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匈奴為什麼非打不可,漢武帝徹底消滅匈奴了嗎?

2020-12-04 隨手談詩

漢武帝打了匈奴一輩子,但是,漢武帝也不是揪著匈奴不放,匈奴是漢朝北方的民族,如果你把視野開拓一下,會發現,東邊的朝鮮,西邊的樓蘭、大宛,南方的東越、南越,西南的雲貴川地區,真是被漢武帝大人打了個遍,特別是倒黴的南越,嶺南地區的一個小政權,是漢帝國的藩屬國,結果被漢武帝出兵10萬,直接亡國。

所以說,漢武帝也並不只是揪著匈奴不放,只是打匈奴鬧出的動靜最大,也是最重要、最出名的軍事行動。

匈奴與中原的恩怨

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個喜歡馬上徵戰、喜歡互相結盟的遊牧民族,他們興起於今蒙古高原一帶。

自匈奴興起以來,就一直與中原政權發生衝突,戰國時期,各國為了防止匈奴入侵,紛紛在邊境修長城

同時,中原諸侯國也向善於騎戰的匈奴人學習作戰方式,趙武靈王首先提出了「胡服騎射」,取匈奴之長,補自己之短,為整個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國的作戰模式,帶來了進步,從步戰轉變為騎戰,已是大勢所趨。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派大將蒙恬帶著精銳部隊鎮守北方,蒙恬不負所望,成功將匈奴按在北方邊境,才使得秦始皇能騰出手來滅六國。

秦末漢初,匈奴再次捲土重來,漢高祖劉邦曾經有過「白登之圍」,圍困他的就是匈奴人。

因此可以說,匈奴與中原政權的恩怨,自古有之。

漢武帝為什麼要徵討匈奴?

劉邦死後,匈奴人更加為所欲為,調戲呂后、控制西域,對漢王朝的尊嚴和安全,都是極大的威脅,但漢王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內憂外患也沒有徹底解決,所以漢朝初期都是通過和親手段,以換取北方邊境的和平

但反覆無常的匈奴人,得了好處消停不了幾天,便又不安分了,不停地在漢王朝北部邊境騷擾,漢朝皇帝也不傻,不可能不停地給你送人送糧送公主,還要忍受你的挑釁,所以一邊和親,一邊著手加強邊境防禦,同時做好了戰鬥準備,只是時機並不成熟,沒有正面宣戰。

到漢武帝時期,匈奴人對漢王朝的威脅和羞辱,已經長達幾十年,漢王朝經過幾代皇帝休養生息,發展軍事、農業,已經具備了與匈奴一戰的能力。

在衛青、霍去病、李息等名將的率領下,漢軍多次討伐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匈奴退居漠北,四分五裂。

匈奴問題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漢武帝徵討匈奴,對後世的影響

雖然漢武帝窮極一生,雖沒有徹底消滅匈奴,但持續幾十年的軍事行動,也對匈奴的主力部隊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此後匈奴雖然也會對漢邊境進行騷擾,但都是小打小鬧,基本造不成大的威脅,漢王朝北部邊境相對安全。

同時,漢武帝徵討匈奴,不能憑著一己之力蠻幹,他需要聯合其他周邊民族和國家,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與西域各國進行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交流,在打擊匈奴之後,漢王朝展示出的強大實力,威震西域各國,讓絲綢之路真正成為了一條促進東西方文明融合的道路。

漢武帝創造了華夏民族的風骨,往後數千年華夏歷史,雖然幾經沉浮,幾度徘徊在滅亡的邊緣,但最終都被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拯救民族於存亡之秋。

