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田古寨廣場上的圖騰
椰田古寨景區,是一個展示海南省黎族和苗族人生活形態的地方,它為遊客了解認識海南的黎族和苗族生活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窗口。
椰田古寨門前的番石榴一元一個
在去椰田古寨的車上,隨車的何姓小個導遊一直不停點的介紹著黎苗族的文化特色。他所講的最令人不可思議事,就是苗家女子掌握的一種巫術,叫情蠱。男人與之相愛後,她會給男子下蠱,這樣男子以後變心的話,男人身上便會出現癢痛等各種難受、可怕的症狀。如果男人悔改求饒,女子會給他吃一種解蠱的藥;男人若一直不肯悔改的話,就會死亡。而且,世界上唯有與之相愛的女子才有解情蠱的藥。何導的話,讓車上的女性遊客聽得瞪大了眼睛,我也對苗族的婚戀文化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黎族阿媽做織錦
做藤編的黎族阿爸
20世紀80年代,華人歌后鄧麗君有一首「採檳榔」的歌:「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歌后甜美的演唱,將苗族阿妹對阿哥喜歡的那種幸福神態演唱的生動感人。這麼幸福的阿哥怎麼會變心呢,是阿哥苦於房子車子的壓力嗎?他說,海南苗族女子在戀愛結婚時,和漢族的風俗不同。她們要的彩禮是四十八顆檳榔果。在女方母親的監督下,男子要爬上檳榔樹採摘到四十八顆新鮮的檳榔果送給女方。
這兩天,一路上我看見的檳榔樹,高大、光滑、挺直,要不歇氣連怕四十八顆樹,就得有敏捷的身手和良好體質做保障。
晾曬的檳榔果
我們在椰田古寨景區的進門處,由一苗族阿哥帶著學了幾句簡單的黎族、苗族語言,黎語的「摩登(你好)、背幫(謝謝)、拜拜嘿(再見)」,苗語的「米恭(你好)、們標乖(帥哥)、亞咪待(歡迎您)、共暗(謝謝)」就進入景區。在古寨裡,第一個看到的是黎族的織錦。一位黎族婦女坐在牆角一個10公分高的木床上,雙腳一直向前平伸蹬著繃線的木棒,腰部緊靠木床後壁,將織錦的七彩線撐直,十幾根竹棍上纏著不同顏色的線,兩手在線間操作。我還沒看明白究竟是怎樣個動作原理,團隊已走得不見了蹤影,我拍照後立刻向前追去。
歷史上,中國的紡織先驅黃道婆就是在這兒學習取經的。現在,黎族織錦、藤編都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手工製作的銀梳子
古寨的中央位置,是一個不大的廣場。廣場的中心立著一根高大的圓柱體,上面雕塑著黎苗族的圖騰水牛圖像。廣場的四周分布著幾間草棚,是表演鑽木取火、苗族音樂的場地。
苗族人敬仰的圖騰
離開廣場繼續向前,就是苗族著名的銀器手工藝製作點。這裡集聚著苗族銀器的精華,從小到耳環、大到項圈護腰牌等銀首飾,到銀碗銀水杯等生活用具,樣樣都是精雕細刻明亮華麗。一件完美銀器工藝品,從選材、下料到最後製成,需要經過十二道工序。給遊客演示的、最主要,還是每隻價格千元以上的銀水杯。
苗族人的胸牌
從進寨到出寨,3個多小時的遊覽,我看到了黎族的織錦、藤編、制陶,苗族的進寨酒、鑽木取火、起居室、刮痧、苗繡和銀器製作等,始終沒看到導遊說的那種「情蠱」。出寨前,但差不多的人都購買的效果很厲害「苗蜂婆」噴劑,兩盒裝300元。當然,藥的說明上顯示,這種藥只能用於治療腰酸背痛,與苗女的情蠱沒有關係。
小雨中,黎苗人集體背誦椰田村祖訓的聲音再次響起: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黎族阿媽製作陶器
古寨院裡盛開的芭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