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念著緊箍咒,孫悟空成了佛,孩子的緊箍咒,你念對了嗎?

2020-12-13 媽媽充電屋

孩子迷上了西遊記,特別喜歡孫悟空。當他看到唐僧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咒還念咒語,孫悟空疼得滿地打滾時,傷心地哭了。一直追問我,為什麼要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咒?是啊,為什麼要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咒呢?

沒有緊箍咒的孫悟空,是多麼逍遙自在,在花果山當美猴王,去龍宮搶兵器,大鬧閻羅殿毀掉生死簿,去天庭當個小官弼馬溫,嫌官太小又回花果山,天兵天將都是手下敗將,當上齊天大聖吃夠了蟠桃,又吃光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孫悟空的猴生簡直是開了掛。

孫悟空的厄運,是從碰上如來佛祖開始的。如來佛祖先是大手一翻,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整整500年,又給了觀音菩薩三個緊箍兒,其中的一個套在了孫悟空的頭上。用如來佛祖的話說,「這個緊箍兒,見肉生根,咒語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帶了緊箍咒的孫悟空,開始有了畏懼,聽著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的話,曾經無所不能的本領似乎也打了折扣,遇到個小妖怪,都要搬救兵,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斬妖除魔。但最終,戴了緊箍咒的孫悟空,修成正果,成了鬥戰勝佛,那一直約束他的緊箍兒,也在他成佛的那一刻起,就自動消失了。

01 孩子也需要緊箍咒

暑期的火車車廂,像遊樂場一樣熱鬧,小朋友們歡樂地追跑打鬧大聲尖叫,車廂裡的熱情都可以融化沙漠了,如果你坐在這樣的車廂裡,是不是希望像唐僧一樣,能念起緊箍咒,讓這個世界安靜一下呢?

看西遊記的時候,孫悟空自帶主角光環,看著他上天入地,真是酣暢淋漓。只是,孫悟空的暢快,是建立在全世界亂套的基礎上。如果你是那東海的龍王,正在家裡悠閒地喝茶,突然來了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打進了你的家,搶走了你家的傳家之寶,還把你家攪了個天翻地覆,你會怎麼想?

同樣嚮往自由的孩子也需要緊箍咒,因為沒有緊箍咒的孩子,就像無法無天的孫悟空一樣,只享受了自己的自由,卻攪得全世界天翻地覆。

孫悟空的緊箍咒是如來佛祖給的,咒語在唐僧的手裡,唐僧是制定行為規範的人,他給孫悟空制定的行為規範也很簡單,不濫殺無辜。孩子的緊箍咒,掌握在父母的手裡,父母是給孩子制定行為規範的人。

相比孫悟空,孩子要遵守的規則就多得多了。有基本的社會和道德規範,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尊老愛幼,公共場所不能大喊大叫等,有需要遵守的學校的規範,比如回答問題要舉手示意,上課不能隨意走動,也有家庭的規範,比如晚上9點之前要睡覺,看電視的時間限制等。

規範有很多,但並不是每個規則孩子都能嚴格的遵守,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規則本身是不是合理,二是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遵守這些規則。

02 孩子的緊箍咒,要遵守SMART原則

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鑑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SMART原則。SMART原則五個字母分別包括:

S(specific)是具體的;

M(measurable)是可以衡量的;

A(attainable)是可以達到的;

R(relevant)要和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相關性;

T(time-bound)應該具有明確的時間限制。

SMART原則的初衷是為了考察管理者對員工實施績效和對目標進行管理,同樣也是用於日常生活中布置工作和制定規則。

唐僧給孫悟空制定的規範,不能濫殺無辜,也不是完全符合SMART原則,所以孫悟空負氣出走了好幾次。不能濫殺無辜,不符合具體和可衡量的原則,唐僧眼中的無辜和孫悟空眼中的無辜定義是不一樣的,如何來判斷?打白骨精的時候,孫悟空火眼金睛,知道他打的是妖怪,唐僧卻認為他打的是無辜的老幼婦孺,這就產生了分歧。

