有幾例成功的,可見母親的膽識和堅強!二姐手術很成功,我二姐現在身體仍很好。二姐手術後在家休學一年,正直「文革」,學校很亂,二姐乾脆就不想上學了,想找個工作補貼家用。母親堅決不同意,說我不識字,我再苦再累也要供你們五個上完高中。二姐上完高中又考上了大學,母親很是高興。
從我們記事起,母親就沒有罵過我們一句,更沒打過,總是和風細雨地和我們講一些樸實的道理。現在想想,父親去世後,沒文化、沒工作、小腳的母親養育我們這麼一大群孩子,是多麼不容易啊!母親太難的時候也會一個人偷偷哭一場,就這樣我們五姐妹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成人。我們陸續成家後,母親要我們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接著母親又把我們姐妹幾個的孩子一個一個帶大。看外孫、外孫女都大了,母親才有空想回老家給自己的父母和公婆上墳盡孝,可是回老家的第二天就摔斷股骨頭,再沒有站起來。我們姐妹五個千方百計為母親治療也沒能留住我們的母親。母親這輩子太苦了,一點福都沒有享。母親說看到我們姐妹都好,家好孩子好,她就沒有牽掛了,可以放心地走了。
母親走了,大姐就像母親,我們五家經常聚在一起,說說心裡話,有什麼困難大家相互幫助一下。我們五姐妹的孩子也都大學畢業了。我們姐妹聚在一起就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母親能活到今天多好啊,也讓我們姐妹儘儘孝心!讓母親享享清福!啊,一輩子含辛茹苦的母親呀!
徵文啟事
讀者朋友,寫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吧,健在或者仙逝,都值得寫。只要求一個字:「真」。真情實感,真實生活。或許,每一篇都堪比朱自清的《背影》。
賜稿請寄:鄭州市農業路東28號《大河健康報》,郵編450008。
電子郵箱:dhjkl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