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如何收割的:龐氏騙局100年

2020-08-19 逸史雜談


從1919年,查爾斯·龐茲發明「龐氏騙局」至今,已過了100年。

在這100年間,各種各樣翻新的龐氏騙局層出不窮,讓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於泡沫之中。

1901年,查爾斯·龐茲從義大利乘船前往美國。

這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假以時日,他將成為聞名世界的騙子。畢竟,還沒到美國,他身上的200美元就被賭場騙子騙得只剩2.5美元了。

鑑於龐茲的履歷,我們不能完全相信一個騙子的自傳,他肯定給自己加了「濾鏡」。畢竟在整本自傳中,他都沒有正面承認過自己是個「騙子」,至少不是有意騙人的。

而在龐茲因「龐氏騙局」入獄,被保釋外出,到佛羅裡達州之後,又以相同的套路詐騙了一次,於是獲得了更久的刑期。若說他不是有意騙人,大概沒人相信。

在他詳細講述的兩個騙局中,一個是「善意的謊言」,而「龐氏騙局」也不是有意騙人,只是失敗了。我們盡可以帶著對他動機的懷疑,看看他從義大利來到美國之後都發生了什麼事。



從被騙到騙人

一句英語也不會說的龐茲,揣著僅剩的2.5美元,來到美國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到了自己一夜暴富的夢想破碎的聲音。

一個如此「成功」的騙子,可能是個壞蛋,卻不可能是個笨蛋。在美漂初期,龐茲除了打各種零工養活自己之外,一直在學習。首先,當然是要學會英語。

漂了4年之後,龐茲來到加拿大的蒙利特爾,在扎羅斯銀行找到了一個工作。他不但取得了扎羅斯的信任,還贏得了他女兒的芳心。

扎羅斯銀行有一些財政困難,龐茲的一位老同學作為債權人,建議扎羅斯跑路,然後申請破產,清償其他債權人的債務。並承諾剩餘的資產會與扎羅斯五五分。

扎羅斯跑路後,這位老同學安排龐茲去清算西部支行的利息和債務,給他提供了一張支票作為路費,又親自去銀行兌換現金。

星期六晚上支票兌換成了現金,星期一上午,龐茲就被警察以偽造支票罪的名義逮住了。

星期天銀行休息,銀行不會那麼快就發現支票是偽造的。而且支票上籤的不是龐茲的名字,也不是龐茲去兌換的現金。究竟為什麼周一上午龐茲就被逮住了呢?

很久之後,龐茲的房東才為此提供了證據:龐茲的老同學,也喜歡扎羅斯的女兒。

因為偽造罪,龐茲入獄三年。這期間,老同學已經消失在人海。



龐茲的學習能力在監獄裡也有所體現,從敲石塊到記錄員,一直到典獄官辦公室……用他自己的話說,「除了出獄,已經沒有升值空間了」。

而且,監獄裡還有不少「牛人」,比如前銀行家什麼的。龐茲時常抓住機會跟他們聊天。簡直讓人感慨:一個坐牢的犯人都在不停學習,我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1910年7月,龐茲結束了監獄中的「學習生涯」。但他與監獄之間的緣分卻未盡於此,出獄後他打算從蒙特婁前往紐約。

這次,龐茲聲稱有另一位同學拜託他在火車上照顧幾個義大利移民,提醒他們下車的站點。進入美國後,龐茲因帶外國人進入美國的行為觸犯了《移民法》,被宣判兩年的刑期。

讓他非常不爽的是,那五位義大利人很快被無罪釋放了。

這次坐牢期間,龐茲和因印製假鈔入獄的盧普成為了室友,因為懂義大利語、法語和英語,他還負責翻譯盧普與同夥的往來信件。

他還認識了家財萬貫的摩爾斯,摩爾斯精通華爾街的資金運作手法,在獄中還能通過股票交易大賺特賺。


從雪球到雪崩

也許獄中的「學習」和被騙的經歷,共同為龐茲日後的精湛的騙術提供了基礎。

總之,龐茲再次出獄後,又漂過了許多地方。1915年,他正漂到紐奧良,這個地區苦於治安問題,因此龐茲與一位義大利牧師決定,設計一個騙局。

他們來到《紐奧良日報》編輯部門,表示義大利移民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以收集謀殺案的相關信息。

這個消息被《紐奧良日報》在頭版刊登。從市長到普通義大利移民都相信了這件事,一個騙局就這樣成了「真相」。

當然,龐茲表示這完全是為了維護治安做出的善意謊言。

如果說這個騙局沒有為當地的人們帶來太大的損失的話,那下一個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波士頓,龐茲發現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好項目:國際回郵代金券。國際回郵代金券,也就是用來兌換郵票的代金券。