我們在給孩子制定規範的時候,規範本身要具體且可衡量。比如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我們可以規定,在每天的8點到8點半之間讀兩本書,一本中文書,一本英文書。這就符合了具體可衡量,和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目標相關,而且有明確的時間限制,這樣的規則是比較明確且容易執行的。如果只是籠統的說要讀書呀,至於讀什麼什麼時候讀怎麼讀都沒有說過,那就很難執行了。

03 孩子的緊箍咒,應該這樣念

制定了相應的規則,還要讓孩子能夠嚴格的執行下去,讓那些規則內化到孩子的思想裡。就像孫悟空一樣,最初是因為懼怕緊箍咒,才按照唐僧的要求辦事,但是到後來孫悟空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最終修煉成佛,緊箍咒也自動消失了。

讓孩子體會到無條件的愛在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之前,唐僧就用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孫悟空體會到了久違的溫暖。唐僧在微弱的燭光下給孫悟空做虎皮裙,孫悟空穿上新衣服,就像孩子得到了心愛的玩具一樣開心。雖然後來,唐僧騙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還念動了咒語,孫悟空情急之下甚至想一棒打死唐僧,但他卻沒有那麼做,而是乖乖的跟著唐僧的步伐開始了西天取經之路。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規則總是一種束縛,想讓孩子按照規則辦事,就要讓孩子體會到規則的背後其實是關愛。這種關愛不是簡單的說一句,我都是為你好,而是讓孩子體會到的愛。就像結婚時的誓言一樣,無論疾病或健康,貧窮或富裕,順利或失意,不管孩子聽不聽話,優不優秀,不管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都愛他。

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有點難。孩子考試考了100分,家長看到自然是喜笑顏開,如果孩子拿了0分的試卷回家,免不了一頓胖揍。孩子是一樣的孩子,只是考試成績不一樣,那你愛的是孩子,還是考試成績呢?

給孩子基本的信任在三打白骨精時,唐僧沒有相信孫悟空,還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每次看到這一段都替孫悟空打抱不平。慶幸的是,唐僧在錯怪了孫悟空之後,給孫悟空道了歉,說為師錯怪你了,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沒有信任孩子,卻連一句道歉都沒有。

對孩子不同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有的家長總擔心孩子累,孩子出門沒走幾步路就問累不累呀,抱你一會兒吧;孩子稍微拿點東西也會不停的問,重不重呀,我幫你拿。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總在問自己,"我行嗎?我好像不行",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行。

換一種方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你真的做到了,你幫了我的大忙。孩子就會逐漸感覺到我是可以的。給孩子基本的信任,孩子就會產生足夠的信心和動力,孩子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讓孩子承擔後果規範都有被違反的時候,孩子所謂的「屢教不改」,都是因為孩子自己沒有承擔過後果,改或不改對他沒有什麼意義。適當的讓孩子來承擔後果,他才會對這件事情本身產生足夠的重視。

在《正面管教魔法書》中,艾米·邁克瑞迪指出,承擔後果能鍛鍊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教會他根據可能的後果評估所有的選項;承擔後果能讓孩子更加機敏,當這個選項行不通時,他會嘗試別的選項;承擔後果能增強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因為他將意識到犯錯並非世界末日,承擔後果,甚至能讓孩子更有同情心,他對尷尬的經歷有更深切的體會,這些經驗只能從生活中學到。

後果有兩種,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

自然後果就是沒有人為幹預,行為本身會產生的後果。比如在冬天,孩子想要穿短袖出門,那自然後果就是他會冷,可能會著涼。

邏輯後果就是我們有意識的施加給孩子的結果,但這種結果不是懲罰,而是他的不良行為可能會產生的後果。比如孩子不想刷牙,不刷牙可能會導致齲齒,這個自然結果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我們可以人為幹預,限制孩子吃高糖分的東西,直到知道他願意刷牙為止,這就是邏輯後果。

自然後果是自然發生的,但邏輯結果需要人為幹預,很多時候邏輯結果就被演繹成懲罰,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

