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腐蝕成本每年超20000億元 侯保榮院士發專著解讀重大項目

2021-01-16 齊魯網

齊魯網10月19日訊(記者 田進 劉洋 王敏)2017年10月19日上午,在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主辦的第九屆全國腐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侯保榮院士做了題為「中國腐蝕成本」的專題報告。報告介紹了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我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的意義、實施過程和調查結果,同時發布了調查項目的總報告——《中國腐蝕成本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專著。該報告總計170多萬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隨後,侯保榮院士代表項目綜合組,對參與項目辛勤工作的人員代表計128名進行了表彰。

腐蝕問題幾乎涉及國家的各個行業和部門。腐蝕會造成設施裝備結構損傷、使役壽命縮短,嚴重的腐蝕還可能引起突發性災難事故。腐蝕造成的海上平臺斷裂、公路橋梁垮塌、國防裝備失效等重特大事故在世界範圍內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2015年,中國工程院抓住國家重大需求,設立了「我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項目得到了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機關和30多名兩院院士及500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的大力支持。

項目組聯合上百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組成500餘人的專家團隊針對我國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能源、水環境、生產製造及公共事業5大領域30多個行業的腐蝕狀況及其控制措施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結果表明,2014年我國腐蝕成本約為21,278.2億元,約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34%,每位公民當年相應承擔的腐蝕成本為1555元,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該結果說明:腐蝕是安全問題,腐蝕是經濟問題,腐蝕是生態文明問題,腐蝕防護是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容,腐蝕防控力度是國家文明和繁榮程度的反映。

項目組多名專家將這次調研結果結合多年在腐蝕防護方面的認識與思考,集結成32本專著,形成了《中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叢書》。這些專著從具體的角度——例如重腐蝕環境、海港環境、火電環境等,對腐蝕的狀況和防腐蝕技術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叢書完整而全面地介紹我們各領域腐蝕調查結果,可以為政府部門、企事業決策者提供高質量的決策參考、保障工業生產裝置及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的安全、為國家重大工程的選材提供科學依據,為我國腐蝕防護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

作為本次調查的總報告,本項目170餘萬字的《中國腐蝕成本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總體介紹本次調查背景及方法、各行業的腐蝕簡況、腐蝕成本的統計、腐蝕防護策略和建議。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介紹了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能源、水環境、生產製造及公共事業等五大領域30個行業的腐蝕調查結果。這部書的出版對我國的腐蝕防護領域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推廣、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推動我國在各領域支柱產業的長足發展。也希望廣大讀者能夠通過這部書,進一步關注我國腐蝕防護技術的發展,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我國各個行業存在的腐蝕問題和防腐策略。

