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退盡退,應關盡關。P2P網貸清退進入「攻堅階段」。一段時間以來,多地宣布全部取締對轄內網貸業務。隨著整治不斷深入,P2P網貸行業風險持續得到緩釋。」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導如是說。
據網貸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5月底,全國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52萬億元。從2013年網貸元年開始,P2P一路高歌猛進,融資圈地,高光時刻,e租寶的廣告在央視滾動播出,「美女CEO」張敏在央視經濟頻道證券時間節目與金融專家一同講述「成功」的故事,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等六大衛視不甘示弱緊隨其後為e租寶搖旗吶喊,就連京滬高鐵動車組也開出了「e租寶」號,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看到了,700億資金黑洞,集團主席丁寧與數名女高管關係密切,僅對總裁張敏一人,丁寧除了向其贈送價值1.3億的新加坡別墅、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豪華轎車、名表等禮物,還先後「獎勵」她5.5億元人民幣,怎一個「闊「字了得。
眼看丁寧他樓塌了,創始人被判終身監禁,集團111人判刑入獄,集資款未兌付共計380億餘元。這300多億追回的希望已然不大,中間又有多少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無從得知。
監管從開始的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創新,鼓勵P2P,到後來有所警覺,各地金融辦介入排查,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網貸協會等行業協會報團取暖,互相試探,彼此曖昧,一會兒搞出個備案制,一會兒又要三證齊全,什麼備案證書都沒有的公司業務也一樣跑的歡快,想合規運營的公司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猜不透監管層怎麼想,怎麼管。
就在這種時松時緊,欲拒還迎的狀態中,又過去了2、3年,後來爆雷的平臺多了,大家也麻木了,每周沒聽見幾個出事兒的平臺都感覺平靜的可怕。原以為e租寶是個特例,沒想到他只是打響了第一槍。
範冰冰、黃曉明、汪涵代言的平臺也悉數出事,就連奧運冠軍劉國梁也溼了鞋。P2P成了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詞,「P2P」和「騙局」幾乎成了孿生兄弟,這可能是建國以來最快被玩壞的一個舶來詞。
央視又來了,piapia地來了。標題是:央視深度調查P2P爆雷真相,揭百億平臺騙局。社會責任感、正能量爆棚。節目播出後,引起社會強烈的關注和反響,群眾拍手稱快,憤慨表示一定要對這些非法平臺嚴懲不貸,感謝央視。。。
在e租寶爆雷後,監管部門還是希望能規範行業,淘汰差平臺,留下好平臺,無奈前期放的口子太寬,」一放就亂「再次上演,早期20萬買個平臺代碼接個支付就能線上融資,後來因為平臺多了,代碼也掉價了,5萬塊錢就能上線一個網站,投一點廣告費營銷費流量費,找幾個合同拍照上傳,等著帳戶入金就行。
記得最野蠻發展的時候,網貸協會組織開會,左邊哥們是內蒙來的平臺負責人,聊熟了問公司幾個人,他說連他就倆人,點點頭說聲「哥們,可以。」 便不再多問。
」也不是不想管,真管不過來。「 一個二線城市金融辦的工作人員實話實說,監管人力不夠,手段欠缺,上面讓排查梳理,實際也只能打幾個電話,現場轉轉,根本查不到問題。
