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中國有56個民族,正是這56個民族才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中國服飾藝術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理所當然地包含了這56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飾藝術內容,而不僅僅只包括漢民族的服飾藝術內容。當然不容否認的是,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在人口分布、文化傳統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在考察中國服飾藝術時,就必須在著重考察漢民族服飾藝術的基礎上,適當地關注和考察一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藝術。唯有如此,對中國服飾藝術的考察,才可能是比較全面的。
其實,即使單單以考察漢民族服飾藝術為主,也應當考慮到漢民族服飾藝術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一面。因為,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能最終是世界的。因為「民族」或說「民族性」的存在,才標誌出了漢民族服飾藝術區別於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的服飾藝術的獨立存在價值。同樣,就是在考察中國其他民族的服飾藝術時,也主要會以其體現民族性的、特色性的方面為主要的著眼點。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服飾藝術實際上就是中國多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徵象。
第一節服飾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徵象「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這種共同體具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民族差別將逐漸消失,世界上原有的各種不同民族將會融為一體。顯然,「民族」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渡階段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它還具有局限性。然而,就人類已經走過的歷史道路來看,民族的存在又是客觀的、必然的,假如沒有民族這個因素將具有許多共同特點的人們團結和集中起來,則整個社會將是散亂的、無序的。
每個民族都有基本一致的生活信念、價值取向、文化傳統和現實創造,因為民族因素的存在,而使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生活信念、價值取向、文化傳統和現實創造,由此才形成了整個世界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就表明,民族也有其積極的、合理的一面。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民族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所以辨識民族、理解並掌握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多民族國家,其56個民族不論在人口分布、種族血緣、語言文字、歷史淵源、風俗傳統方面,還是在文化特徵、宗教信仰、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相互差異。在如此眾多的民族中,如何積極有效地辨別和認識每一個民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事實證明,服飾藝術在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儘管人種、語言、地域等在民族識別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有時僅僅依靠這幾點因素又不足以說明問題,必須要藉助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於是,服飾藝術少不了要發揮它的作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服飾藝術是一個民族的最直接的身份證,更是這個民,族最外在的文化徵象。
服飾藝術不僅可以用來區分不同的民族,有時還可以用來區分同一民族中間的不同群體。比如在我國貴州、雲南、廣西及海南等省區,分布著為數眾多的苗族人口,這些苗族人口因為生活地域的不同、所操方言的不同、服飾藝術的不同,而被人們區分成了不同苗族群體;有時甚至是生活地域基本相同、所操方言基本一致但服飾消費生活不盡相同,最終也被區分成了不同的群體。在這些區分和判定的因素中,服飾藝術顯示出了獨特的價值。比如,苗族有「紅苗」、「黑苗」、「花苗」、「青苗」、「白苗」及「歪梳苗」等等的區分,這些稱呼和區分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服裝飾佩的不同而確定的。紅苗、花苗等就是因為她們(他們)喜愛穿著帶紅色花紋圖案及花色花紋圖案的衣服而得名。
建國初期,政府花費了相當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及精力,在全國進行民族識別和民族確認工作。儘管當時城市中也生活著為數眾多的各民族人口,但由於城市的生活相對開放開明,使不同民族在日常生活上及行為方式上出現了趨同現象,那些原本最突出的區別性特徵如服飾消費等,在這裡也變得混同化和模糊化。為了能夠準確科學地識別出未定民族、確認出已知民族,政府實際上將更多的力量投人到了鄉村邊地。因為只有在這些地區,服飾藝術等眾多方面的識別特徵才保持得最完整最充分。
中國服飾藝術民族性的意義,並不僅僅停留於民族識別、民族確認等這些一般性的實用目 的上面,其最突出的意義在於,正是由於存在著豐富多彩、綺麗別致的各民族服飾藝術,才在整體上使中華民族傳統服飾藝術有血有肉地存在、呈現於世界。拋開歷史的因素不計,僅從當代中國服飾藝術的現狀來看,中國56個民族大多仍保持著鮮明獨立的服飾藝術文化傳統,從56個民族各自具體典型的服飾穿著上,人們可以藉此了解許多屬於某個民族自身的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如宗教信仰、審美意識、價值取向、風俗習慣、文化特徵等等。
儘管在歷史上,56個民族相互之間完全實現交流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其中漢族與其他所有民族、每個民族與其他若千個民族實現交流的情況卻是完全存在的。有交流就有互相學習、互相影響的可能,因此在服飾生活上人們可以看到一些彼此相近的地方。不過,即便如此,每個民族的服飾個性也還是存在的。比如在維吾爾族及哈薩克族的服飾中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一種維吾爾語稱為「朵帕」的帽子,漢語稱之為「小花帽」。哈薩克族的小花帽與維吾爾族的小花帽,在形制上基本相同,但花紋和飾佩等往往是有區別的,前者常常是同遊牧生活所接觸的事物相關的,後者則同農耕定居生活所接觸的事物相關。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服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