正如電視劇《漢武大帝》所寫的那樣: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相關焦點

  • 為何在漢武帝時期,匈奴非打不可?真的消滅了滅匈奴嗎?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朝歷代都少不了與別的政權進行摩擦,像唐朝時期有高句麗等少數民族正確。宋朝時期有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而在漢朝時期最為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就是匈奴。漢朝時期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也是震驚世界,舉世聞名的,而整個漢朝和匈奴之間打了一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兩個政權之間有著不可磨滅的仇恨,讓漢朝非要揪著匈奴打一輩子呢,這其實有歷史根源的。
  • 為何在漢武帝時期,匈奴非打不可?真的消滅了滅匈奴嗎?
    宋朝時期有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而在漢朝時期最為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就是匈奴。漢朝時期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也是震驚世界,舉世聞名的,而整個漢朝和匈奴之間打了一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兩個政權之間有著不可磨滅的仇恨,讓漢朝非要揪著匈奴打一輩子呢,這其實有歷史根源的。
  • 漢武帝為什麼沒有徹底打敗匈奴?
    就是說,漢武帝執政的時間,一半以上都在打仗。這還不算對西南夷、西域、南越、閩越和朝鮮的戰爭。進行了30多年的戰爭,為什麼沒有徹底打敗匈奴呢?到漢武帝繼位時期,漢帝國經過70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非常強大。
  • 漢武帝時期,發兵匈奴,消滅十幾萬人!為何這就輕易「打倒」匈奴...
    漢武帝漢武帝為反擊匈奴分別進行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這四次大反攻。前三次作戰雖然將匈奴壓縮到漠北,但匈奴的元氣尚存,漢武帝為徹底擊潰匈奴而舉傾國之力發動了漠北之戰。此戰漢軍集中了精銳騎兵10萬人,並以數十萬步兵配合騎兵主力遠程奔襲漠北進攻匈奴。漠北之戰中,漢軍共殲滅匈奴9萬餘人,將匈奴的輜重、牲畜全部帶走後燒毀,並且焚毀了趙信城。
  • 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匈奴,為什麼漢武帝盯著匈奴不放
    秦漢時期對於後人來說,肯定是非常熟悉的。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成為了天下霸主,這時候的秦始皇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從秦朝之後,我國古代就進入了封建王朝時期,直到清朝的滅亡,封建王朝才徹底消失。
  • 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匈奴,為什麼漢武帝盯著匈奴不放
    從秦朝之後,我國古代就進入了封建王朝時期,直到清朝的滅亡,封建王朝才徹底消失。現如今看來,秦朝對後世的影響意義非同小可。無論是歷史上哪一個王朝,都被秦朝所影響。即使是漢朝也不例外。後人都知道漢武帝能徵善戰,甚至說漢武帝是歷史上最愛打仗的皇帝都不例外。漢武帝在位54年,為什麼他44年的時間都對匈奴人常年徵戰呢?不得不說漢武帝的眼光是非同小可的。
  • 千古一帝漢武帝徹底擊敗匈奴了嗎?司馬光為何說漢武帝窮兵黷武?
    提到漢武帝劉徹,歷朝歷代對於他的評價都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來說,漢武帝一改劉邦白登之圍後只能對匈奴和親的窘迫情況,在漢武帝統治的55年期間,對匈奴就打了40多年的仗。那麼,歷史上的漢武帝,真的通過武力把匈奴徹底擊敗,解決了漢朝的隱患嗎?如果仔細地回顧這段歷史,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千古一帝漢武帝徹底擊敗匈奴了嗎?司馬光為何說漢武帝窮兵黷武?
    提到漢武帝劉徹,歷朝歷代對於他的評價都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來說,漢武帝一改劉邦白登之圍後只能對匈奴和親的窘迫情況,在漢武帝統治的55年期間,對匈奴就打了40多年的仗。而且漢武帝統治期間,中原王朝第一次把統治區域擴展到了西域,漢武帝時期佔據了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建立的敦煌、張掖、酒泉、武威四郡至今依然是河西重鎮。
  • 西漢一直對匈奴和親,為什麼漢武帝一定要攻打匈奴?
    匈奴其實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他們在先秦時期還是很多分散的部落,有丁零、東胡和匈奴等等,大致分布在今內蒙古至貝爾加湖以西這些區域。在西周時期,匈奴被稱為戎族,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時候,戎族曾趁機攻陷西周都城鎬京,周平王被迫將首都東遷。到了戰國時期,匈奴統一了其他部落,並逐漸崛起。
  • 不惜窮兵黷武打了匈奴44年,漢武帝跟匈奴為何苦大仇深
    而在漢朝時期,打匈奴打的最狠的還要是漢武帝,這傢伙長驅直入700米,讓匈奴人退守回到了更西北的寒冷之地。 窮兵黷武 漢武帝在位的53年時間裡,其中有40多年都在打匈奴人,為什麼漢武帝會對匈奴人這麼的恨之入骨,並且一定要打呢?
