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劉賀,隨著他墓葬的發掘,備受世人矚目。這位僅做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在史書中的形象可謂極差,這也驗證了那句「歷史為勝利者所書「的至理名言。
奔喪
漢昭帝駕崩後,由於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確定立昌邑王劉賀為皇位繼承人。
據《漢書》記載劉賀入朝途中就已經開始做不務正業了,到濟陽買了長鳴雞、積竹杖,路途中在車中收藏美女,這些行為都是居喪之時的忌諱。
奔喪隊伍來到長安東郭門,龔遂提醒劉賀,該望城而哭了。劉賀說:「我喉嚨疼,不能哭。「當一行人到了城門時,龔遂再次提醒劉賀,該哭了。劉賀說:」城門和郭門還不是一樣麼?不能哭。「
將要到達未央宮東闕時,龔遂說:」 昌邑國的弔喪的地方在東闕外馳道北,在喪帳前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已經沒幾步路了,大王該下車匍匐前進,哀哭了。」此時,劉賀才答應,按照禮儀進行哭喪。
劉賀是昌邑哀王之子,昌邑哀王與漢昭帝是親兄弟,按說漢昭帝與劉賀是親叔侄關係,不論皇位只論親情的話,如果劉賀真如《漢書》中記載的那樣,劉賀在入長安奔喪的過程中的表現,情商確實已經低到了極點。
27天與1127件事
神是霍光請來的,他自然有將神送走的能力。當初霍光選擇昌邑王劉賀即位,而不是廣陵王劉胥,最主要的原因是昌邑王年輕,劉胥是覬覦皇位已久,而劉賀只是一個政治素人,相對應該比較好控制。
在位27天的時間,劉賀就被彈劾了1127件事。想想就知道有多麼誇張,有零有整。
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這1127件事,總結起來就兩件事:
1. 居喪期間,隨意發號施令。
隨同劉賀進京的有昌邑王親信二百餘人,劉賀登基後,私下授予他們高官厚祿。對於官員的隨便任免,觸動了霍光手中的權力,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配製自己的黨羽,這直接導致了劉賀被廢。
2. 不守禮儀
在霍光的上表中提到:
劉賀在服喪期間,沒有悲哀之心,沒有按照禮儀茹素,在儒家看來這也是一條大罪。
服斬縗,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
劉賀與漢宣帝
所謂的1127件應該是有所誇大了,劉賀急於回收權力觸碰到了霍光的底線,他對霍光捍衛權力的錯判,最終導致了他被廢。
反觀漢宣帝劉病已,對於霍光雖然也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覺,但是他選擇了隱忍。直到霍光去世後,漢宣帝對於霍家明升暗降,逐漸使霍家失去了對軍權掌控,霍家子孫中也沒有人能撐起霍光打下的一片天,所以漢宣帝除去霍家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回到昌邑的劉賀,身份比較尷尬,原來的昌邑國已經變成了山陽郡。
漢宣帝對於這位廢帝劉賀並不放心,派山陽太守張敞試探劉賀,在確認劉賀閉門不出、不足為忌後,劉賀被封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之後,與孫萬世的一段對話恰恰透露出了劉賀對當時形勢的錯判而感到懊悔,孫萬世問劉賀:「被廢之前,為什麼不堅守宮中,斬殺大將軍,而是任人奪走了璽綬呢?」劉賀回答:「是啊,大意了!」 孫萬世安慰劉賀說:「且王豫章,不久或許就會成為列侯。」劉賀說:「先這樣吧,話可不能這麼說。」
也正是因為這次談話被揚州刺史舉報,漢宣帝將劉賀的四千戶封邑削去了三千戶,劉賀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銅器、金器、玉器、漆木器、鐵器、簡牘等文物,根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墓葬習慣,可見劉賀當時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劉賀曾經當過皇帝,劉賀大量的生活用品被埋入墓中,或許也是對子孫的一種保護吧。
劉賀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他生於王侯之家,少年時期生活優越,或多或少會染上一些紈絝子弟任性妄為的毛病。二十七天的皇帝生涯,對於劉賀來說天上掉下來的其實並不是餡餅,如果他不被霍光選中,或許他會像中山靖王劉勝那樣,成為一個逍遙長壽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