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暢通「四條」扶貧路,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2020-12-09 四川新聞網

獨龍江鄉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區。獨龍族是一個「直過民族」,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獨龍江鄉地處滇緬藏交界處的深山峽谷,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如今,這個深度貧困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一步跨千年」,這是歷史的偉績,也是我們這一代的榮譽,在這一條脫貧致富的路上,有無數拼搏奮鬥的扶貧幹部,有無數堪稱奇蹟的扶貧故事。「直過民族」的脫貧故事顯然就是這其中的一個,搬開一座貧困的大山,打通一條山內外互通的道路,讓群眾走上了幸福的「康莊大道」。

蜿蜒公路,著力解決出行難的困擾,搬開群眾致富道路絆腳石。要致富,先修路。要把埋在深山的村莊顯露於人前,就需要一條能夠通往村莊的公路。為了改變閉塞、貧窮的局面,上世紀末,一條耗資超過1億元的公路動工了,這條路不僅僅意味著人背馬馱的歷史終結了,也意味著獨龍族人與外界聯繫的生命線暢通了,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更方便了,橫在群眾脫貧致富道路上的「絆腳石」搬開了,讓獨龍族人期盼的美好生活有了實現的可能。

無形網路,是零距離聯繫的通話線,也是特色農產品銷售舞臺。「看天一條縫,看地一條溝」「巖羊無路走,猴子也發愁」……這些都是獨龍江鄉的真實寫照。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了交流靠「放炮傳信」,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聯繫方式,在這裡卻是常態,也說明了他們的交流非常困難。為了讓獨龍族人通訊聯繫零距離,從建立水電點到開通4G基站建設,讓「網際網路+」成為了深山裡的「新標配」,實現溝通交流零距離,也讓山間的農產品與世界零距離。

政策出路,既解決當下的貧困難題,也破解長遠致富增收問題。要幫助獨龍族群眾擺脫貧困,既要「授人以魚」的幫扶,也要「授人以漁」的幫扶,這就需要加大政策的幫扶力度。千百年來,獨龍族群眾與世隔絕,莊稼靠點種、過江靠溜索、穿衣靠紡麻、看病靠佔卜,過著結繩計數、刻木記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艱難生活。這些「標籤」讓我們看到的是獨龍族教育、醫療衛生的落後,要讓他們改變落後面貌,就需要把這些短板弱項補起來,構建從學前到初中的教育體系,改善醫療條件,讓獨龍族人既解決了當前的生存難題,也解決了未來的發展問題,能夠更快地追上「小康」目標。

興旺之路,在穩脫貧促增收上用功,確保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產業興,百姓富。要擺脫貧困,就要抓好「種養殖業」,讓群眾能鼓起「錢袋子」,才能讓他們生活能改變,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從草果種植到「林+菌」「林+畜禽」「林+蜂」等模式,再到開辦農家樂、民宿、客棧,這個大山中的「深閨」山村以旅遊業的方式走向了大家的視野,也吸引了無數人去探尋它的神秘,讓深山熱鬧起來,也讓群眾的收入多起來,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獨龍族人擺脫貧困是脫貧攻堅的優異成績單,要讓人民群眾後面的日子更好,就需要提振精神,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努力,振興產業發展,讓群眾看到鄉村振興的路徑和希望,才能充分激發鄉村的潛力,帶領群眾奔向幸福的未來。(四川新聞網特約評論員 婧藍)

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暢通「四條」扶貧路,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相關焦點

