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明朝一位皇帝有關,歷經600年風雨

2020-12-14 旅圖君

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我是旅圖君,帶你認識美麗中國!

現越來越多的喜歡旅遊,有些有喜歡美麗的自然風光,到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有些人喜歡走進一些古街小巷,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些人喜歡走訪一些歷史古蹟,學習歷史知識。但是無論偏向哪一類,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喜歡歷史博物館,尤其是每個省的博物館,幾乎稱當上是去當地遊玩必打卡的景點之一。

在我們西北,有幾家博物館在國內名氣比較大,比如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等,而且這些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也被人們所熟知。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例,它的鎮館之寶非常多,這與陝西十三朝古都厚重的歷史底蘊分不開,像最有名的就是鑲金獸首瑪瑙杯和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這兩件文物不僅十分精美,而且極為罕見,除了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是禁止出國展出的。

而甘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樣是聞名天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銅奔馬,大家更喜歡稱其為馬踏飛燕,它不僅是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還是國家旅遊標誌的原型。至於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碑林博物館,它的鎮館之寶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同樣是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同時還是世界考古發現史上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

與陝西、甘肅等兄弟省份的博物館相比,青海省博物館所珍藏的文物和鎮館之寶就稍顯遜色一點,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夠精美和珍貴,那麼你知道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哪一件嗎?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這件寶物。

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尊觀音像,名字叫做銅鎏金觀音菩薩造像,這是一座高達146釐米的銅觀音像,整座雕像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是中國觀音像裡少數會表現觀音身材的一尊。觀音像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可以說是一件藝術精品。

這件寶物的來歷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出自青海的,而是出自北京,並且來自皇家,這座觀音像是明成祖朱棣贈送給青海樂都瞿曇寺活佛「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班丹藏卜的禮物之一,這是一件皇家珍品,它所展現出的技藝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最高水準。那麼,朱棣為何要給青海的瞿曇寺送去這樣一尊珍貴的雕像呢,這就要從瞿曇寺的歷史地位說起。

當年朱元璋派兵到青海剿滅兵敗的元朝軍隊,同時也首府了整個青海地區,在這中間得到了當地百姓和教眾的大力支持,後來為了加強與青海的聯繫,朱元璋就命人在青海樂都修建了一座寺廟,並且親自賜名「瞿曇寺」,甚至整個瞿曇寺都是仿照北京故宮修建的,於是瞿曇寺也有青海小故宮的美稱。等到朱棣登基後,為進一步籠絡人心,加強與整個青海地區的關係,先後給瞿曇寺大量錢財,使瞿曇寺的規模有了進一步發展。這還不夠,後來他又親自監造了一尊觀音像,賜給了當時瞿曇寺的大國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班丹藏卜,這就是今天青海博物館內鎮館之寶的來歷。

這座雕像非常漂亮,製造的極為精湛,人物的造型十分豐滿,身材的比例協調而又自然,嘴角略帶微笑又顯得十分安詳,完全被塑造出了一副悲天憫人的儀態。在細節方面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尤其是飄逸的長裙和繞身的長帛,看起來非常清逸,就連使用的銅料都是富有光澤,呈現出一種十分難得的琥珀色,整個雕像栩栩如生,直接展示出了大明王朝當時最頂尖的工藝水平。甚至有很多專家稱,這尊佛像堪比西方著名的雕塑維納斯。

從明朝算起,這尊珍貴的雕像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件見證600多年歷史的珍貴文物,不僅工藝精湛,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難怪能在青海的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成為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再看這件珍貴的文物,我覺得看見的不僅僅是它的栩栩如生和精美的技藝,而且也能看到當年大明帝國的強盛與富足。

