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店的老闆告訴我,他的店鋪從下個月開始降租,月租從原來的89000元,降到69000元。他的店是做夾公仔的,房租是他最大的成本,今年客流下降得很厲害,這麼貴的租金像緊箍咒一樣壓得他寢食難安!
對面空置了近半年的「旺鋪」又貼出了招標公告,63.6平方的面積,招標底價33708元,貴嗎?雖然還是覺得貴,但比起3個月前第一次招標已經便宜了10500元。
今年實體店生意不好做,高租金的商鋪就像燙手山芋,人人都想扔掉,人人都不敢接手。我這條街有一家店鋪,面積150平方,月租高達23萬。一天租金差不多8000元,按每天營業13個小時算,一個小時租金就要600多元。除非一天到晚顧客大排長龍,老闆才能有錢賺。只要沒生意,這樣的店分分鐘開不下去。所以不是電商,也不是人工,在經濟不好的大環境下,高租金才是壓垮實體店的最後一根稻草!
現在走在大街上,再難找到以前大家親密無間「肌膚相親」的感覺了!街上的商鋪不再擠滿大呼小叫的搶購的主顧,多數店裡都是冷冷清清、門口站著望眼欲穿的導購小姐姐。每走幾步,就會見到黑燈瞎火、大門緊閉的貼著「招租」「轉讓」的所謂旺鋪。那些開著的似模似樣的店鋪可能也是裝裝花架子,其實可能也撐不下去了。偶爾有些「大膽」的店主在門口掛著橫幅「一撐再撐,無法再撐」「合理降租,共度難關」「網購瘋狂,實體艱難,請求降租」云云,大家也見怪不怪。因為人家好歹也是一個小老闆,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丟人現眼」。
那麼那些高高在上不乏「追求者」的商鋪為什麼無人問津了呢?
一、消費方式改變,網購大行其道,商鋪需求減少。
網購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現在的年輕人提到買東西,你以為是上街嗎?那你就想歪了。人家才懶得出門,一部手機在手,小到一支筆,大到家具電器,都沒有你實體店什麼事,全部網上解決。就算吃飯,也懶得動屁股,自然有滿大街騎著電單車、載著髒兮兮「垃圾筐」的外賣小哥送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商鋪的需求自然大幅減少。
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商鋪供應增多。
現在城市開發很快,新建的樓盤都有配套的商業設施,造成商鋪過剩。而新建的購物廣場也四處開花,分散了客流。就拿廣州白雲區來說吧,原來百信廣場絕對是商業老大,四鄉八裡的人都來這裡玩耍。這幾年陸續新建了5號停機坪廣場、凱德廣場、萬達廣場等等,人群作鳥獸散,各位悠然自得地在家門口也能買買買了,商鋪也就沒有那麼珍貴了。
三、高房價下產生的惡果。
一方面,高房價下,個人的財富高度集中在房產上面,名義上的「百萬富翁」其實啃著方便麵、榨菜度日,消費嚴重降級;另一方面,高房價一定帶來商鋪的高租金,因為商鋪投資者要想取得回報,租金自然也高高在上。而實體店本來就承受著網購的衝擊,又要承受高租金的壓榨,變得舉步維艱。
當然最後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今年的經濟確實不咋滴。老闆倒閉、員工失業,人們兜裡沒有一個多餘的指兒,拿什麼消費。沒人消費店裡東西賣不出去,開店不賺錢,還租鋪面幹啥子呢!
如果滿大街都是空置的商鋪,一方面影響市容,另一方面更加難以吸引消費者,形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顧客就會棄之而去。為今之計,房東只能共度難關,主動降租,與經營者共同營造良好的休閒購物場所,實體店的生意才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