這種代金券可以通過萬國郵政聯盟中的任意國家購買,或是兌換一張固定價值的郵票。這意味著,可以利用匯率,通過買賣國際回郵代金券來賺錢。

舉個例子:


當時1西班牙比塞塔(歐元流通前西班牙使用的貨幣單位),可以兌換15美分

1美元=100美分=6.66比塞塔=666分(1比塞塔可以分為100分)

西班牙郵局的國際回郵代金券30分一張,6.66比塞塔可以買22張。也就是1美元22張。

在美國,代金券可以兌換5美分的郵票。22張可以兌換價值1.1美元的郵票。


這樣,就可以獲得10%的利潤。而在其他貨幣貶值更厲害的國家購買代金券,可能利潤更高,甚至能達到200%以上。

看起來是個穩賺的生意,但是,沒有啟動資金啊。於是,龐茲開始籌集資金。他承諾投資者將在90天內獲得50%的利息。而如果發展「下線」,還可以從中抽取10%的佣金。

在第一批疑惑的用戶順利如期得到了50%的利息之後,龐茲的雪球滾了起來。

當時銀行的利息大約4%,許多用戶從銀行取款交給龐茲的公司。銀行損失大量的存款,在破產的邊緣徘徊。龐茲順勢購買了幾家銀行,以及一些其他公司。

也許一開始,龐茲的確打算通過代金券賺錢。但這個方式只適合「薅羊毛」。在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就無以為繼。

首先,沒有那麼多代金券可供購買。即便能夠買到那麼多代金券,並在美國兌換成郵票,但這麼多郵票又賣給誰呢?

沒過多久,龐茲就只能用新投資者的錢,為老投資者兌付。

這時,本有一個能夠成功「上岸」的機會。有人想要收購龐茲的公司。不過,收購晚了一步,擠兌風潮開始了。

對於當時的龐茲來說,適當的擠兌反而是好事,會延緩雪崩的時間。提前兌現的人拿不到那50%的利息,而順利進行的兌付,會給人們信心,度過擠兌之後,還可能會有更多資金湧入。這樣一來,騙局還能多持續一陣子。

但是,當報紙報導龐茲已經破產的消息之後,擠兌風潮一發不可收拾。泡沫終於被戳破了。

很有意思的是,牆倒眾人推。當龐茲的失敗變得不可避免時,他的許多員工在擠兌風潮中偽造票據為自己兌付。

那些龐茲從別人手中騙來的錢,又被他的員工騙走一部分。

後來,龐茲再也沒能複製自己曾經製造過的騙局神話。1949年,龐茲死去時,身無分文。


小結

龐茲是個「好」騙子,但卻不是個好作家。他的自傳算不上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但可以讓我們了解,龐茲如何看待自己的騙局和一生。

在龐茲的自傳中,他承認自己失敗了,但只是暫時失敗。他相信只要還有希望,就會有新的未來。

當然,他希望中的新未來,再也沒有來。

從「龐氏騙局」至今,百年時光已過,龐氏已死,而騙局還在不斷更新換代,捲土重來。

簡單來說,所謂「龐氏騙局」,本質上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用新投資者的錢支付老投資者。

當年的《華盛頓郵報》稱,「龐茲是這個時代渴望一夜暴富的金融者的典型代表。」

一夜暴富的願望可以有,畢竟「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雜談菌有時也會做做中彩票的白日夢。

