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人人皆可創作的平臺

2020-12-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微信的價值觀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的視頻號在近期開始放開內測資格,定位於人人皆可創作的平臺。那麼在這個短視頻戰場競爭激烈的時代,它又有著怎樣的特別之處呢?

昨天收到了微信視頻號內測的邀請,非常開心,不過開心之餘也開始犯難。

因為視頻號內測了這麼久,自己一直沒有想過要註冊一個帳號。

原因之一是被論文折磨沒有精力去剪視頻,原因之二是對於視頻號這個產品也還沒有太琢磨清楚,到底視頻號是怎麼個定位,又怎麼個玩法。

如果要入駐的話,就不得不考慮兩個問題,註冊個人帳號還是為公眾號註冊一個帳戶,雖然現在好像不分服務號還是訂閱號,個人號還是機構號,但總要知道發什麼內容吧。

到底是發自己日常的vlog玩兒還是發和公眾號成體系的產品相關的科普和分享,沒有清晰的定位甚至不知道視頻號的名稱應該填什麼。

收到微信視頻號的內測邀請

還有就是,發什麼內容,給誰看。

目前的分發機製成謎,雖然可以關注博主但並沒有關注流只有推薦流,推薦的算法好像也不是基於好友推薦或者已點讚內容,所以我甚至不知道會分發到誰的推薦流裡,也不知道想看的人能不能看到,一個黑衣人的目標用戶畫像讓我很頭痛。

所以借這個機會,我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視頻號究竟在微信裡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據微信介紹,視頻號,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臺。

2019年12月份,張小龍回顧了微信公眾號的發展歷程,張小龍說,以文章為代表的「長內容」始終是公眾號的主要形態,相對公眾號而言,微信還缺少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微信今後會向短內容發力。

因此,看官方的說法,我們可以提煉兩條關鍵信息:

  1. 小龍哥希望這個平臺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平等的創作和分享的平臺
  2. 視頻號作為一個視頻載體,對標的其實是以長內容為載體的公眾號

01 人人皆可創作

視頻號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平等創作和分享的平臺,第一個重點落在「人人」。

所以不僅僅面向機構或者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創建視頻號(只是現在功能還在內測所以沒完全放開,預計後續會像申請公眾號一樣有身份證就能申請)。所以即使建立一個個人帳號發布視頻也是ok的。

那既然人人都可以發布,是不是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趨同呢?不少對於視頻號的分析都將其對標抖音,快手或者b站,視頻號有沒有可能和抖快趨同呢?

我的答案是,不會。

因為視頻號的第二個重點落在了「分享和創作」,這說明它是一個面向內容創作者的平臺,而不僅僅是一個內容消費平臺。

在二八定律的20%的人生產內容,80%的人消費內容中,它傾向於服務前者,所以底層邏輯和抖音快手就不一樣。

視頻號是先聚集創造價值的這一批人,然後讓他們創作的內容服務於各自的受眾,畢竟依託於十億用戶體量的微信,好內容不愁沒有消費者,微信堅信「好的產品會說話」。

而反觀抖音快手這一類短視頻平臺,由於產品初期定位就偏輕鬆和泛娛樂化,所以吸引來的廣大用戶是奔著來這裡殺時間的,抖音的算法也是為了服務廣大用戶怎麼讓他看到喜歡的視頻,怎麼讓他們看的更爽,怎麼讓他們在這裡停留更久,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大部分的內容創作者想的不是我能創造什麼價值,而是我生產什麼內容能取悅這批用戶。

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發布學習視頻或者乾貨視頻在這裡必然是小眾不受寵的,想要在這裡獲得更多曝光和更多關注就要努力變得更輕鬆更娛樂,泛娛樂化的受眾才是最多最廣的。

