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體現在工資上,體現在資產性收入上。
前段時間,聽朋友說起一趣事:
「前年,我去北京謀了個職,單位樓下停了一輛保時捷跑車,這輛跑車的主人,居然是我們單位修剪綠化的老頭。
我嚇了一跳,偷偷問同事,這老頭難道是董事長他爸?同事大笑:他就是一綠化工。我驚呆了:憑這點工資能開保時捷?
同事說:20年前,這老頭籌錢買了7套房,現在賺翻了,一套房子就可以養這輛保時捷。」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就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規劃好資產性收入」這件事。
普通人的收入通常分為兩種:
一種是勞動性收入,即利用勞動換取報酬,這種收入有一個特點:一旦停工就沒有收入。
另一種是資產性收入,即利用現有資本本身賺取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權分紅等等。這種收入的特點是:你就是不工作,它也在。
所以,當畢業工作兩三年之後,我們要學會慢慢從純勞動性收入,過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資產性收入,也就是說,你得學會投資理財。
作家李剛講過一件趣事:
幾年前,他老婆想買一套學區房。他一算存款,連首付都不夠。於是建議:攢點錢再說吧!
當然,最後胳膊沒能擰過大腿,老婆東挪西借,硬是把首付給付了。結果才過兩年,房價就翻了倍。
李剛高興得不得了:「幸好買了。」論盤算能力,李剛遠在老婆之上。
「我有十幾年投資經驗,再複雜的金融工具,我也一清二楚,而她連買個銀行理財產品還要問人家保不保本。」
但這件事,李剛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
「我沒有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錢夠不夠。」
這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
富人思維的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首先考慮:「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考慮:「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
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很多時候不是體現在工資上,而是體現在資產性收入上。擁有財商思維,才能掌握財富人生。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
More|你錯過的精彩內容
財富說
「想想十年後的自己,從今天開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