相關焦點

  • 《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正式發布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所研究員侯保榮等編著的《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正式發布。  由海洋所牽頭的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我國腐蝕狀況及控制戰略研究」針對我國5大領域30多個涉及國民經濟的關鍵行業進行了調查,獲得了大量一手數據,並得出結果:我國2014年的腐蝕成本為21000億元,約佔當年
  •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
    11月28日,面向未來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與會代表圍繞海洋腐蝕與防護學科發展歷程、國內外研究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展開熱烈討論,並從治學、為師、為人等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與侯保榮院士相處的點滴故事。
  • 中國海洋腐蝕與防護拓荒者!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
    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舉行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11-28 21:03:5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8日,面向未來的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青島舉行。
  • 侯保榮院士:警惕海洋裡的隱形「殺手」—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同這個看不見的敵人作了一輩子的鬥爭,他對腐蝕問題的巨大危害深有體會。 2001年美國發布的第七次腐蝕損失調查報告顯示:1998年以來美國因腐蝕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3.1%。 「如果按照3%計算,我國在2014年的腐蝕損失約2萬億元,這遠遠高於由於自然災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總和。」
  • 訪談|《院士訪談錄》海洋防腐拓荒者——侯保榮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快山東科技創新,更好地展示山東省科技成就,展現中國院士風採,山東省科技廳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全媒體系列專題節目《院士訪談錄》,記錄院士們勇挑重擔,矢志創新的科研故事。本期做客嘉賓--侯保榮。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馴化「吃鐵老虎」
    對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來說,大海這片賦予了我們普通人無盡詩意的藍色王國,更像是一隻頑劣而執拗的「老虎」。唯一不同的是,別人家的老虎吃肉,這隻,吃鐵。「我不會幹別的,這輩子就想幹好海洋腐蝕與防護這一件事。」作為中國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拓荒者」,侯保榮經常這樣說。
  • 李鶴林、侯保榮院士到金洲管道考察指導
    近期,中石油管研院李鶴林院士及助手杜偉博士一行應邀到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團體會員單位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指導,金洲管道沈淦榮董事長和金洲集團周新華總裁、徐水榮副董事長參與接待。  李鶴林院士是我國機械工程材料和石油管工程領域資深院士,長期從事石油機械用鋼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金洲管道院士專家工作站站內院士。
  • 侯保榮獲得「200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侯保榮:讓鋼鐵設施抵禦「浪花飛濺」  大海裡的浪花,在不少人的眼中充滿詩意,在侯保榮院士眼裡卻是「是吃金屬的老虎」。他多年來潛心研究如何對付這隻「老虎」,獨立撰寫的日文專著《海洋腐食環 境と防食の科學》,至今被日本人奉為經典,認為是「不可多得的指導手冊」。
  • 侯保榮
    侯保榮院士一直堅守在海洋腐蝕與防護工作的第一線。北至遼寧丹東,南至海南三沙,漫長的海岸線上留下了眾多侯院士奮鬥的身影。       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隨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從事海洋腐蝕研究工作。
  • 山東科技最高獎獲得者侯保榮院士對話青年學子——珍惜韶華練就...
    對話人 侯保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翟曉凡 張斌斌在全省以各種方式紀念五四運動的熱潮中,潛心研究海洋防腐課題幾十載、曾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侯保榮院士同他所率領的青年科研骨幹,圍繞青年成長,也展開了一場青春對話。
  • 侯保榮院士一行赴連雲港市考察指導 - 江蘇公眾科技網
    10月19日-20日,受連雲港市科協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侯保榮,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後王寧,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孫欣一行3人來連雲港考察調研。市委副書記萬聞華接待了侯院士團隊一行,市科技局局長許東方、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楊保東、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市科協副主席葛雄燦等領導分別陪同參加相關活動,國家東中西合作示範區、鷹遊集團、市港口集團、新海發電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參加調研活動。19日上午,侯保榮院士一行首先考察調研了市港口集團。
  • 侯保榮院士工作站 落戶杭州灣新區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徐欣 杭州灣新區報導組趙春陽)侯保榮院士工作站日前在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工作站致力攻克跨海大橋在防止腐蝕方面的技術難題,進行技術成果的轉化及其在跨海大橋上的應用,促進整個行業內腐蝕防護水平的提高。
  • 【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侯保榮:爬梯子、下儲罐!祖國漫長海岸線上...
    侯保榮從1960年開始進行腐蝕預防和研究。「中國的腐蝕防護工作起步較晚,我剛到海洋所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鋼樁打到海裡,哪一部分的腐蝕最為嚴重?」經過反覆研究實驗,侯保榮發現同一種鋼材,在浪花飛濺區的腐蝕速度比在海水全浸區高出3-10倍。為了尋求海洋浪花飛濺區腐蝕問題的解決之道,他進行了國內外多方深入考察。最終,一項復層包覆防腐技術進入了他的視野。
  • 濟寧市委書記傅明先會見侯保榮等兩院院士
    濟寧市委書記傅明先會見侯保榮等兩院院士 2019年11月29日20:05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張偉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張偉  通訊員 萬辰 )11
  • 劉曙光看望慰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 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1月23日,市委書記劉曙光來到濰坊東方鋼管有限公司,看望慰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腐專家侯保榮,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及在各領域作出積極貢獻的各類人才致以親切問候和節日祝福。市委常委、秘書長孫明亮參加活動。
  • 海峽兩岸開漳聖王文化節 雲霄28個億元項目現場籤約
    6月12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福建雲霄)開漳聖王文化節舉行項目籤約儀式,總投資46.3億元的28個億元項目現場集中簽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防腐中心研究員侯保榮,中國礦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劉玉強,中國礦業聯合會地熱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賓德智,市領導檀雲坤、劉文標、李珊珊、楊銀玉等見證籤約儀式。
  • 項目「大塊頭」出關「大智慧」 一批超50億元的重特大項目落地新沂
    每半個月調度招商進度,每個月通報招商完成情況,每季度開展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比學趕超」觀摩點評活動,每年黨政代表團外出考察學習……這樣緊鑼密鼓的節奏,為的是加速「轉型出關」。近年來,新沂把抓產業、上項目、擴投入作為轉型出關的「硬支撐」,先後吸引集聚了一批超50億元的重特大項目落地,項目建設呈現出爆發態勢。
  • 我國每年因為腐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兩個汶川大地震……
    一輛汽車每年平均花費在腐蝕上的費用是1260元,而我國每年因為腐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兩個汶川大地震。我們身邊所有的金屬,存在狀態都是非常短暫的,腐蝕才是它們最後唯一的宿命。2013年,我國工程院院士柯偉做了這樣一件事,他編纂了一部《中國腐蝕調查報告》。這部報告對我國因腐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了系統的統計,相當於給腐蝕損耗算了一筆細帳。這筆帳涉及各行各業,包括我們身邊所有的金屬。
  •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逝世,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7位院士
    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洪德蔣洪德長期從事葉輪機械內部流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對我國發電設備製造業和電力工業技術進步等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道增李道增專精於劇場設計,通曉中外劇場的歷史發展,北京天橋劇場、中國兒童劇場、新清華學堂等均為其代表作,還曾出版國內首部跨戲劇與建築兩個學科的學術專著《西方戲劇·劇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