實施邏輯結果,要遵從5R原則。

尊重(Respectful)任何給孩子造成痛苦或羞辱的行為,比如身體傷害、吼叫、冷漠,對孩子表示失望等,都無法帶來積極的邏輯後果。

與不良行為有密切關聯(Related to misbehaviour)邏輯後果要和不良行為有密切的關聯,不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會讓孩子云裡霧裡,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邏輯結果。比如孩子在餐廳大喊大叫,那就告訴孩子,如果再大喊大叫就馬上離開,不能吃飯,而不是莫名其妙的說不允許孩子看電視。

合理(reasonable)邏輯結果的目的是讓孩子能記住,下次留神,不能藉此打擊孩子的自信。

事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要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把可能要面對的邏輯後果告訴他,而不是事後再告訴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以為是在懲罰他,產生抗拒心理。

讓孩子重複一遍(Repeated it back to you)讓孩子重複是為了讓孩子明白這這些規則,確保孩子已經理解了邏輯後果。

不管是讓孩子承擔什麼後果,都要避免用羞辱性的語言,或者事後諸葛亮一樣得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之類的話。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即使他對結果不喜歡,但如果他能體會到公平,他仍然會接受,這都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果沒有緊箍咒,孫悟空還是那隻不知天高地厚的石猴,也許會修道成魔,墜入萬劫不復之地吧。孩子希望孫悟空沒有緊箍咒,他內心裡也是希望能得到毫無拘束的自由。只是,他所期盼的自由,只有在他足夠強大的時候才能享受,讓他變得更強大的,反而是他不喜歡的緊箍咒。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唐僧如果一直念緊箍咒,孫悟空會疼痛而死嗎?答案很明顯
    在《西遊記》中,大家都知道,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之所以會聽命於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是因為唐僧會念緊箍咒。而這緊箍咒是為孫悟空量身定製的,是專門用來控制孫悟空的。 在孫悟空濫殺無辜,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唐僧才會念緊箍咒。
  • 六耳獼猴死後,唐僧為什麼再也不念緊箍咒了?
    為了降服六耳獼猴,上到天庭、如來佛,下到人間和地府,很多神佛都有參與,連八戒、唐僧都幫忙了。最後,還是如來識破六耳獼猴,還了孫悟空一個清白,師徒再次化解了嫌隙,又開始踏上取經之路了。還有一點,相信不少讀者都發現了,那就是:六耳獼猴死後,唐僧就再也不念緊箍咒了,直到西天取經完成,他也沒念過。這是為何呢?
  • 唐僧念的緊箍咒內容到底是什麼?為何孫悟空一聽就疼死了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被作者塑造成為了一個取經的行者,因為孫悟空是天地所生的靈猴,加之受到了菩提祖師的點化,所以法力十分的高強,曾經大鬧天宮,讓玉帝都嚇出一身冷汗,但是在取經的路上,孫悟空的本性難改,多次頂撞唐僧,甚至中途放棄取經,為了牽制住這隻頑猴,觀音教會了唐僧緊箍咒的口訣,很快就使得孫悟空對唐僧畢恭畢敬
  • 孫悟空的銅頭,為何懼怕唐僧的緊箍咒?翻譯成中文後聽聽看
    孫悟空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的銅頭。在西遊第十九回,悟空向豬八戒吹噓道:「你是也不知。老孫因為鬧天宮,眾天神把老孫斧剁錘敲,刀砍劍刺,火燒雷打,也不曾損動分毫。又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用神火鍛鍊,卻煉做個火眼金睛,銅頭鐵臂。不信,你再築幾下,看看疼與不疼?」然而,悟空的銅腦袋再堅硬,也經不起唐僧念的緊箍咒。
  • 唐僧念得的緊箍咒,六字真言是什麼意思?翻譯過來孫悟空恍然大悟