但當你需要把真金白銀交出去時,請一定要警惕。不合理的高收益、投資穩賺不賠等保證背後,滿滿都是陰謀的味道。配合騙子表演的,是人們的貪婪。

希望大家保持警惕,不要讓騙子得手。萬一被騙一定要馬上報警,不要盲目在網上求助不認識的人,以免遇到「二次詐騙」。

巴菲特說,不要投資自己不懂的東西。

願與君共勉。


P.S. 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雜談菌,咱們慢慢聊呀~

參考資料:《騙局之王》查爾斯·龐茲

感謝關注「逸史雜談」

歷史 | 文化 | 人物 | 拆書

每天了解多一點

相關焦點

  • 「成功學」=雞湯+騙局+「韭菜」收割
    又到"韭菜"收割季"成功學"的最終目的是韭菜收割。我用一首自創的不押韻的蹩腳詩加以描述:成功學不成功,租上西裝去宣講,一門課程98,包你成為人上人,雞湯一念真洗腦,我就這樣相信鳥,千人排隊真火爆,一鍵支付等不了,看完激動睡不著,一周過去全忘了————韭菜一波收,社會成功人。
  • 「龐氏騙局」 所謂的O2O收割了多少「資產小白」?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坐享其成」這個成語,但是殊不知「坐享其成」的背後往往都是最大的陰謀,但是偏偏有人不信,中國的O2O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打著「人人致富」的旗號拉攏了大量的「投資小白」,最終收割這些新中產階級的「小白們」。
  • 以下幾種騙局,收割了無數的韭菜,快來看看你都遇到過哪些?
    一、龐氏騙局說起投資騙局,龐氏騙局可謂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收割了無數的「韭菜」。龐氏騙局的方式,起源於查爾斯·龐奇。查爾斯·龐奇是一位義大利人,後來移民到了美國。他在美國打拼多年,最終在金融行業挖掘到了財富。而他創造財富的方式,就是藉助人性的弱點。
  • 【龐氏騙局】新馬甲!——探店測評師
    開篇先講結論—— 「探店測評師」是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是詐騙! 為什麼著急說結論呢?,再拿新交的入門費補貼舊會員的百年龐氏騙局那一套,只不過它把老故事講出了新意。
  • 85後初中生,用「龐氏騙局」收割了一批千萬、億萬富豪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老高金融騙子哪都有,但有能力「收割」高淨值人群的騙子卻不多。最近,深圳就出現一位。一個名叫肖建海的85後初中生,通過各種包裝,搖身一變成了軒鴻基金董事長,又以一副成功人士面孔,參加各大峰會論壇,忽悠住身價千萬、甚至上億的富豪,收割一波高淨值「韭菜」。為何比他聰明的人都上了當?要知道,高淨值並非普通暴發戶,配得上這個詞的都是些高學歷、高能力且富有的人群。
  • 龐氏騙局何時休?一上線就崩盤,現在的人怎麼樣了
    白皮書寫得那麼科技的遊戲,我還沒上車就開始收割了。2019年最後一周,成功躲過一劫。JUST GAME能把資金盤寫得那麼有科技感,我一看就喜歡了。可是,這個收割速度真是沒誰了。大批量的用戶被割,在區塊鏈上做笑話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大笑話,體驗差,還時不時來個龐氏騙局,讓真實做遊戲的DAPP獲客難度加大了。本來目標人群已經小眾化,原來以為區塊鏈+遊戲可以火一段時間。結果,又來一個騙局。為什麼那麼多人被收割呢?離不開網紅代言加上網紅的公鏈波場TRON。半個小時的時間收割完畢,這可以稱為「騙局」。
  • 100年了!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為什麼就玩不膩呢?
    龐氏騙局這個詞每個人幾乎都聽過,細算一下,自從1919年查爾斯·龐茲發明「龐氏騙局」,距今為止有100年左右的歷史了。今天,帶大家好好的掰扯一下,這個龐氏騙局為什麼經過了100年還是玩不膩,每次都能夠吸引到無數的人蜂擁而至。說到龐氏騙局就必須要說到,龐氏騙局之父——查爾斯·龐茲。
  • 「龐氏騙局」創始人:人們瘋狂效仿他的騙局,卻不知他的悲劇下場
    聽起來十分誘人,你的父母可能會很心動想要投資,但你肯定會制止他們,因為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龐氏騙局,你懂得它帶來的危害,你的父母因此免受被騙的風險,但很多人不在父母旁邊,在利誘下被騙 ,最終妻離子散。
  • 「全球看點2.0」確定是資金盤,警察已提醒它是龐氏騙局
    今天有小夥伴後臺留言給小編,內容是警方已經點名「全球看點2.0」,確認它是資金盤,屬於典型的龐氏騙局!原文如下:【網警提醒:答應我,不要再當韭菜,警惕「全球看點2.0」資金盤】近期寧國網警接到群眾舉報,寧國部分市民在使用「全球看點2.0」APP,該APP號稱為全球首款公益資訊APP,在閱讀資訊過程中給予代幣GC獎勵,從而達到收益。
  • 85後初中生,用「龐氏騙局」收割了一批千萬、億萬富豪!
    金融騙子哪都有,但有能力「收割」高淨值人群的騙子卻不多。最近,深圳就出現一位。一個名叫肖建海的85後初中生,通過各種包裝自己,搖身一變成了軒鴻基金董事長,又以一副成功人士面孔,參加各大峰會論壇,忽悠住身價千萬、甚至上億的富豪,收割一波高淨值「韭菜」。為何比他聰明的人都上當了呢?
