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十分講究風水,住房子的時候說法更是眾多。中國的建築大部分都是坐北朝南的方向,這種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到底有什麼說法呢?
坐北朝南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房子的正門朝著南方,房子位置坐落在北側。這樣的建築方式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後來經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原始社會的房屋,就大多數是坐北朝南的。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方向呢,坐北朝南對人們的居住有什麼好處?原因就是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北,而面朝南方更利於採光。住在這種朝向的房子裡,光線充足,冬暖夏涼,能避北風。這樣居住環境上好的房間自然也是比較尊貴的,一般被人們稱為「正房」。中國孝字當先,會將「正房」給家裡最年長的老人居住。
除了地理環境的影響,還有封建制度中風水的說法影響。古代的房子喜歡造成四合院,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以南最正,為上,以北為下。四個方向中居住著什麼人,也直接體現著此人的身份地位。而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必定要天下所有人對他俯首稱臣。所以皇帝所坐的龍椅,就是朝向以南的。君臣相見時,臣子們就會自覺面朝北邊而站立,以表示臣服的意思。
因此帝王們經常居住的寺廟和宮殿,都是屬於面朝南方。帝王的座位是坐北朝南,佔據著最佳的地理位置。不過,除了皇上以外,其他人是不許將自己的房子建成正南,不然有「犯上」的嫌疑,說不定就因此獲罪了。皇上十分注重這點,對百姓們來說也是大忌,他們往往就會將房子朝南的方向建偏一點。
坐北朝南的寓意為順風順水,備受大家的推崇。不過,隨著現在房子越來越搶手,人們也顧不上什麼方位問題了。有坐北朝南的房子那自然是最好,沒有的話,採光是買房子考慮的第一位,就沒有以前那麼過於講究的說法了。不過,能夠結合眾多因素而得出房子最好的居住方位,古代人民的智慧還是很令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