    觀音給唐僧的咒語中有六個詞,這幾個字到底想表述什麼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叫做「西遊記」的書,這本書被改編成許多電影和電視劇,特別是這幾年來更是在螢屏上大火。西遊記裡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唐僧念緊箍咒,唐僧只要一念緊箍咒,孫悟空立馬跪地求饒,說來也是滑稽。
  • 緊箍咒是怎麼念的?唐僧「手把手」教學,看了你也會!
    如來在喝完了玉帝為他招待的宴席之後,聽到部下說孫悟空有蹦出五行山的趨勢,於是乎,如來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符咒:六字真言。將它貼在五行山頂上,孫悟空這才死活出不來的。六字真言,即六字大明咒,它其實就是唐僧常常念叨的緊箍咒!一張小小的符咒能夠困住孫悟空,大家是否感到驚訝?
  • 唐僧念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孫悟空為何摘不掉?五百年不是白壓的
    唐僧念的緊箍咒到底是什麼?孫悟空為何摘不掉?五百年不是白壓的文|飛魚歐巴說歷史小時候的我們,都很喜歡看《西遊記》,裡面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或許是每個人兒時心中的超級大英雄吧。好在,他被觀音點化,保護唐僧西行取經,終成正果。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孫悟空本來是天地靈石所化,心性自然也是純潔的,但就是因為被外界各種因素所影響,才變得爭強好勝,兇猛,惹禍生事。孫悟空在跟天庭的人接觸之後,更是變得兇性大發,所以才偷仙丹,鬧凌霄。後來雖然被如來鎮壓了五百年,但是兇性也是沒有減去多少。
  • 孫悟空為啥害怕唐僧念緊箍咒?你看緊箍咒翻譯過來是什麼!
    作為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孫悟空可以說是十分受歡迎,而提起孫悟空,人們絕對會想起一個片段,那就是孫悟空被唐僧和觀音菩薩所騙,從而帶上了頭箍,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緊箍咒就成為了孫悟空的噩夢,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終究屈服於這個小小的頭箍。
  • 唐僧念的緊箍咒到底是啥?難怪孫悟空疼的死去活來,音譯過來你也受...
    《西遊記》的故事,我們很耳熟能詳,不僅小說是我們的必讀的經典讀物,甚至還翻拍成不同版本的《西遊記》,這部劇直到今天,還仍然有很高的收視率,故事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取成真經的故事。
  • 西遊:唐僧為什麼要念緊箍咒來懲罰孫悟空?大多時候是因為他搗鬼
    觀音菩薩授予了唐僧緊箍咒,而唐僧並不常用它來懲罰孫悟空。第一次念咒,是孫悟空剛帶上緊箍圈,唐僧試驗它的的效果。果不其然,他一念咒語,孫悟空就頭痛難忍。悟空知道這是觀音菩薩的計謀,他非常氣憤,想要去南海找菩薩算帳。而唐僧警告他,既然咒語是菩薩傳授的,那菩薩當然會念此咒,孫悟空去找他,不就是上門找死,因此孫悟空放棄了此念頭。
  • 孫悟空最怕的緊箍咒,唐僧共念過幾次?其實咒語還有個特殊作用!
    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孫悟空頭上帶著的緊箍,我相信要是沒有這個緊箍,他壓根就不會跟隨唐僧取經,正是因為如此如來才會送給觀音三個金箍限制取經人,但是這緊箍咒唐僧一生到底念過幾次?這咒語又有什麼特殊作用呢?我相信很少人會知道。
  • 緊箍咒翻譯後是什麼?為何唐僧一念,孫悟空就痛的打滾?
    飛不去,只在佛頂上,不能遠遁。大鵬咬著牙恨道,潑猴頭!尋這等狠人困我!大鵬稱如來為「這等狠人」,四個字已然道破一切。既如此,如來能拿出緊箍咒遏制孫悟空,也就不足為奇了。列位只要想想那葫蘆,一個孫悟空的腦袋生生勒成那兩截葫蘆,著實令人悚懼。以至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卻視緊箍咒為箍身噩夢。從寶象國救出被變成死虎的唐僧時,面對千恩萬謝,他卻道,莫說莫說!但不念那咒兒,足感厚情也。可見孫悟空對緊箍咒深入骨髓的畏懼。
  • 唐僧為何敢肆無忌憚的念緊箍咒,不怕孫悟空報復嗎?如來:不可能
