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 趙周賢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 劉光明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志棟
記者:10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對弘揚中國革命精神尤其是長徵精神一直非常重視,在不同場合多次對弘揚長徵精神作出重要論述。習總書記為什麼如此重視長徵和長徵精神,「10·21」重要講話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趙周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一是回顧了長徵的時代背景和偉大曆程,二是闡明了長徵的偉大意義,三是論述長徵的歷史地位,四是闡釋了長徵精神的內涵,五是提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弘揚長徵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徵路的要求。習總書記之所以對長徵和長徵精神如此重視,就是因為長徵在我們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長徵精神對走好今天的長徵路至關重要。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習總書記用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徵、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徵、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徵,這「四個偉大遠徵」,強調了長徵勝利的偉大意義,同時也闡明了長徵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長徵的勝利,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以及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徵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徵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靠的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以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真理;靠的是植根於人民,聯繫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靠的是我們黨表現出的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習總書記還明確強調,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對於如何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徵路,他用了「六個必須」、「六個矢志奮鬥」。即: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鬥;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而矢志奮鬥;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必須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為實現我們的總任務、總布局、總目標而矢志奮鬥;必須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奮鬥;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矢志奮鬥。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長徵「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其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是我們黨首次對長徵重大意義的定位,您是怎麼理解的?
徐志棟:這一定位,突出強調的是長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正如習總書記在講話開頭指出的,紅軍長徵的年代,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境地,社會危機四伏,日寇野蠻侵略,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向革命根據地連續發動大規模「圍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到了危急關頭,中國革命到了危急關頭,中華民族到了危急關頭。在此大廈將傾、狂瀾既倒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以對國家的深刻憂患、對民族的責任擔當,把解決生存危機同拯救民族危亡聯繫在一起,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聯繫在一起,把長徵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進陣地聯繫在一起。「長徵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長徵的勝利,實現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鍊了革命力量,造就了無堅不摧的隊伍,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長徵的勝利,使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力量生存發展新的落腳點,找到了中國革命事業勝利前進新的出發點,為抗戰的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成為中國革命的奠基禮。中國革命後來取得的一切勝利,無不凝結著長徵的不朽功勳。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徵實質性地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徵程。所以,習總書記強調長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鮮明強調:「長徵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力量」。請問,長徵的勝利與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性質宗旨之間有何必然聯繫?
劉光明:我軍是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是取得長徵勝利的首要條件,是長徵精神的核心內容。長徵前夕,紅軍總政治部明確強調,「提高並鞏固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是「目前紅軍中黨的最中心任務」。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後,號召全黨和紅軍將士「像一個人一樣團結在中央的周圍」。長徵途中,紅軍將士始終抱定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政治信念,在飢餓、寒冷、疾病和死亡面前保持革命樂觀主義,寧願丟掉性命也不願掉隊離隊,這是聽黨話、跟黨走的生動體現;各路紅軍自覺堅持以黨的事業為第一生命,雖然獨立實行戰略轉移,但始終堅持在大局下行動,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做到「形散神不散」,這又是聽黨話、跟黨走的生動體現;紅一、四方面軍廣大將士堅決抵制張國燾的陰謀分裂活動,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貫徹執行中央北上抗日、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正確方針,這同樣是聽黨話、跟黨走的生動體現。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的:「誰使長徵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徵是不可能設想的。」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長徵中紅軍將士的所有政治活動和軍事行動,都是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長徵途中,廣大紅軍官兵堅決做到不拿沿途群眾的一針一線,留下了許多秋毫無犯的佳話。長徵途中,大部分路程經過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長徵中紅軍總部專門成立了少數民族委員會,制定貫徹有關民族政策,紅軍將士無論走到哪個少數民族地區,都充分尊重該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長徵途中,紅軍將士還把完成戰略轉移任務與打土豪、分田地結合起來,與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武裝和革命政權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為沿途人民群眾謀解放、謀權益、謀實惠。紅軍愛護群眾,群眾擁護紅軍。從紅軍將士的行動中,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他們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因而自覺自愿地做紅軍隊伍的嚮導,為紅軍籌款籌糧、燒水送飯、收集情報、救護傷員,不少民眾還直接參加了紅軍隊伍。整個長徵過程中,紅軍各部隊共籌集了上萬噸糧食,補充了約2萬人的兵員。長徵的勝利,從根本上說是紅軍將士以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的必然結果。
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世界範圍內關於紅軍長徵的報導和研究層出不窮」,國際社會是怎麼認識和評價長徵的?
