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要到春節了,每到這個時候,總是會有人感慨:「現在的年味真的是越來越淡了。」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從古至今,已經流傳了這麼久,可為什麼現在年味會越來越淡了呢?
主要的原因,是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的注意力早就已經不集中在這些傳統節日上了。大多數的孩子覺得年味越來越淡,就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春節的那些小知識。
那麼臨近春節,有哪些春節的冷知識,家長需要讓孩子了解呢?
一、「春節」從前不是節日
在最早的時候,春節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一個節氣:「立春」。並且在最早的時候,正月初一這一天,並不是春節,而是大家所熟悉的「元旦」。
自從辛亥革命之後,大家都廣泛採用了公曆,於是便將公曆的一月一日,定為原來的「元旦」。而農曆的正月初一,就改名為「春節」了。
後來有一段時間,還有人曾經試圖廢掉春節這個節日,可是後來遭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抵抗,最終,大家將「春節」留了下來。
現在大部分的地方所謂的春節,指的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這一天。而其實在很久之前,尤其是民間,春節不僅僅是正月初一這一天,而是從臘月初八或者是臘月二十三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結束。
因此有很多人的春節,是從他們臘祭開始,直到元宵節結束。這也是為什麼民間的春節,總讓人感覺充滿了年味的原因。因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們有著各種民俗活動。比如說臘祭、祭灶以及各種民間表演等等。
二、「福」字倒貼有講究!
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為什麼家裡過年的時候,總要把那些「福」字倒過來貼,其實這裡面還是有很多講究的。
首先,「福」字倒著貼,意味著「福到」。春節對家家戶戶來說,都是個非常喜慶的日子。在這個好日子裡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裡能夠迎來一些福氣。於是便有人開始將「福」字倒著貼,寓意著「福到」。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福」字都可以倒著貼的。通常來說,倒著貼「福」字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每家每戶要在自己的水缸、垃圾桶上面,貼上倒著的「福」。因為水缸和垃圾桶是要往外倒東西的,有人會覺得這種行為,容易把自己家裡的福氣倒掉。於是便在這兩種東西上,貼上倒著的「福」,用「福到」把「福去」抵消掉。
第二種情況:在房間裡的柜子、箱子上,倒著貼「福」。因為柜子和箱子裡面,通常放著大家的各種物品。在這些東西上貼上倒「福」,寓意著新的一年,大家會有更多的財富。
三、拜年抱拳有學問
在拜年的時候,有五種比較常見的拜年方式。在這其中,抱拳是有很多學問的。抱拳向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禮儀,這種禮儀通常都是平輩之間,相互拜年所採用的。
在抱拳的時候,男子應該用自己的左手握著右手,這樣的抱拳有著吉利的寓意。反之,男子用右手握著左手,這樣的抱拳就是「兇拜」了。在抱拳的時候,雙手應該自然抱合,手不能放得太高,姿勢不能過於激烈。
總體來說,其實有很多年味,都隱藏在這些過年的特色傳統當中。現在的人對這些傳統非常不了解,所以才導致年味越來越淡了。臨近過年,以上三點春節的冷知識,家長要記得講給孩子聽。你覺得,在春節期間,還有哪些冷知識?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分享說出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