  • 暢通「四條」扶貧路,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一步跨千年」,這是歷史的偉績,也是我們這一代的榮譽,在這一條脫貧致富的路上,有無數拼搏奮鬥的扶貧幹部,有無數堪稱奇蹟的扶貧故事。「直過民族」的脫貧故事顯然就是這其中的一個,搬開一座貧困的大山,打通一條山內外互通的道路,讓群眾走上了幸福的「康莊大道」。蜿蜒公路,著力解決出行難的困擾,搬開群眾致富道路絆腳石。要致富,先修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不但圓滿完成了月球採樣的任務,而且安全著路。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倍感自豪的神奇之旅。這次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也同樣實現了三個第一,一是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第一次實現了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偉大跨越。二是嫦娥五號在嫦娥四號第一次完成月球背面軟著路並完成探測後第一次實現了月球背面採樣任務。三是嫦娥五號第一次實現了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攜帶樣品順利返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民族復興車輪滾滾向前
    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與時俱進地加強和改善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有效實現法治建設的引領作用,真正做到黨科學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要把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堅持人民至上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錨定核心方向。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檢驗擔當作為
    廣大共產黨員要繼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把志願服務的善行當作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範,把為群眾做好事作為密切群眾關係,提升黨的影響力與感染力的重要載體,結合開展「雙報到」活動,結合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有效地將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轉換為推動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組織凝聚群眾,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細落實,做到實處。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致敬人民英雄,爭做新時代民族脊梁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幹部,我們更需要堅守和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理直氣壯地倡導正確思想、駁斥錯誤言論,為人民英雄點讚,高舉人民英雄精神的偉大旗幟,做好人民英雄精神的捍衛者,用人民英雄精神為靈魂「補鈣」、為品德「提純」、為本領「淬火」。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堅定不移的做新時代人民英雄捍衛者、擔當者,擘畫新時代宏偉藍圖。
  • 【地評線】多彩時評:在新時代傳承弘揚成昆精神
    【地評線】多彩時評:在新時代傳承弘揚成昆精神 2020-12-16 16:41:39 築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紀,老一輩的創舉和新一代的奮鬥,在祖國的大西南交相輝映。
  • 【地評線】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今年以來,從「百日總攻行動」到「百日提升行動」再到「百日鞏固行動」,雲南全省上下抓緊抓實脫貧攻堅,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接著一環攻、一步緊似一步進、一程接著一程趕,用心血與汗水鋪就了不負時代與人民期待的硬核「脫貧路」。  「脫貧路」上響徹雲南人民決戰決勝的號子,同樣也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動人樂章。國務院扶貧辦全程指導,中央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達556.65億元。
  • 踏出一條康莊大道——懷化市「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精彩畫面
    踏出一條康莊大道——懷化市「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精彩畫面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懷化日報記者 朱帥籤名字,按手印,領取分紅款。歲末年初,沅陵縣官莊鎮叢溪口村的辦公室熱熱鬧鬧。脫貧戶進進出出,說說笑笑,讓這寒冬裡的山村倍感溫暖。盤底算帳,羅漢果、養黃牛、養蜂、養魚4個產業全部受益。
  • 【地評線】講好「中國故事」,繪就奔小康的最大「同心圓」
    近年來,全國上下集中力量,眾志成城地開展精準扶貧,書寫了偉大復興路上的新篇章。目前,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我國的扶貧政策、脫貧幹部的感人事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擰成一股繩攻城拔寨的可歌可泣的奮鬥歷程,都是值得講述的好故事、好聲音。每一個小康故事的背後,都是一段勵志的傳奇,感人的史詩。
  • 秭歸「交通+」模式暢通精準扶貧路
    秭歸「交通+」模式暢通精準扶貧路發布時間:2018年02月01日 11:26 來源:中新網湖北近年來,秭歸縣以交通發展為脈絡,將交通扶貧與旅遊扶貧、臍橙產業扶貧等相結合,形成了「交通+」的精準扶貧模式,讓全縣7萬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
  • 【地評線】雪域時評:魚羊生鮮 助力幸福小康節節高
    人們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我說幸福路上最甜最密的是脫貧攻堅的故事。亞東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總面積4306平方千米,屬喜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在堆納鄉和帕裡鎮之間有一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的山麓衝擊平原。
  • 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如今,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郵,沿著一條條連接十裡八鄉的農村公路,老百姓走在脫貧致富大道上。  路通了,她高興地第一次穿上高跟鞋  對金沙江大峽谷深處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來說,今年6月3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村子第一次迎來開往鎮上的客運班車,阿布洛哈通公路、通車了!
  •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走上了這四條路,那就真的是沒有回頭路了!
    下面四條路,永遠不要邁出去,否則就難以回頭,悔恨終身。一、和婆婆徹底鬧僵的這條路在婚姻中,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理、矛盾最多的關係。男人作為兒子和丈夫雙重身份存在,決定了婆媳關係的複雜性。但是很多情況下,婆媳關係是小吵小鬧,切不可小事變大,不可收拾。一方面,男人不可能拋棄生養自己的父母,只和你相好;另一方面,男人拋棄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也會難以接受。
  • 【地評線】南方網評:力戰不懈怠,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原標題:【地評線】南方網評:力戰不懈怠,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 河南西華:貧困村走上「幸福路」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記者何娟、韓朝陽)村裡泥路交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獨居危房;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貧困戶多……這是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張聯合兩年前到蔡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面臨的挑戰。  蔡莊村是縣委政法委分包的貧困村。
  •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搬出窮山窩 走上幸福路——宕昌縣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陳飛9月3日,全省新聞戰線夜班編輯培訓採訪團深入宕昌縣兩河口鎮山背羅灣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騰達實業宕昌扶貧車間進行實地採訪。
  • 大同靈丘縣供電公司派駐東嶺溝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陳少華--山西青年...
    ,同年9月成為東嶺溝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有一次,陳少華看到孟祥宏背著背簍慢慢地走在那條鄉間小路上,急忙迎上前。詢問後得知,老人想趁著降溫前去鎮裡買點日常用品。得知這一情況後,陳少華沒有絲毫猶豫,急忙接過孟祥宏的背簍,說道:「大爺,以後您需要買什麼,只要告訴我就行,您這麼大歲數了,在家好好休息,讓我去買。」說完便背起背簍直奔鎮上。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如何讓鄉親們擺脫貧困?
  • 仁懷:「四好農村路」阡陌縱橫在鄉村 鋪就群眾「幸福坦途」
    在仁懷廣袤的大地上,從城市到鄉村、從幹線公路到偏遠村道,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阡陌縱橫在鄉村,一輛輛城鄉客車穿梭往來在鄉間道路,與美麗鄉村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2019年6月路修通後,他和妻子種了10餘畝高粱,自己還買了一輛三輪車來賣粱和回收廢品,當年就賺了10多萬元,順利脫了貧。說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劉永現提到最多的就是村裡的「絕壁天路」,「以前這條路沒有修的時候,我們想背點東西出去,只能爬山,那會賣高粱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到,又遠又辛苦,路修好後,我開三輪車只需要20分鐘就能到,現在還能開車收點廢品,收入有保障,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長豐:農村小路變通途 父老鄉親邁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人民網合肥12月1日電(劉甜甜 梁胤)從3.5米到7米,從水泥路面到柏油路面,拓寬的是一段段縣鄉通途,鋪就的是城鄉一體發展的康莊大道——作為今年長豐縣改善民生、服務群眾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項目,總長度535公裡的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在歲尾之際即將陸續收官,目前已經路面完工442公裡,其他項目預計在本月中旬主體工程全面完工
  • 走上幸福路 日子有奔頭
    12月9日,一輛小車行駛在西安市長安區五臺街道「四好農村路」上。 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在陝西省田野鄉村,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將一個個村莊連綴成片。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農民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帶動了產業發展。近年來,陝西省不斷補齊農村公路建設短板,全面推動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