    《西遊記》大家看過了,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那就是為什麼唐僧敢肆無忌憚的大念緊箍咒,他不怕孫悟空報復嗎?其實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肆無忌憚地欺負你,你一時興起說不定會不計後果,動手傷人,孫悟空最是桀驁不馴,想當初知道弼馬溫位卑言輕後,果斷發現天庭自稱齊天大聖,後來因為蟠桃會沒有邀請他,他就大鬧蟠桃盛會。按理說孫悟空三天兩頭的被唐僧念緊箍咒,肯定對唐僧非常痛恨,為什麼他不出手反擊,滅了唐僧呢?
  • 《西遊記》原著裡的唐僧真的是特別喜歡念「緊箍咒」嗎?
    如果評選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最遭恨的咒語,那非唐僧的「緊箍咒」莫屬了,這也是生性嚮往自由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遭遇的最大魔障之一。而很多讀者討厭唐僧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老愛念緊箍咒,迫害我「男神」猴哥!但如果仔細讀《西遊記》原著的話就會發現,唐僧特別喜歡念「緊箍咒」這種說法實在是有些冤枉了唐僧。那麼唐僧一共念了幾次「緊箍咒」,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念的?唐僧真的是特別喜歡念「緊箍咒」嗎?
  • 唐僧被抓念緊箍咒,孫悟空能感應到嗎?三打白骨精時交代了真相!
    大多數讀者在讀西遊記時,必然都曾經想過一個問題,那便是唐僧如果被妖怪抓走後,他要是念起緊箍咒,孫悟空能不能感應的到?小易在網上收集了一些答案,有讀者認為,孫悟空肯定感應不到,道理非常簡單,如果能感應的到,那每次唐僧被抓,只需要念緊箍咒就行。
  • 唐僧真的只會念緊箍咒而不會念松箍咒嗎?其實,這只是唐僧的謊言
    孫悟空本就個天不怕地不怕,無拘無束的主,拜唐僧為師初期,其性格卻依舊未變,來去自如,不聽管教,為此觀音菩薩暗教唐僧使計策誆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兒,並教唐僧緊箍咒,若孫悟空不聽話,就可以念此咒,保管孫悟空服服帖帖。果然,孫悟空自帶上了緊箍兒後,再也不敢放肆,難得違逆唐僧的意願。
  • 唐僧對孫悟空念緊箍咒,總共念了10次,咒語僅6個字,卻威力無窮
    之所以造成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孫悟空,是因為孫悟空在遇到唐僧之後,唐某給了孫某某一件東西——緊箍咒。花果山時期的孫悟空沒有緊箍咒,而取經路上的孫悟空有緊箍咒。在整部《西遊記》中,唐僧一共念了10次緊箍咒!第1次:唐僧從觀音菩薩處得到了緊箍,騙孫悟空戴上,隨後迫不及待地展開物理實驗。
  • 唐僧念的「緊箍咒」的內容究竟是什麼?這麼多年,終於揭曉了
    另外一個小孩不服氣的說:真的嗎?你把唐僧念的「緊箍咒」的內容給我背出來聽聽?眾人大笑,一鬨而散。不過確實,我們一般人只知道有緊箍咒這麼個東西,至於內容是什麼,還真不知道,因為本來就是不傳之秘,但是也耐不住人們的好奇心,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發決,能讓孫悟空每次都疼得死去活來?要知道孫悟空的腦袋,可是比鋼鐵還堅硬啊。
  • 《西遊記》裡面,唐僧對孫悟空念了7次緊箍咒,咒語竟是這六字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的百家號,歷史小豪,小編會不定時的為大家帶來有趣的新鮮的歷史故事,喜歡的話請關注小編哦~今天跟大家要說的是《《西遊記》裡面,唐僧對孫悟空念了7次緊箍咒,咒語竟是這六字》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慢慢道來。
  • 終於知道,唐僧念的緊箍咒,僅6個字,譯成中文後孫悟空都愣住了
    西遊記裡面,唐僧喜歡念緊箍咒,而緊箍咒其實翻譯過來只有六個字,這也讓人非常的吃驚,孫悟空也因此愣住。其實西遊記裡面,孫悟空本身實力是非常的強大,而且他又非常的桀驁不馴,做事都不聽任何人的指揮,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脾氣上來的話,連唐僧的話他也不會去聽,在去往西天取經路上之前,他曾經大鬧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