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茶顏悅色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話題閱讀達7.2億,簡直是,「奶茶屆頂流」呢!
這次是茶顏悅色首次走出湖南,在武漢開起了首店。
立馬,就排起了史詩級長隊,據茶顏悅色官微稱,排隊時長約8小時,每人限購4杯。
真的會有人願意花8小時排隊去喝一杯奶茶嗎?
別的奶茶不知道,茶顏悅色真的有,而且還不少,甚至還有加價的!
現場一外賣小哥透露,跑腿費100塊錢一杯,感嘆「有錢人的世界我不懂」。
更有黃牛爆出了500塊一杯的天價。
甚至在武漢的多個小區還發出了「跨城團購」。有武漢市民開車前往長沙購買百餘杯奶茶,帶回武漢,參加團購活動的居民僅一個小區就多達2700人。
是什麼讓大家不惜排隊一天,或者花費超25倍的價錢去喝上一杯呢?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家被阿里間接投資的茶顏悅色到底有什麼魅力。
他們其實很弱
幾年前,曾去長沙旅遊,出發之前被已經去過長沙的朋友瘋狂安利茶顏悅色,那時我其實對奶茶沒什麼「癮」,但還是去喝了一杯,畢竟,來都來了……
茶顏悅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顏值高、樣式新穎、味道不賴。
印象中,茶顏悅色是這兩年才不斷通過熱搜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
因為只有長沙才有,希望茶顏悅色開出長沙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創始人呂良也回應過多次,實在是還沒有能力走出長沙。
很多人以為這是謙虛之言,其實,這是實話。
呂良曾表示,我們名氣是有了,基本功其實還不到位,供應鏈、信息化、管理都還要磨一磨。
在很多方面,他們要跟一點點、CoCo這些做了二十幾年的品牌學習。
要知道,從2013年12月茶顏悅色第一家店開業,3年後,茶顏悅色才迎來史上第一個職業經理人,當時公司所有員工包括品牌部、財務部、人事部不超過10人。
再到2018年,公司工程部終於招到了全公司第一個研究生,部門主任還為此樂呵了好久。
作為網紅奶茶,茶顏悅色跟高大上、先進化真的不沾邊。
相比早已推出線上小程序點餐、線上積分的其他品牌,茶顏悅色今年8月才將紙質積點卡換成電子卡、開發小程序點單。疫情前,茶顏悅色只有5家上線了外賣服務。
至於策劃活動,茶顏悅色也翻車了。
比如去年的「線下集市」活動,原計劃是顧客們可以用買奶茶積的點數換茶顏悅色周邊。結果現場人滿為患,規則錯亂,換個幾塊錢的周邊,還要收郵費。
經過這次活動,大家才相信呂良之前說的都是實話——他們是真的弱,弱得只能在長沙範圍內撲騰。
他們其實很用心
那麼,茶顏悅色這麼弱,怎麼還是如此火爆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接地氣」。
誰能先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誰就能贏。
大家應該都記得,茶顏悅色幾次出圈的熱搜都跟小票文案有關。
這些接地氣又有趣的文字,還有一些貼心小提示,讓消費者和店家變成了朋友般親近的關係。
另外,茶顏悅色另一大特色就是「一杯鮮茶的永久求償權」,只要你覺得不好喝,都可以隨時走進任何一家門店要求免費重做一杯。
除了小票,茶顏悅色公眾號的內容也是充分做到,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每月食安自查報告,點名批評出現問題的門店,並給出處理方案。
此外,茶顏悅色針對顧客的需求也是有求必應。
比如前段時間,茶顏悅色宣布要下架「聲聲烏龍」,結果遭到了大家的強烈反對。
於是兩天後,編輯拉老闆出來示眾並且宣布會留下聲聲烏龍,還請大家喝100杯聲聲烏龍。
更暖心的是,下雨天的時候,店員會給排隊的顧客送傘。
據說是因為有一個下雨天,一位顧客找店員借了傘,後來所有門店便都有了傘,並且在下雨天還推出了第二杯半價的活動。
還有一次,有個小姑娘在店裡抱怨鞋把腳磨破了,店員送上了創可貼,於是後來所有門店都備了小藥箱。
茶顏悅色的用心,不僅僅是在服務上,還有在包裝的設計上。
針對那些盜版的、侵權的事情,早期的茶顏悅色總是卑微地說「等我們有錢了就去告他們」。
但是,這樣「窮」的茶顏悅色,竟然願意花數百萬,從全國各大博物館買走了國畫藏畫的使用權,用來裝飾自己的店面與杯子,後來更是斥巨資買下故宮IP,從此開創了中國風茶飲先河。
當然,除了這些外在的,茶顏悅色在口味、用料上把控得也是非常嚴格。
茶顏悅色產品價格在12-22元之間,大部分低於20元,而且沒漲過價。
這比三四十價位的喜茶、奈雪便宜了一大截,在二、三線城市絕對是大殺器。
而且價格雖低,但用料非常實在。
比如16元的「幽蘭拿鐵」用的是安佳淡奶油(動物奶油)、斯裡蘭卡紅茶、雀巢純牛奶、美國進口碧根果。
而且如果原材料達不到標準或者貨源品質不穩定,還會立馬下架相關產品。
呂良也坦言,公司毛利率處於行業中下水平,但還是覺得,在能給客戶好的感受同時,再「有點賺頭」就可以了。
正是因為俘獲了一大批死忠粉絲,茶顏悅色也開始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天圖資本就投資了茶顏悅色。
天圖資本是一家老牌的投資機構,一直專注投資消費行業,投資的消費品牌包括周黑鴨、百果園、奈雪的茶、江小白、慈銘體檢、笑果文化等等。
所以,奈雪的茶與茶顏悅色這兩個奶茶品牌,都有同一個爸爸。
另外,一家叫做蘇州元初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私募基金,也在2019年成為茶顏悅色的新股東。
而這家私募基金的投資方之一,就包括了阿里巴巴。
雖然嚴格來說,阿里還不能算是茶顏悅色的爸爸,但起碼是一位願意出錢栽培的遠房親戚了。
寫在最後
有人說,茶顏悅色是靠著「長沙特產」這個護城河出圈的,如今走出長沙,沒有了地域稀缺性,還能走多遠?
我看到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新增了23000家奶茶店,倒閉了26000家,90%的奶茶店幾乎賺不到錢,開店後能活過一年的更是不足兩成。
如今茶飲這個賽道確實已經非常擁擠,而真正能突圍的,依然要靠自身真正的實力。
茶顏悅色最關鍵的實力「產品」及「服務」都具備了,下一步就看能不能把優勢一直保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