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2020-12-13 四夕清荷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德經》「以下為基」「大象無形」「福禍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淺出,讓讀者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採,引領讀者感受國學文化的智慧。

此版本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以經解經是最大的收穫。前面的內容用後面的解讀,後面的內容用前面的內容強化。彼此關聯,互成體系。

開篇韓教授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讀哪一本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書的基本情況,以及書裡的智慧精要:

其人:老子的職業背景,老子曾是個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檔案館館長。因為掌管天下圖書和前朝、本朝的檔案,老子比常人知識淵博且見多識廣。

其次是本書的寫作背景。相傳周朝不斷衰落,老子打算出關隱居,卻被函谷關總兵扣留。說是要讓老子留下「道」的思想,才讓他過關。於是,便有了這本著作。

其書:這本書最初既無書名,也無分章,所以就將「老子」加了書名號,名為《老子》。後來,它才名為《道德經》,並分成八十一章。

其道:本書原是老子寫給特定對象的。包括三類人:士、王、聖。所謂士,即基層領導者;王,即地方行政長官;聖,即好的領導者。可以說它是一本領導學經典。但其智慧和思想,在當代不僅可應用於管理,還適用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於個人修養領域。

《道德經》一共有九九八十一章,以第三十八章為界,第三十八章以前就叫做《道經》,第三十八章開始以後就叫做《德經》。

道,是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向、目標、規則、境界、邊界、底線。德,德字拆為"彳"雙人旁意為大家一起走,"十"意為走到十字路口,面臨有岔路、歧路,"罒"意為"橫波目",眼睛要盯著前邊的道,"一心"意為一心要遵循那個道。就是按照道去做人做事,就是有德。

《道德經》裡邊蘊含著古往今來的大道,對我們的思維方式、人生格局、精神境界都會有很大的啟發和啟迪。它是一部哲學著作,蘊含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命題「道」;也是一部管理著作,教導士和王如何成為聖;也是一部傳統文化著作,裡面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除此之外書中還有很多我們頻頻引用的成語典故;也是一部育兒書,老子把一切高尚神聖的詞彙與「母性」相連接,譬如「萬物之母」「天下母」「國之母」「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可以啟發教導小孩熱愛母親;也有人把它當作烹飪書籍,「治大國若烹小鮮」;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兵書,「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可見這本書包羅萬象,內涵深厚。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管理和經營天下的書,主要是針對士,王,聖講的,目的就是把士、王培養成好士、好王,也就是把小領導、大領導培養成好領導,也包括把家長培養成好家長,我們用於自身修養,也是一樣受益。

《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以哲學意義之「道和德」為大綱,道指的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德則是特指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規律,它在道的範疇內,是道在人類關係上的體現,所以又有「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的說法」。道德經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主題,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見,道德經在全球文化潮流中的佔據重要的地位,是我們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之一。

