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李世民是一代文武雙全的君王,最初其父的皇位還靠了他的一部分功勞。為了成為太子便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不看這些的話,他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個很好的伯樂,為人也很寬容,因為貞觀之治的實施,結果讓唐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然而作為君王的李世民也不可避免地犯過三大錯誤:放過一個人,重用一個人,錯殺一個人。對此就由小編一一說明吧!
第一他放過武媚娘。唐太宗那個時候有著「唐中弱,有女武代王。」這樣的一說法。意思是指大唐王室會衰弱下去,而且將被女主武王管理天下。李世民可以說為此吃不好睡不好的,然而卻忍不住對於那些武姓的人還是有一些後怕。不管是千防萬防,還是把自己身邊的才人武媚娘給忽略了。李治對於管理國家完全就沒有能力和才華,因此自然而然地被武媚娘給取代了,從而變成了首位女皇帝。
第二個便是重用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算得上是凌煙閣第一功臣,同時也是皇帝李世民的大舅子。當高陽公主謀反案件發生時,李世民很信任地讓長孫無忌進行處理。然而長孫無忌卻不是秉公處理,存在著私心,用這次機會把那些異黨剷除了,他把李元景還有巴陵公主連同駙馬全部給殺了,甚至有名的將領薛萬徹也殺掉了。這樣可以說把唐朝那些有能力的人給滅光了,顯然這樣的結果就是武則天輕鬆得到了皇位。既然武則天成了皇帝而長孫無忌便是不能留的,所以就這樣也被殺了。
第三便是錯殺了李恪。吳王李恪可以說相當的有勇有謀,顯然就是李世民的翻版,這樣的人自然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了。然而卻無緣無故被牽連到了高陽公主進行謀反的事件裡面,因為長孫無忌想要幫助李治,那麼必須弄死李恪這個強勁對手。李恪被關進監獄後相當氣憤,並且寫了一些話來表明他對長孫無忌的恨意。
倘若李世民沒有犯這三點致命性的錯誤,或許唐朝也就不會進入那種被武則天取代江山的地步,那麼這樣的歷史也就不存在,或許唐朝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一代君王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倘若他們不夠狠心,很有可能就因為這一絲的不忍而導致一個王朝被毀,還有他們對於什麼樣的人應該信任,應該重用,這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識別人才,不聽信親人的,這樣的江山才能坐得更加地穩,國家也會更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