  • 如果霍去病沒有英年早逝,能徹底消滅匈奴嗎?
    那麼,加入霍去病多活幾年,能夠徹底消滅匈奴嗎?1、匈奴居無定所,漢朝無法固守匈奴,是活躍在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集團,在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中,匈奴是夏朝人的後裔。霍去病打擊匈奴的結果是,匈奴的殘餘勢力向北逃去,隨後「漠南無王庭」。但是距離徹底消滅匈奴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此時漢匈之間的拉鋸戰才真正開始。事實上直到漢宣帝時期,漢朝才取得對匈奴的絕對優勢,此時西域都護府設立,匈奴走向分裂。
  • 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打匈奴
    這在漢武帝看來是奇恥大辱,並且漢武帝的一個親姐姐,十四歲就遠嫁匈奴為「閼氏」,這種城下之盟式的婚姻,讓漢武帝難以接受。,故武帝在位54年,對匈奴作戰40餘年。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一. 西漢已經建立近70年,帝國經過「文景之治」的修養生息,為漢武帝發動戰爭提供了物質可能。二.
  •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和親或賠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得是物資的消耗,而漢初尚未具備發動針對匈奴戰爭的能力。漢文帝時期,賈誼的《論積貯疏》和晁錯的《論貴粟疏》相繼提出了國家收儲糧食的重要性和策略,民富的同時國家糧庫也得到了充實。到漢武帝時期,國家糧庫的糧食已經充盈到太倉裝不下的地步,庫存糧食也出現了陳舊到腐爛的程度。有了充足的糧食後,就具備了與匈奴一戰的先決條件。
  • 漢武帝能打垮匈奴,徹底解決北方威脅,明朝為何不能?
    漢武帝打垮匈奴?徹底解決北方威脅?這個「徹底」要慎用。明朝終其200年無法解除北方威脅,這個「北方」用得恰到好處。但是,匈奴從此就徹底沒戲了嗎?歷史告訴我們,沒那麼簡單。如果這一戰,匈奴真的如不少人認為的被徹底打垮了,那李陵就沒機會成「漢奸」了。漢宣帝時期,田廣明等六路大軍遠徵匈奴,進一步壓縮匈奴的勢力範圍。漢元帝時期更有陳湯發西域諸國兵逐北匈奴於大漠,留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
  • 漢武帝一生致力於消滅匈奴,他是一位窮兵黷武的帝王嗎?
    漢武帝是我們大家熟悉的一個皇帝,他的才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不僅僅統一了國家貨幣,而且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並且他一直都在致力於反擊匈奴,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漢武帝一生致力於消滅匈奴,他是個窮兵黷武的帝王嗎?
    漢武帝的一生幾乎都在和匈奴戰鬥,幾乎有四十幾年的時間他都在為了驅逐匈奴而奮鬥,並且匈奴逃亡到了漠北他也是窮追不捨不肯放過,那麼漢武帝為何對於消滅匈奴如此的上心?其實匈奴對於大漢王朝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憂患,漢高祖劉邦就曾率領著幾十萬大軍去攻打匈奴,卻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勞而獲。
  • 強大的匈奴,在漢武帝的打擊下,從此就一蹶不振了嗎?
    切斷在河套地區的白羊王、樓煩王和匈奴本部的聯繫,完成了對河套地區的包抄,乘勢掩殺匈奴白羊、樓煩兩部,迅速擊潰匈奴人。漢軍此戰殲敵數千人,俘虜三千餘人,收復了河套地區至隴西的數千裡土地,漢武帝在此設置了五原、朔方兩郡,徹底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結果:匈奴想同漢朝和親,好比豬八戒娶媳婦
    漢武帝於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在位,而匈奴是在東漢和帝時期被徹底打敗的。也就是說,匈奴徹底被擊敗是在漢武帝之後,從西漢跨越到東漢,共經歷170餘年。所以「漢武帝徹底打敗匈奴」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另外,漢武帝之後的「和親」同以往之前的「和親」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 在位54年漢武帝,卻花44年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乃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他於後元三年(前141)登基,共計在位54年。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讓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自元光二年(前133)起,他一直致力於消滅匈奴,花了整整44年才成功。這執著的勁兒不禁令人疑惑:為何他揪著匈奴不放?
  •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
    想和親賠款的都送了性命漢武帝時期,有個博士叫狄山。身處朝廷,沒去過邊塞喝過西北風,平時讀讀書搞搞理想,和題主一樣覺得賠點款送個女人和個親不就能保證和平了嗎有一次,匈奴來求親,張湯表示這麼多例子在前不贊成送女人賠款和親,狄山博士覺得送女人賠款和親能解決問題,既然賠款送女人就能保證和平,何必大費周章消耗國力去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