所以,微信是產品主導的思路,而抖快是運營主導的思路。

微信能有這樣的直男思路,堅信產品為王而不是運營至上,堅定的服務於生產內容的少數派而不是消費內容的多數派,它的底氣來源於十億體量的用戶基數。

因為生產內容和消費內容是一個閉環,有人生產內容很重要,但有人消費也很重要。

20%的人提供生產內容的價值,80%的人提供對優質內容的正向反饋,才能讓這個循環一直進行下去。而從零啟動的其他產品,沒有這個底氣,即使拉來了優質的頭部創作者,

找不到對應的受眾來消費內容的話,跛腳的產品能走多遠呢,所以,它們沒有其他路可走。

而且,這套邏輯在微信公眾號上已經驗證成功了,如今的微信公眾號,聚集著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最優質的一批作者,通過保護原創作者的利益,他們在諸多平臺中選擇了微信公眾號。

在這裡生產了無數的優質內容,很多甚至是萬字長文,而依託於微信的體量,優質內容慢慢篩選出優質讀者,在碎片化的時代,有人願意花幾個小時寫一篇深度分析,也有人願意花幾個小時在這裡看,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02 安安靜靜地做個工具

推出了視頻號的微信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沒有給這個功能做太多的宣傳,悄悄地它就在了,也不定義大家應該怎麼用,也不通過瘋狂打小紅點或者首頁彈屏去昭告全體用戶我們也有視頻號了,快來玩兒啊。就是靜靜地作為一個工具,去服務它想服務的這群人。

有人說微信現在就是個四不像,騰訊想要拼命抓住短視頻這個風口所以微信做了視頻號。

初期的視頻號裡確實是不少帶著抖音風或者抖音tag的視頻,搬運視頻容易但運營沒人解決,所以這些搬運的抖音內容甚至還沒有原來在抖音的數據好。

有人說這是學都沒學像。

未必。

雖然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其實並不亂。

因為微信一直秉承著它的初心,就是做一個工具,所以視頻號想要完善的就是它的工具屬性。

正如小龍哥提到的,視頻號對標的是以長內容為載體的公眾號。

而公眾號的slogan是: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所以微信想要服務好這些願意創造價值的個體,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品牌。

公眾號和視頻號最大的區別是,信息的主要載體不同,一個是文字,一個是圖片加視頻。

信息載體的不同會對信息的生產和傳播帶來什麼變化呢?

對於信息的生產過程,視頻降低了創作的成本。

雖然一個精緻的視頻需要很多剪輯和優化的操作,但單就拍視頻這個動作本身而言,是比打字更低成本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朋友圈鼓勵發照片而不鼓勵發文字的原因。

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寫一段文字,說一段話是很難的一件事,一段像樣的文字需要經過思考和語言組織才能呈現,而發一張照片就容易得多,打開相機,咔嚓一聲就完成了。

同理,微信不希望以長文字為載體的公眾號成為少數人創作的平臺,讓文字成為限制大多數人發光發熱的絆腳石。

所以視頻號照顧了長尾的創作需求,給更多人一個創作和分享的平臺,真正意義上實現人人皆可創作。

對於信息的傳播過程而言,視頻相較之於文字,也有其獨有的優勢。

弗洛伊德稱,人有兩種思維,初級思維和次級思維過程。次級思維過程的媒介是語言文字,而初級思維過程的媒介是圖像。語言和文字是溝通效率最高的媒介,但折損了大量信息,而圖像保留了信息的完整性,但信息密度更低。

在公眾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內容雖然信息密度不高,但對信息完整度要求很高,文字沒法有效承載。

  • 比如說一些電商產品的推廣,一整篇文字的使用體驗分享都不如一個試用視頻來的直接有效。
  • 比如說健身科普的博主,在微信公眾號裡面圖文傳授的閱讀量大概率沒有在b站發健身視頻的關注度高。

所以,基於以上背景,視頻號誕生了。

它並沒有讓微信更臃腫,只是在輔助現有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服務每一個想要創作或者分享的人,給他們提供更完善的選擇,豐富微信這個工具。

那本身公眾號就可以插入視頻啊,為什麼要單開一個視頻號呢?