趙周賢:作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故事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根據資料,1935年的7月,蘇聯的《真理報》就發表了系列報導紅軍長徵的文章,稱長徵是「真正革命英雄主義、自我犧牲精神、大無畏氣概的卓越範例」。1937年10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出版,首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報導了紅軍長徵的經過。他在書中描述道:「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徵的歷史中了。」將近半個世紀之後的1985年,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哈裡森·索爾茲伯裡在他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這部長達30萬字的著作中,稱長徵是「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件」,「是一曲人類求生的凱歌」。還有人說:與長徵相比,猶太人從埃及出走,希臘人從波斯向黑海撤退,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崙進軍莫斯科,這些人類歷史上盪氣迴腸的遠徵都黯然失色。1999年,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編輯的《人類1000年》一書,邀請了世界百名自然和人文科學家,評選出從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之間,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件重要事件,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毫無懸念地入選。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紅軍長徵是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氣譜寫的人類史詩。長徵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民族,是人類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偉大史詩。」
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闡釋了長徵精神。我們應當如何把握長徵精神的內涵?
趙周賢:長徵精神概括的五個方面,即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早已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可,這個概括全面準確科學,不會輕易更改,也沒必要更改。今天,我們紀念長徵、弘揚長徵精神,最重要的是結合新的實際,在新的長徵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繼續奮勇前進。這體現的是繼承和弘揚的關係。
長徵精神的這五個方面內涵,如果用比較簡短的詞語來概括,我認為就是:理想如炬、信念如鋼,迎難而上、堅韌頑強,獨立自主、實事求是,顧全大局、緊密團結,依靠人民、患難與共。今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 「人民要論」刊發了我們撰寫的文章《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結合長徵的歷史對這五個方面作了較詳實的闡發,可以作為深入領會習總書記「10·21」重要講話關於長徵精神論述的參考。
記者:習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其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是對長徵精神定位的新表述,對此您怎麼理解?
劉光明:新形勢下大力弘揚長徵精神,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們要充分利用長徵精神這一重要資源,使之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我認為長徵精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長徵精神是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的精神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單從字面上看,與長徵精神沒有直接聯繫。然而,必須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最深沉、最本質的東西,它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與方向。這個最深沉、最本質的東西,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具有多個本源,其中包括歷史上我們黨的革命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很顯然,長徵精神,就是我們黨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長徵精神確實是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的精神源泉。新形勢下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本源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根脈的認識。
第二,長徵精神是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的精神基石。在長徵這場生死存亡的大搏鬥中,紅軍將士通過頑強鬥爭鑄就了長徵精神,同時也指明了鬥爭實踐這一培育崇高精神的主要途徑。新形勢下,我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是多方位、立體式的,包括理論武裝、道德教育等等,其中特別重要的一條就是鬥爭。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新的偉大鬥爭,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以敢於鬥爭的擔當精神和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這是當代中國由大向強發展新階段的基本實踐,也是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路徑。與長徵中的革命鬥爭相比,新的偉大鬥爭在鬥爭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變化,但鬥爭作為培育路徑則是不可更替的。
第三,長徵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的精神航標。人民的力量只有在正確的統一領導下才能匯聚成強大合力。長徵途中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步形成。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長徵中的紅軍將士無條件地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使全黨全軍凝鑄為一塊整鋼。當前和未來一段歷史時期,我們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突破強國躍升面臨的各種瓶頸和藩籬,亟須進一步凝聚起披荊斬棘、闖關奪隘的中國力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與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是同質同向的,有利於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集起中華民族向世界舞臺中心挺進的磅礴偉力。
記者:近年來,一些人打著「解密歷史」「還原真相」等幌子,以歷史虛無主義為武器,隨意甚至惡意、肆意解構長徵歷史、戲說長徵歷史、消費長徵歷史、杜撰長徵歷史,企圖抹黑長徵豐碑,詆毀長徵英雄。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正本清源,有力澄清了在長徵研究中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對人們的影響。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趙周賢:對於那些誤讀長徵歷史、詆毀長徵英雄的錯誤觀點,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理直氣壯地予以批駁,要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理解長徵歷史。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對紅軍面臨的艱難環境,對紅軍將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進行了多次闡述,這有力澄清了那種否定我們黨和紅軍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錯誤看法。在長徵這場生死存亡的大搏鬥中,紅軍將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演繹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戰爭奇觀。
歷史虛無主義者對長徵英雄及其英雄精神的否定,對於我們中華民族進一步的成長,害莫大焉!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蘇聯正是在一陣陣毀滅英雄的惡潮中轟然坍塌。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自知者英,自勝者雄。」今天,我們弘揚長徵精神,不僅要確保基本歷史事實不被歪曲、英雄不被詆毀誣衊,更重要的是把長徵精神貫徹在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實際行動中。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徵,必須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特別要勇於繼承和弘揚長徵英雄身上彰顯的偉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備戰打仗、改革強軍的一系列決策指示,清醒面對忘戰懈怠這個最大危險,堅決摒棄和平積習和驕嬌二氣,繼承和涵養長徵英雄那種赴湯蹈火的膽氣、一往無前的士氣、所向披靡的銳氣,努力把部隊鍛造成為國家之劍的寒鋒利刃,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使命任務。總之,我感到,當好紅軍傳人,傳承紅色基因,既是對長徵精神的最好弘揚,也是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最好反擊!
