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希春: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20-12-10 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氣。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等。按照《建議》的部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點之一是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從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抓起,提高制度供給水平和能力,保障市場體系有效運行,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重在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清除市場壁壘,維護清單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保障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必須著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制度,加強資本市場結構、功能、制度規範、法律建設;健全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激發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活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規範交易行為和市場秩序;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構建「保護產權、同權同價、維護契約、平等交易」的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深化勞動力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針對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必須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基本經濟制度在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決定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形成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好局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重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分層分類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因地、因業、因企施策,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國有資本投資入股民營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新發展動能,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重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市場合作競爭,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在於統籌協調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建議》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尊重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作用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更加尊重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通過科學的宏觀調控和經濟治理,最大程度地減少單純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重在深化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需要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關係。必須進一步明確市場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定位,釐清市場和政府邊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增強二者的適應性、匹配度、融合度,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和優勢,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等;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分配環節的內在要求。

收入分配製度是一項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要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為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提供制度性保證。要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關係,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建立健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通過制度安排解決民生問題,在更高經濟發展水平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範希春)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和國際形勢複雜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抉擇,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迫切要求。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聞中心-北方網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意義「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迫切要求。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意義「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迫切要求。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 郭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我們黨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進行的深刻總結,標註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優勢有機結合,是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經濟之所以取得增長奇蹟的重要原因。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我們黨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進行的深刻總結,標註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優勢有機結合,是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經濟之所以取得增長奇蹟的重要原因。
  • 我國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什麼和什麼更好結合?
    我國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什麼和什麼更好結合?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的第十四題,這也是一道多選題,那么正確答案是哪幾個選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王一鳴:新時代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改革開放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新時代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做出全面部署。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期的新形勢下,《意見》對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符合哪些標準?
    、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華社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告訴我們,一個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符合如下基準:第一,「人民利益至上」基準。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和歸宿。
  •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本原則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立足新時代方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立足新時代的新使命深化理解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各自的使命擔當新時代,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建立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被賦予新的使命。
  •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築牢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基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對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更為有效、微觀主體更有活力、宏觀調控更加有度、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十四五」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著力點和主攻方向
  •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的必然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努力探索和大膽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經濟等方面體制,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 徐久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沿革
    「提要」 20世紀 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 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變化
    原標題: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變化 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如何深化,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使命。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起點,黨中央、國務院近期作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
  • 穩預期增活力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更高層次推進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7個關鍵領域改革舉措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的深刻意蘊
    一、深入領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大意義這是市場經濟體制日臻成熟的一條重大標誌舉措。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2個年頭。42年的改革開放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探索到建立,從完善到成熟,不啻為一場前無古人的偉大革命。
  •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18頁)這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政治特徵,深化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從經濟層面上理解,可以說黨的領導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本質的特徵」。深入領會這一觀點,有利於更自覺地把握和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規律,正確處理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政治優勢與發揮社會主義經濟活力的辯證統一關係。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上升為基本制度的?
    以重新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為起點,從經濟機制調整切入,著力於市場機制、市場調節和計劃機制、計劃調節關係的探索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中國經濟落後特別是國民經濟基礎極其薄弱的現狀,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我國選擇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集中當時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加強國家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推進國民經濟體系建設。
  • 顧海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上升為基本制度的?
    以重新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為起點,從經濟機制調整切入,著力於市場機制、市場調節和計劃機制、計劃調節關係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後,面對中國經濟落後特別是國民經濟基礎極其薄弱的現狀,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我國選擇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集中當時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加強國家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推進國民經濟體系建設
  • 鉤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
    對改革經濟體制問題,他介紹了當時的幾種建議:一是建立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二是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三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他要求大家在充分討論後選擇一種。他還亮出他的看法,傾向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最後需要通過十四大代表大會充分討論後表決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