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對哥哥的粉絲來說,是最痛心的日子。
如今,哥哥已經走了15個年頭,卻依然活在每一個愛他的人心中,從未離開。
今天,就讓我們從經典之作《霸王別姬》中,重憶那個最好的張國榮。
· 創作來源 ·
京劇《霸王別姬》則脫胎於明代戲曲作家沈採寫的崑劇老本「千金記」中《別姬》一出,講述楚漢相爭之時,楚王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哀嘆大勢已去。愛妃虞姬舞劍為項羽消愁後自刎。項羽悲傷之際,突圍至烏江,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自刎。
京戲《霸王別姬》
· 創作過程 ·
1981年,香港導演羅啟銳將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劇本《霸王別姬》拍攝成電視劇,由余家倫、嶽華、樊少皇等人主演,劇本於1985年改寫為小說出版。據稱李碧華的《霸王別姬》最初完成於1979年。1983年,徐楓購下《霸王別姬》電影版權。1992年2月末,電影《霸王別姬》在北京正式開機,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等人主演,於1993年上映。
導演陳凱歌在給演員張國榮、鞏俐講戲
電影版的劇本除由原作者李碧華改編外,還找來內地編劇蘆葦合作,主要使對白更具北京味道,為劇本增色不少,加上陳凱歌必然參與創作;三個人將劇本反覆修改接近一年。其後,李碧華再按劇本撰寫全新的《霸王別姬》小說版,相比原來二百頁的篇幅,增加一倍。
· 電影創新 ·
結局不同:小說中的結局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若干年後在香港的浴室相見,程蝶衣向段小樓袒露心緒,彼此坦誠相待、回首前塵,感慨不已,然後出得門去,各走各路。影片中的結局是程蝶衣與段小樓十一年後相約重聚,再演一出《霸王別姬》,演至尾聲程蝶衣真的揮劍自刎,死在段小樓的懷裡。
結局程蝶衣揮劍自刎
角色設置不同:影片中小四是程蝶衣從張公公府裡出來撿到的,小說中小四是因為仰慕程蝶衣段小樓才拜託關師父讓他去做他們的跟班。情節不同:影片中段小樓程蝶衣被批鬥時,從火堆裡搶劍的是菊仙,但在小說中是程蝶衣自己搶的劍。道具不同:影片中程蝶衣與四爺吃飯時放的是甲魚血,在小說中是蝙蝠血。
電影中甲魚放血的鏡頭
· 時代背景 ·
《霸王別姬》講述了京劇藝人程蝶衣和段曉樓之間近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影片時間跨度從民國初年到文革結束(1924年-1977年),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影片跟隨段小樓(小豆子)的成長,經歷了近代中國最紛亂的年代更迭,片中包括晚清末期、北洋政府時代、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文化大革命等細節,藉助人物的命運,以小見大,窺視了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 創作原因 ·
尋找《霸王別姬》的導演,徐楓第一選擇是陳凱歌。1988年法國坎城,陳凱歌攜電影《孩子王》參加當地影展,徐楓拿著李碧華的小說主動約他見面,但當時陳凱歌對這個戲興趣不大。之後,徐楓曾經考慮找許鞍華執導,直至陳凱歌完成《邊走邊唱》後,與徐楓再次傾談後才落實拍這部戲。
· 創作風波 ·
陳凱歌拍《霸王別姬》時候,原本在北京藝術中心做製片的白鈺成了陳凱歌的製片主任。在男主角的選擇上,陳凱歌首先想到的是尊龍,但是尊龍經紀公司開出的苛刻條件讓劇組聞所未聞。
第一,由於不知道開機時尊龍會在哪個國家拍戲,所以劇組必須為他同時定幾個國家的機票。第二,尊龍的兩隻狗要與他同進同出,所以一般的酒店沒法入住。第三,必須為尊龍配備兩個保鏢、兩個傭人、一個臺詞老師、一個普通話老師、一個形體老師。第四,尊龍每天洗臉刷牙必須用外國或香港空運來的礦泉水,更不談食品飲料。第五,要配備宿營車,還得有專用的網球場和遊泳池。經紀公司提出的要求,對《霸王別姬》劇組來說感覺受到了侮辱,大家都在為藝術創作激動不已,卻有人這樣耍大牌。最後由陳凱歌、陳懷皚、顧長衛、蘆葦和張進戰組成的五人小組表決,陳凱歌投了棄權票,其他四人一致反對,陳凱歌這才放棄了選用尊龍的想法。
· 配音風波 ·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張國榮能用很流利的普通話與大家交流。但是後期製作時,才發現張國榮的口音廣味太濃,與其他演員根本搭不起來。不得已,劇組緊急在全國尋找能為張國榮配音的演員,既能模仿張國榮的聲音,又要懂京劇,於是英達向劇組推薦了楊立新。
楊立新為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的國語配音
雖然《霸王別姬》 由配音演員完成臺詞,不過,陳凱歌為了讓張國榮的努力在劇中有所體現,在程蝶衣嗓音處於「失真狀態」時,還是保留了張國榮的原聲。一場是程蝶衣神志昏沉犯菸癮的戲,還有一場就是他與葛優飾演的袁四爺在後花園舞劍之時,醉後所唱的「漢兵已入境,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電影中程蝶衣與袁四爺在後花園舞劍
電影中程蝶衣犯菸癮的片段
· 故事之外 ·
時至今日電影中涉及到的許多場景依舊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如影片開頭關師傅口中的梨園、菊仙未嫁前棲身的八大胡同,或是電影人物的創作靈感等,戲劇舞臺上的電影創作總能在生活中找到出處。
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傳承至今,梨園統稱為對戲曲班子的別稱,戲曲演員則為「梨園子弟」。
西安臨潼梨園遺址
在北京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曾是煙花柳巷的代名詞,因為在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裡,分布著近百家大小妓院。
舊時期的八大胡同
舊時期八大胡同的煙花女子
· 創作原型 ·
據坊間傳言,《霸王別姬》中段小樓的原型是當時名噪一時的京劇武生楊小樓,而程蝶衣的原型則是鼎鼎大名的梅蘭芳。據《檔案春秋》記載,1925年北京第一舞臺有一場盛大的義演,壓軸大戲為梅蘭芳和楊小樓的《霸王別姬》。
梅蘭芳與楊小樓同臺表演《霸王別姬》
還有人認為程蝶衣的角色更多借鑑了同時期另一位著名的京劇大家程硯秋,一是因程硯秋童年經歷與程蝶衣頗為相似,程硯秋生於宦官家族,後家道中落長輩需變賣孩子以為生計,與片中程蝶衣一樣,籤的是生死不問的契約。投身梨園後,程硯秋拜榮碟仙為師,不僅要學戲還要包辦所有的打掃工作。二是與片中一樣受人賞識得獲栽培,在唱響名聲後,程硯秋獲羅癭公賞識得以贖身,親自教程硯秋識字、讀詩、鑽研音韻。
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
被認為是段小樓原型的楊小樓,生於梨園世家,是「奎派」老生楊月樓的獨生子,師從京劇名家譚鑫培,其武工師從楊隆壽、崑曲師從張淇林,博採眾長後獨樹一幟創立「楊派」,與當時的梅蘭芳、餘叔巖並稱「三賢」,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武生宗師楊小樓
都說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後人至今仍未超越的經典,其中的張國榮更是幾代人心中那個幽咽的程蝶衣,膠片復刻經典,故事影射時代,十幾年前程蝶衣揮劍自刎醉臥君王側,十幾年後眾人緬懷不減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