好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做微信公眾號的人越來越多了,好內容也越來越多,我們關注的公眾號也越來越多了,但是注意力是有限的,花在閱讀公眾號文章上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多,有些公眾號關注了也沒打開過,每天幾百個公眾號更新也不知道看啥。

所以,由於信息過載,有些優質內容也逐漸沉底,得不到關注度。

公眾號可以插視頻沒錯,但分每篇都插還是偶爾插個視頻,我們的內容是信息密度比較大的,文字作為主要載體更合適,插入適當的圖片來說明文字。

但如果是安利和賣貨的,視頻比圖文更直接,用戶也更傾向於更輕鬆的獲取信息的方式。

單開一個視頻號有什麼好處呢?從內容的生產者和內容的消費者兩個方面去考慮。

對於內容的消費者而言,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長篇文字,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耐著性子看完那麼多文字。

視頻號給了他們一個更為輕鬆的選項,喜歡看視頻的去視頻號,願意看文字的去公眾號,各得其所。即使是喜歡公眾號文字內容的人,偶爾也會有去b站刷科普視頻的需求。

對於內容的生產者而言:

  • 一方面,更適合以視頻為載體的內容不用再在原有的公眾號海洋裡廝殺,而是給了一個新的入口,就在朋友圈下方,一個全新的適合他們蓬勃發展的機會就在眼前,所以這能鼓勵他們更好的創作優質內容。
  • 另一方面,拍視頻的低成本使得分享和創作的門檻前所未有的低,真正意義上實現人人皆可創作。

所以,看完這篇,你還覺得視頻號多餘嗎?

 