讀過了十幾個不同作者與不同版本的《道德經》,認為韓教授解讀的版本是最通俗易懂,也是最接近老子的原意,若是只選擇一個版本來讀,非此不可。

這本《道德經說什麼》韓教授以更普世的解讀方式,讓我們有機會親近經典,親近老子與《道德經》,汲取其中的營養和智慧。

相關焦點

  • 現代人讀《道德經》有什麼用?
    首先,我認為道德經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一部百科全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同的人能從中吸收完全不同的東西出來。法家的韓非子從中吸取了管理上的哲學,寫《孫子兵法》的孫武從中吸取了軍事上的哲學,還有人從中吸取了養生之道、處世之道、生存之道等等。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一.我們為什麼要讀《道德經》?很多人覺得《道德經》是帝王的治世安民之道,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以禮治國的統治者東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強有力控制,以至於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道德經》道盡人生大智慧,哪個版本《道德經》的注釋比較好呢?
    大家好我是舜緣文化的張詩苓,我是傳統文化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希望古聖先賢的智慧,可以利益到更多的朋友。今天我們聊一下道德經版本的問題。市面上的道德經版本非常多,我們當然是想讀最貼合原著,最貼合老子本意的那一版。
  • 《道德經》的思辨性:陰陽之變和有無相生,以及「無為而治」思想
    講起道家思想學說,我們知道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他們分別留下了一本經典著作,《道德經》和《莊子》。《道德經》是一本辯證哲學著作,強調的是「陰陽之變」和「有無相生」的基本觀念,就是說萬事萬物有陰陽,陰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變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就是說,萬事萬物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也是相生相連的。
  • 《道德經》裡說「道德」,什麼是道?什麼又是德?
    說到道教,就不得不提《道德經》了。《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真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著作,全篇共八十一章。《道德經》分為上篇和下篇,前三十七章為上篇道經,自第三十八章起為下篇德經。《道德經》主要闡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中包羅萬象,語義深奧,被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白丁讀《道德經》
    吾乃白丁是名副其實,不是自謙,人到中年,沒有科班學歷,經歷平凡無奇,喜歡唐詩宋詞,喜歡附庸風雅,喜歡風花雪月,喜歡幻想中的意境,喜歡情懷,以上都是扯淡,現在說說怎麼和道德經扯上瓜葛的。第一次到老同志的企業參觀,發現廳堂之處均有古語作為標語貼於牆上,甚是不解,遂百度知道是《道德經》語句,但是語句很費解,按照字面意思均不得其解。 接著又是一通百度,忽然發現有說老子所著《道德經》是哲學範疇,而且還是中國哲學的鼻祖,而且還是無神論者,而且還得知道家和道教是兩碼事,道教是後來追封老子為始祖的,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不是同意。
  • 《道德經》前言
    本書內容全面豐富,集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濟,道德規範,環境保護,自然規律,社會發展,治國用兵,內政外交,修生養性,學習工作等融匯為一體,薈萃了中華民族春秋時期的文化精髓,其思想博大精深,處處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
  • 老子《道德經》思想概括
    老子博學多聞,遍覽上古留下的著名典籍後,給予繼承和發展,形成了《道德經》一書。老子是一位中華上古智慧的集大成者。《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但其中的內容排列得有些混亂,很多段落之間內容不連貫,還有一些重複的內容。筆著選擇《道德經》思想中主要的精華,去掉次要和重複的內容,形成了微縮版《道德經》。
  • 年輕人該不該讀《道德經》?兩個理由告訴你答案
    《道德經》實際上是一本哲學類書籍,書上記載了作者老子對天地和宇宙的思考,並且告知了眾人應該以何種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道德經》這本書很好地印證了大象無形這個成語,越是深刻的智慧,就越簡單。因此,儘管《道德經》闡述的是世間的大智慧,卻只用了短短的八千字。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
  • 《道德經》中「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句話,是老子的思想精髓!
    在《道德經》和老子的思想面前,我們都是個孩子,在我和大家都迷茫的時候,我鼓起勇氣探討《道德經》,這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堅持。2500年前我國的一位大聖人老子,騎著青牛過函谷關後消失,留後人下一本奇書,這本奇書被後人稱為《道德經》。
  • 讀了《道德經》,你會有什麼啟發?
    他覺得我對於一些中華文化的概念和理論,了解的比較粗糙,就推薦了一本《道德經》讓我去多看多讀不需要懂。 因此我和《道德經》結緣,我按照他的要求,不求甚解的每天抽空看看,讀一下,或者念一下,
  • 道德經精華12句,讀幾遍,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
    很多人認為,「《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今天,我們不讀全文,給大家總結了《道德經》中堪稱精華的12句名言,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吧!
  •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
    這句可以跟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聯繫起來,「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子說,一個人,如果可以深入的了解別人,就能稱得上聰明,但是還不能算做是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可以洞悉別人,還能了解自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算得上是有大智慧的人。
  • 道德經:看不清別人沒事,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無知,做事要把握尺度
    一個人最大的無知是什麼?最大的誤解就是說自己不夠聰明,看不清人心,看不清別人的心往往是因為你把自己的心也「封閉」了起來。一個人的無知不是你對別人不了解,而是你對自己不夠了解。看不清別人沒關係,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的無知,做什麼事要把握好尺度。《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或者認為《道德經》無為而治,消極避世,啥都不做,也不爭取,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當然,真正的《道有經》不是這樣的,至少老子原本的意思不是這樣的,至於能從這本經中悟出什麼樣的智慧,就因人而異了。《道德經》其實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而「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玄乎。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是老子他老人家寫的,與其說是老子寫的,不如說是老子編輯的,因為道德經的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為什麼說《道德經》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呢?
  • 永遠不要低估讀過《道德經》的人
    即使在民族暫處落後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這樣高的智慧,我們就不會自卑; 即使身處低谷,只要憑著書中思想,我們也終究會東山再起。 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一個能夠指引靈魂的燈塔。而《道德經》,讓那些隻言片語的精神信仰,有了實實在在的實據依靠。
  • 為什麼要讀《道德經》?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這個話題比較大,我分兩個步驟給大家分享我的觀點。一,人活著為了啥。我把這個命題轉換一下,人活著有什麼需求。大家可能說出很多來。論語,孟子,周易,莊子,傳習錄,道德經。這6本書各有各有各的適用性。同時各有個的寫作風格。其實你要是能徹底弄懂一本,再讀它幾本就直接能讀懂80%以上。為什麼呢? 因為的有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的內核,那就是道。如果你啥都讀點兒,可能啥都搞得不徹底。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德」是什麼意思?老子的思想本質是什麼?
    《道德經》裡老子說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歡迎點擊關注,一起交流、分享好玩有趣的國學文化。《道德經》,又名《老子》,分為《道經》和《德經》上下篇,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