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線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回還。
這是中國象棋的走法口訣,當然了,象棋的魅力可不止於此。作為一種傳統的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我國可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打開一副象棋,你可以看到有兩種顏色的象棋子,有一張布滿格子的象棋盤。在象棋盤的中間,還有著四個大字——楚河漢界。楚河漢界是象棋上的分界線,它就像一條天塹橫在中間。那麼,為什麼象棋上要寫這四個大字呢?

可能有些看官會覺得,這是因為象棋是在楚漢爭霸時發明的,所以上面有楚河漢界。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象棋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遊戲,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記載了。而象棋之所以有楚河漢界這四大個字是因為象棋是古人模仿戰爭的一種遊戲,而楚漢爭霸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爭。

距今2000多年前,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很難對抗,於是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

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示的界河的依據。

當戰爭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散,楚河漢界卻永遠定格在了中國象棋棋盤上,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了「楚河漢界」。

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這座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