作者:李濤,公眾號:檸檬two( ID:Hans-1125)。

本文由 @李濤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微信視頻號重走公眾號老路
    這個slogan放到今天宛如一句空話,因為公眾號早已背離了人人皆可創作的初衷。張小龍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坦言,公眾號後來的發展趨勢的確源於微信的失誤,它限制了創作者的範圍,同時壓制了短內容的生長。公眾號和朋友圈都沒能完成的使命,視頻號就能了?讓流量普惠,創作門檻降低,類似的願景在任何商業模式下聽起來都太理想化。
  • 視頻號會再造一個微信嗎?
    另一個是其消費與創作場景不是熟人創作給熟人看,而是人人創作給人人看,消費視頻的不再是看朋友們的碎碎念,而是發現更大的世界,創作的不再是朋友圈日常炫耀,而是一個積攢粉絲的創作平臺,是「號」。視頻號是微信對標抖音/快手的短視頻平臺。
  • 微信視頻號怎麼添加好友
    微信視頻號是一個人人都可記錄和創作的內容平臺,用不超過 1 分鐘的短視頻內來分享有趣的事物。在這個視頻號中,用戶不僅可以分享視頻給微信好友,甚至還可以分享到附近,讓陌生人也可以看到,這裡我們來看下如何在視頻號中添加好友。
  • 如何通過微信視頻號快速獲客?i雲保保險平臺在線支招
    正因如此,i雲保保險科技服務平臺始終密切關注著新營銷環境下保險從業者的生存發展之路,近日更是直接聚焦微信視頻號這個新賽道,特邀百萬粉絲達人以及保險視能學院創始人云保姐為平臺保險代理人傳授《零基礎玩轉短視頻獲客變現》的相關技巧,助力代理人無限量擴大客源,更好地獲客展業。  保險代理人為什麼一定要重視微信視頻號?
  • 微信上線視頻號,「短內容」是下一個機會嗎?
    每個平臺都有一批這樣的創作者——他們在最恰當的時機入局,利用流量紅利迅速奠定並穩固頭部地位,趕在後來者湧入及同質化內容爆發之前便已完成原始影響力積累。如何在恰當的時候入局?這一問題成為創作者衡量創作成敗的重要因素。1 月 22 日,微信在部分城市內測「視頻號」功能。
  • 視頻號:成也微信,敗也微信
    視頻號內測之初,僅支持一分鐘以內的視頻,後來放開到十五分鐘,最新則進一步放寬到30分鐘,與其說是長度放寬,不如說給不同類型和創作能力的創作者提供了各自發揮的空間:不具備專業創作能力的個人用戶可以通過發表一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滿足表達欲,門檻低,操作簡便;更專業的創作者則可以發表長達30分鐘的PUGV甚至OGV內容,吸納粉絲,達到商業目的。
  • 微信視頻號的出現,是內容創作者新機遇嗎?
    通過[秋葉大叔]視頻號的觀看量與點讚量等數據我們可知,目前受眾對視頻號擁有極高的熱情和好奇。而且微信視頻號和微信公眾號已經雙向打通,創作者後期能通過視頻號創作的內容引流到公眾號獲得巨大的流量和收益。去年12月,微信之父張小龍曾表達了自己的遺憾:以文章為代表的「長內容」始終是公眾號的主要形態,「短內容」卻沒有面向公眾的分發渠道。他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天天寫文章,相對公眾號而言,微信缺少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
  • 微信視頻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文末附申請方式)
    圖:視頻號入口(最新版微信)e、當前視頻封面不支持自定義,直接截取視頻第一秒,所以第一秒的設計很重要。f、視頻號可以添加公眾號文章連結,這為公眾號導流及未來電商變現提供了想像空間。g、視頻號內容可以轉發給好友,微信群、朋友圈、收藏、點讚、評論。h、視頻號也是內容創作平臺,所以任何時候優質、原創的內容才是核心。
  • 焦點分析|抖音是抖音,快手是快手,但視頻號是微信的視頻號
    相比2018年微信7.0版本上線的時刻視頻,視頻號其實是一個「不那麼微信」的產品。兩年後,時刻視頻已經很少被微信提及和更新了,視頻號才是當下這個時代的寵兒。 今年1月視頻號剛剛開始內測時功能還很簡單,可以發布1分鐘以內的視頻,或者9張圖以內的圖片。當時微信官方介紹稱,「微信正在內測的新能力是一個全新的短內容創作平臺。」
  • 如何學習研究微信視頻號,選擇什麼樣的內容創作?
    如何學習研究微信視頻號,選擇什麼樣的內容創作?微信視頻號是什麼樣子的?最近,微信的視頻號一直在進行灰度測試,很多朋友開通了這一功能,而有些人只能看不能發,還有些人甚至看都看不了。所以,目前階段,對微信視頻號這個機遇來講,就是被人們稱為流量窪地的地方。所以已經開通這一功能的朋友要研究如何正確把握機會?而暫時沒有開通的人也可以提前做好積累。
  • 微信上線「視頻號」,這是另一個朋友圈:作為運營者該注意什麼?
    這一問題成為創作者衡量創作成敗的重要因素。只有當你在最恰當的時機入局,你才可以利用流量紅利,迅速地奠定並穩固頭部地位。這樣一來,你也可以順勢趕在後來者湧入,以及內容同質化爆發之前,便完成原始影響力的積累。