  • P2P、消費返利、解債平臺——龐氏騙局的新衣
    龐氏騙局本身沒什麼技術含量,資金的流出速度也有前車可鑑,需要的只是新概念、新故事、新「算法」,以及一個會講故事(畫大餅)的好口才。近幾年在國內影響比較大的龐氏騙局有P2P、消費返還等。從2015年起,各式各樣的消費返利平臺開始崛起,比較著名的有雲聯惠、一點公益、大唐天下、雲付通等等,如果說萬家購物還只是在自己搭建的購物平臺上做消費返利,那麼後一批則是想將天下生意都收入囊中。
  • 那些年,汽車金融中的「龐氏騙局」
    原標題:那些年,汽車金融中的「龐氏騙局」   那些年,汽車金融中的「龐氏騙局」   案例一:3年全額返購   安徽合肥某公司通過「3年全額返購」「零租金租賃」等模式開展車輛銷售及租賃服務。招攬客戶通過該公司向汽車4S店或經銷商購買車輛,3年後若購車者向該公司退還車輛,可全額拿回當年支付的購車款。
  • 龐氏騙局:新馬甲!——探店測評師
    開篇先講結論——「探店測評師」是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是詐騙!為什麼著急說結論呢?懂得「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這個道理好了,二八說人家是龐氏騙局總得乖乖拿出證據招聘「探店測評師」的套路實際上就是打著兼職賺錢的名義收入門費,再拿新交的入門費補貼舊會員的百年龐氏騙局那一套
  • 中國最大龐氏騙局崩了!披著羊皮的普惠金融,正在血洗中產階級...
    公司立案,創始人被捕 中國最大龐氏騙局崩了 中國金融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案發了! 從放牛娃到2800億資產管理者,從打工人到100多家公司控制人,短短幾年時間,彭鐵是怎麼築起高樓的? 扒開外表,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資本騙局,創始人披著普惠金融的羊皮,將利爪伸向了有點閒錢的中產階級。 這裡面的套路防不勝防、內幕深不可測,堪稱中國版「龐氏騙局」。
  • 如何識別P2P平臺中暗藏的「龐氏騙局」
    所謂高收益背後隱藏的「龐氏騙局」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它們有什麼特徵?網友在投資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時應該如何預防風險?……這張圖和你的錢包有關。     部分平臺如何淪為「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是對金融領域投資詐騙的稱呼,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
  • 什麼是龐氏騙局?現存哪些投資品有可能是龐氏騙局?
    結果滿心歡喜地把錢投進去後,卻發現標榜的誘人收益,只不過是一場騙局,最終弄得人財兩空,而且這樣的例子還屢見不鮮。在標榜著高收益的投資騙局中,「龐氏騙局」又是其中比較典型和常見的一種。龐氏騙局,指的是那些標榜著高收益,同時又以拆東牆補西牆,利用後來投資人的錢作為投資回報付給前面的投資人,製造出賺錢的假想來騙取更多投資的金融詐騙。可以看出,龐氏騙局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標榜高收益,一個是它的高收益完全來自於投資者本身,籌集來的資金並不實際用於投資。
  • 「龐氏騙局」新馬甲!——探店測評師
    二八終結詐騙開篇先講結論——「探店測評師」是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是詐騙!所以說這騙子推廣是個高手懂得「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這個道理好了,二八說人家是龐氏騙局總得乖乖拿出證據招聘「探店測評師」的套路>實際上就是打著兼職賺錢的名義收入門費,再拿新交的入門費補貼舊會員的百年龐氏騙局那一套,只不過它把老故事講出了新意。
  • 賈躍亭收割了「孫宏斌和許家印」兩位大佬的韭菜,經過是……
    昨天的文章談了樂視的破產,被賈躍亭收了韭菜。想看的,讓點進主頁看下昨天的文章,謝謝。今天說下「孫宏斌和許家印」被賈躍賈收割韭菜的那些事話說當樂視在2016年,命懸一線的時候啊,融創的大老闆同樣是山西老鄉,帶著150億現金這樣跑步入場,150億啊,這可是巨款啊,在一次記者發布會上呢?有媒體就問孫宏斌說:樂視到底算不算「龐氏騙局」,孫宏斌不以為意地說:哪兒有騙子用自己錢騙別人呀,還叫大家放心。
  • 當心共享經濟下的龐氏騙局
    昨天我們講了 網絡購物背景下所衍生出的刷單詐騙 今天我們來講講 共享經濟背景下所衍生出的龐氏騙局
  • 龐氏騙局簡史(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頭換面的「龐氏騙局」大量進入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南方地區曾經出現一種「老鼠會」,就是「龐氏騙局」的翻版。而更令人熟知的「龐氏騙局」改進版,就是各種各樣的傳銷。一些在中國發生的非法集資案,大多也都是「龐氏騙局」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