這就是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有你有機會來青海旅遊,可以到青海博物館去看看,非常值得一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揭秘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惟一實例和最高典範,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磚木結構的古代宮殿建築群。1987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它也是中國5A級旅遊景區。目前,故宮每年接待中外遊客近千萬人,其中外國遊客佔到近六分之一。
  • 她是大清皇貴妃,歷經5任帝王,死後為博物館留下一件鎮館之寶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不出名的皇貴妃,她雖然不出名,但卻是清朝唯一一位歷經5任帝王的皇貴妃,而且她死後還為博物館留下了一件鎮館之寶。她是誰呢?留下的鎮館之寶又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這位女子叫佟佳氏,是鹹豐皇帝(慈禧丈夫)的皇貴妃,歷史上稱為端恪皇貴妃。
  • 中國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4瀋陽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龍虎寶劍「 清太祖努爾哈赤唯一遺物是大明皇帝授予他的…… 」△原諒畫質 瀋陽故宮實在是太神秘了最近有一個文化梗笑話在網上流傳:有一位網友參加漢服活動時,被問到祖上有什麼名人嗎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認可和認同,層層篩選出「鎮館之寶」說顧愷之《女史箴圖》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英國人未必認同這些屬於「鎮館之寶」的藏品是如何成為「鎮館之寶」的?很難給出一個「為什麼」的解釋。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來自公眾對於一件藏品的認可和認同。
  • 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背後,竟然還有這樣一段心酸歷史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所展出的都是中國最頂級的文物,我們經常能在歷史教科書中見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孝端皇后鳳冠,又名六龍三鳳冠,它通高35.5釐米,冠底直徑約20釐米。龍全系金制,鳳系點翠工藝製成,冠頂飾有三龍,三龍之前,中層為三隻翠鳳,其餘三龍則裝飾在冠後中層位置。冠的下層裝飾大小珠花,冠後有左右方向的博鬢,左右各為三扇。整個鳳冠,共嵌寶石128塊,其中紅寶石71塊、藍寶石57塊,裝飾珍珠5449顆 。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都五大博物館館長講解鎮館之寶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文體頻道特別策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解密成都鎮館之寶」系列報導,繼6月6日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開講鎮館之寶太陽神鳥《一眼三千年,來看成都的黃金美瞳》之後,今日集中推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成都永陵博物館館長彭建平、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等五大館長主講的鎮館之寶。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是儲藏和傳輸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場所,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一直發揮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中國作為擁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及其文物是世所罕見的。
  • 明朝皇帝御用劍被為國人拿走,英國:我們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並且歷史非常的悠久,古代人們智慧也是非常的高,召出了各種精美的物品,並且皇家們為了展示他們的實力和一些貴族,為了展示他們雄厚的財力,都會造出一些物品來象徵他們的地位,而且人們都喜歡在這個時候找一些陪葬品,如果是一些大戶人家或者是皇家就會找出很多的奢侈品為自己陪葬
  • 風雨70載 「鎮館之寶」帶你領略新中國70年崢嶸歲月
    這段生動有趣的文字摘自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鎮館之寶@上海市檔案館: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點亮信仰的星星之火》一文。提起這篇文章,上海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說道:「如果不是你們發起了這次活動,我們也不會有動力去製作這個關於《共產黨宣言》的視頻,更不會有這篇精品文章。」  上文提到的「這個活動」,就是「新中國70年,鎮館之寶70件」文物和檔案故事網上徵集活動。
  • 著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哪些?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澱,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只能存在於回憶中的樣子」最能展現的也就是博物館了,而它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然而,任何一家博物館來說,都不能缺少「鎮館之寶」,那是博物館的靈魂所在。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專家談評選活動——弘揚荊楚文化的遠見卓識之舉為保證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本次活動邀請多位文博界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全程進行學術把關。中南民族大學文博專業教授庾華說,新博物館學最重要的一條是,把工作重點從藏品研究轉向大眾。這也是本次評選活動的意義所在,即通過一場盛大的投票,構建一個與公眾密切相連的博物館,也是對新當選「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 大英博物館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都是來自中國
    博物館就是聚集當地各個朝代歷史文物的地方,裡面放置的都是古人留下的文物,中國許多省市都有文物,而且文物的數量還不少,最著名的一家博物館就是用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修改成的故宮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那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收藏家,在他去世前將過去幾十年的藏品超過71000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如果要集中管理這麼多的文物,他們只能建一個博物館,所以英國博物館就誕生了,在整個英國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藏品中,根據文物來源,分成了三個文物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一說到鎮館就肯定是價值連城,在這十件寶物中,中國的有三件。
  • 廣東博物館鎮館之寶:與張之洞有關,六十年代耗資160塊
    而後漢唐時期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清朝乾隆「一口通商」使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港口,為其傾注了大量的資本與先進文化,成就了它的鼎盛時期,廣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便是與此有關!!!清朝光緒年間,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也就是總管今天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開發硯臺!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
  • 中國巔峰之作「明朝永樂大帝劍」,如今竟成英皇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收藏了3000年來古今中外的武器,包括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所有的冷兵器刀劍,收藏了至少上萬件的兵器,但為什麼那麼多的兵器,結果選出一把來自中國明朝時期的劍,做為鎮館之寶呢?
  • 江蘇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絕對大開眼界!
    1977年郭沫若先生為無錫市博物館題寫了館名。現已擁有館藏文物3萬餘件,尤以明清書畫和地方歷史文物最富特色。  鎮館之寶   徐州博物館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等館藏精品。
  • 滄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滄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作為城市文化符號的博物館,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寶庫。正是在這個時期,有一件精美的瓷器被製作出來,雖歷經千年卻仍完好保存,它就是滄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北朝青釉堆貼花龍柄壺。
  • 故宮博物院院長:博物館設鎮館之寶是兩敗俱傷
    作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今天的故宮每天接待著上萬名遊客。你可能來過這裡,但你對於它的理解卻不一定是正確的。關於故宮,關於人們對故宮的那些誤解和抱怨,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次說了個明白。  【誤解1:故宮的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  當然了,能下出這番結論,想必也是事出有因。
  • 湖北省博物館要上新啦!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