  • 微信視頻號直播,將向何處去?
    當晚的直播中張鵬表示,通過視頻號直播更像是在微信圈子中開一個party。這種體感的來源,是視頻號高度依附微信好友關係的傳播屬性決定的。跟其他直播平臺不同,視頻號直播的定位是「視頻號場景下,面向其他微信用戶進行網絡直播的功能」,功能的特點是「用戶主導」,很符合微信一貫的調性。
  • 微信視頻號,難產大V
    相比於其他視頻平臺基於用戶行為喜好的分發,視頻號走的是社交的思路,靠的是好友推薦。 任何一個平臺都需要原生大V,但目前沒有明確的動作表明視頻號正在扶持自己的大V,有觀點認為是微信封閉的生態+視頻號的推薦機制不允許,有聲音則認為,年幼的視頻號暫時還沒有時間或能力扶持出自己的「朱一旦」或者「一禪小和尚」,未來能否複製「朱一旦」一條視頻三天漲粉20多萬的奇蹟,也還有待驗證。 短視頻平臺有很多,但是社交短視頻平臺只有一個。
  • 徐達內:微信視頻號,更微信還是更視頻?
    視頻號的最大價值在於,通過社交和算法雙重推薦機制,能讓更多創作者在這裡發現同道,相遇相知。視頻和文字的創作門檻到底哪個低?先說這個,因為這個直接關係到供給側的量。對於持續創作來說,確實文字看上去門檻高,但這種相對高門檻也就形成了能力篩選,所以,邁過了門檻,後面的持續創作反而會相對更有保障,會者不難嘛。所以,微信公眾號就是這樣,到現在,8年多了,總共累計也就三四千萬的註冊開通量,一個人或者機構如果不是做了一定的持續創作自我評估,又怎麼會去開通註冊?
  • 微信視頻號的社交內涵
    因為,騰訊QQ曾經是幾代人熱愛的產品,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騰訊將QQ和微信兩個產品,進行劃分,「劃江而治。」張小龍領導研發的微信,成為了今後統戰移動網際網路最大的社交平臺,無數創業者與內容創業者,進入了內容創作大門,至今為止,「微信公眾號」依然是內容創作者,最為重要的陣地。時光演變,媒體號開始多元化,內容環境也開始多元化。
  • 微信視頻號玩法,視頻號申請方式有哪幾種?有啥運營技巧
    現在微信月活用戶達到了 12 億,現在流量時代。現在自媒時代必須要走的內容優質的路線,所以微信視頻號出來了,它不同於其他短視頻。視頻號是一個讓你記錄和創作的平臺,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你可以在「發現」—「視頻號」裡,輕觸頂部「相機」分享自己拍的視頻和照片。微信視頻號會成為今年的短視頻風口,視頻號目前每天會隨機邀請用戶開通、還有官方定向邀請大V開通,普通用戶需耐心等待申請或者全面開放。微信視頻號開通資格如何獲取如何開通微信視頻號!!
  • 微信視頻號創造營上海專場開啟,大咖講師團帶來進階乾貨助力創作者...
    9月25日,微信視頻號創造營上海泛創作者專場正式開啟,來自上海近300名優秀創作者們將齊聚一堂,在微信視頻號創造營講師的分享下共同交流視頻號創作運營經驗。微信視頻號創造營發起人周博雲作為開場嘉賓,分享了自己對於視頻號商業價值的看法。
  • 短視頻平臺「三岔口」:做抖音、快手還是視頻號?
    視頻號生態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基於微信本身擁有移動網際網路最活躍的用戶,並且視頻號本身在產品迭代上已經具備了分發短視頻、中視頻以及直播基本功能,其次是抖音、快手內容創作者為了獲取流量向微信視頻號做內容分發;有流量自然能夠吸引到內容生產者。
  • 微信視頻號怎麼開通?如何成為內容創作者?這裡有答案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在微信的「發現」頁面新增加了一個窗口,那就是微信最新推出的一個短視頻分享平臺——視頻號。隨著短視頻內容傳播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依靠傳統的圖文內容已經很難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相對來說短視頻面對的人群更廣,而且更容易將內容傳播出去,所以近年來微信也在嘗試打破單一的「圖文生態」,向短視頻領域跨越。那麼微信視頻號到底是怎樣一個定義呢?
  • 首份視燈視頻號榜單TOP500出爐:微信生態最後拼圖,短視頻最後的機會
    阿拉丁&視燈創始人史文祿 :「視頻號一定不是我們簡單所描述的這樣,從微信角度來看,也不可能做一個微信版的抖音。視頻號的本質是一個全新的生產工具和一個全新的連結器。微信訂閱號為視頻號提供完美的內容供給,小程序、微信支付、統一社交帳號體系為視頻號打造更加完美的基於私域流量的交易體系和用戶習慣。我們更加有理由期待視頻號會是一個全新的短視頻生態,其和朋友圈、搜索、公眾號、社交關係鏈、小程序等融合會打造出中國網際網路迄今為止最完美的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創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