上面的監管層是說不能設資金池,不能做資金錯配,期限錯配,要做資金存託管,但是又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出臺,全靠自覺,大平臺花了不少錢讓自己看起來合規,小平臺還是瘋狂的賽車,越往合規做,反而越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再說這裡面管理協調又是大學問,要求全面銀行存管吧,大銀行不願意碰這種平臺,小銀行倒是為了業績瘋狂接入P2P,但管得了資金,又管不了合同造假,當時瘋狂接入P2P的恆豐銀行,後來也很戲劇性地爆了雷。支付公司,雖然在監管內,但是因為牌照發的多,本來很多小支付公司就一直在和監管玩捉迷藏,色站賭博洗錢擦邊球玩的飛起,P2P再次成了中小支付公司的盈利渠道,特別是對於那些上來就騙、騙完就跑的平臺,支付通道手續費那幾個點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只要能入金,給幾十個點通道費也行,反正都是一本萬利零投入的事兒,就跟搶銀行買幾雙絲襪套頭,哪有嫌棄絲襪貴的。投資人看重的是利息,他們要的卻是本金。
「太他媽黑了。」 不少幼稚的投資人罵完後,老淚縱橫。
就在這種監管的猶豫不決中,一些對網際網路金融的金融屬性、風險屬性認知不夠的平臺還在持續爆雷,一些根本就是騙子的也繼續大肆斂財,伺機跑路,個人投資者除了極少數敏銳的人開始離場,大部分連」風險收益成正比」這句話的內涵都搞不清楚的老百姓,依然打著太極、跳著廣場舞,等待著平臺的高收益。
隨著爆雷越來越多,大爺大媽也被坑了一圈,衝著明星名人的都市白領也被收割了一茬,就連體制內的公務員都有人也踩了雷,全社會才終於大罵一句,「P2P,還我血汗錢!」,各地揭竿而起者眾,金融創新走向全面覆滅之路。在中國,任何事情,如果觸犯到維穩兩字,那都是要取締的。
先是十五部委聯合發布《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知道國務院國務院一共也就26個部委,足見重視。後來效果一般,又成立了「互金整治辦」,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商總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派員參與。效果...也還行...
總之「一放就亂」後,監管來監管去,還是不停爆雷,終於政策還是慢慢走向了「一管就死」。杭州傳出18個月所有平臺必須清盤關停,後來各地效仿,中央也是這個意思,既然管不了,那就不要了。 在這種政策導向下,很多平臺借款人有僥倖心理,不但不還錢,還盼著平臺早日爆雷,早日關停,好不用還錢,畢竟接入徵信的平臺是極少數,就算計入徵信,對於很多老賴來說,「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依然是人生信條。甚至據說還有借款人惡意舉報、散布虛假消息加速平臺暴雷。這就類似借了朋友錢天天祈禱朋友暴斃,欠債就能一筆勾銷,逃廢債的猖獗可見一斑。
道德淪喪至此,除了金錢對人性的拷打外,更是監管的缺失。徵信體系不完善,被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渾水摸魚,助長借款人多頭借貸、惡意騙貸的行為。失信懲戒不嚴厲,所得利益遠大於成本,鋌而走險,惡意逃廢債增加壞帳風險。合規的平臺也撐不住了。
壞平臺在加速清理,好平臺也開始逐漸垮掉。一些名校海歸、金融高管掌舵的、一直以來合規經營的平臺也在不斷出現兌付問題。從正常的理解來看,他們顯然不希望爆雷,不希望壞帳,不是騙完就走的類型,但無奈在監管反覆無常,行業劣幣驅逐良幣,「整肅清零」的大環境影響下,再牛的牛人也都無濟於事,行業的頹勢使得誰都不可能力挽狂瀾於既倒,只能慨嘆入錯行業走錯門。
人人貸是在一個月之前出現債轉通道收緊的問題,出借人發現標的到期後並沒有資金到帳,錢通過正常渠道已經很難取出來了。在平臺開設的「應急轉讓通道中」,七折的申請目前都沒有通過,只有6.5折的通道可以緊急下車。利息全無,本金打折,出借人當然不願意。
在溝通會上,人人貸方面表示,當前人人貸將收斂新業務,把所有精力放在催收上。人人貸已經在很多地方跑通了訴前調解、批量立案、批量訴訟、批量執行的全鏈條,明年就能看到成效。面對人人貸此次遭遇的風險,楊一夫表示整體情況可控,可以逐步化解。至於時間計劃,現階段無人知曉。
「人人貸由聯合創始人張適時、李欣賀和楊一夫一手打造,兩個北大,一個清華。聯合創始人張適時於2014年當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並成為當期封面人物,同年還獲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央視報導。又是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