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風雲變幻的魔都,陽光普照的日子,非常合適去外面浪,適合曬太陽,作為魔都玩咖們津津樂道,所熱衷的地標之一,武康路,早就紅出了一片天。這個秋天走進武康路,就像走進了老上海。
電影《色戒》的結尾,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後,如釋重負地上了一輛黃包車:「到福開森路去」!這裡的福開森路,曾經的法租界,就是現在的武康路。1183米的武康路,不長也不短,卻有著30多間名人舊居,整條路從南走到北,從宋慶齡故居走道李鴻章的丁香花園,途中路過文學巨匠巴金的故居,這條路經歷了歲月的衝洗,還彌留著文學的韻味。
而這條路由於曾經是法租界的緣由,道路兩旁種植著這天的法國梧桐,靠著充滿法國風情的建築,尤其一到秋天,當落葉鋪滿道路,給這條路又增添了幾分雅致。這條路上最典型的建築就是武康大樓,坐落於天平路、餘慶路、興國路、武康路和淮海中路交界處的武康大樓,又叫諾曼第公寓,建於1924年,是著名建築師鄔達克的作品。
它也是法國文藝復興式的公寓大樓。解放後,一些文藝界的人士,如趙丹、秦怡、孫道臨、王文娟等都曾住過這裡。武康大樓都是遊客們愛駐足拍照留念的地方。在這裡走一走,百年老街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蕭伯納曾說:「走進武康路,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覺美妙極了」。
這條穿越上海百年歷史,鬧中取靜的靜謐小路,無數政客文人都青睞於此,三十多處歷史建築背後,有著一段段惹人遐想的故事,如今,這條短短的小路愈加風情萬種,聚集了無數高顏值的洋氣小店,刷爆朋友圈的諸多店鋪很多來源於此,還不如抽出時間去好好逛一逛。
武康路393號,是黃興舊居,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創始人之一,黃興先生的舊居,人稱「黃公館」。雅致的小庭院,總是一不小心就將人帶到了那個時代,簡單、溫馨、又帶著點上海人骨子裡的優雅,淺黃色的壁,被陽光染成米白色,果實一條條從楓楊樹梢珠簾般垂下,總有點春意,總有點詩情。
武康路99號,劉靖基故居,一開始這裡是英商正廣和契稅公司大班的住宅,後來著名愛國人士社會家劉靖基,寓居於這幢英式鄉村風格的老洋房內。現代人對這幢房子的記憶,應該還是在《色戒》當中,易先生為王佳芝準備的那間福開森路上的洋房公館,即使經過,也能從圍牆處窺知一二。
武康路113號,巴金先生故居,整個院子的牆壁上,爬山虎悠悠懸掛,整個院子生氣勃勃趣味盎然。三三兩兩的行人對著屋內質樸的陳設駐足而立,仿佛還能感受到巴金先生在這裡寫下的《團圓》和《隨想錄》時的心情。如今巴金故居免費對外開放,內部保留了部分巴金先生生前的日常起居用品。其實在魔都很多歷史名人的故居和公館都可以免費參觀的。
武康路上還有很多網紅店,也是人們愛它的理由。小吃美食、咖啡界的網紅頭牌%Arabica,深藏在武康庭院裡弄的最深處。餛飩店、冰激凌店、都在這的周邊小吃、閒逛的路線裡。武康路,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領略這些各種風格,博採眾長的優秀歷史建築,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