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新長徵」,什麼是新的長徵?
徐志棟: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從那時起,「長徵」已然被賦予多重意義。長徵,從一段具體的路程,升華為現實與理想交織的遠徵,成為中國人民最熟悉的比喻之一。而對於用血肉之軀鋪就二萬五千裡徵程的政黨和軍隊來說,長徵精神更是已經永遠融入了生命。長徵之後,歷史翻開了一頁又一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到拉開改革開放的帷幕,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長徵」一次次被賦予全新的內涵。紅軍長徵勝利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波瀾壯闊的偉大長徵,奪取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勝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總書記強調,我們這一代人新長徵,同當年的紅軍長徵相比,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走過的新長徵之路相比,雖然在環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異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開創性、艱巨性、複雜性的事業。當今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面對的嚴峻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道路廣闊而風險猶在,前景壯麗而充滿艱辛。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徵服。在新長徵的徵途上,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努力續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記者:習總書記在闡述新的長徵路時,強調要「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進展,奪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成效,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新勝利」,這是首次將「三個偉大」並列提出,其中新的偉大鬥爭主要是指什麼?
趙周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鄭重宣示:「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理解,這一莊嚴宣示,是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安邦實踐的政治定位,集中表達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以攻堅克難精神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意志和信念。在社會主義中國由大向強邁進的歷史階段,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就是要立足新的更高起點,以敢於鬥爭的革命膽略和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幹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後勁。當今世界,由於受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中國夢不可能輕輕鬆鬆地實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特別要看到,當代中國發展已處於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裡」,我們日益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也日益靠近「世界擂臺」的中心,決勝徵程絕不會一帆風順。在這個關鍵躍升和聚力衝刺階段,奮力一躍,夢想成真;放棄鬥爭,功虧一簣。
我們還必須看到,這場偉大鬥爭的艱巨程度世所罕見,由此給中國共產黨人帶來的嚴峻考驗也世所罕見。它所觸及的諸多矛盾問題,往往是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甚至是矛盾之中還有矛盾、問題背後還有問題。面對錯綜複雜的鬥爭,如何做到既防止顧此失彼,又分清輕重緩急,既抓住矛盾的要害,又擰住問題的癥結,準確把握鬥爭的時度效,能動駕馭鬥爭的主動權,將始終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破解的難題。
記者:習總書記在講話中,非常鮮明地指出,「長徵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光榮的人民軍隊必須永遠繼承紅軍長徵的偉大精神和優良作風。」作為一名軍人,您是怎麼理解的?
徐志棟: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長徵鍛鍊了人民軍隊,長徵磨練了人民軍隊,長徵成就了人民軍隊,長徵開啟了人民軍隊發展的新起點。」在新的形勢下,「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是我軍進行的新長徵。現在,我軍已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但軍隊現代化水平與國家發展和安全需求相比,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前進路上一系列難題需要破解。我們必須像當年的紅軍將士那樣,萬眾一心,奮力前行,在新的長徵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要緊緊扭住政治建軍不放鬆。政治建軍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是無比宏偉的事業,其間充滿艱巨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面對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複雜變化,軍隊政治工作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挑戰和考驗。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永遠做紅軍的傳人,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努力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
要緊緊扭住改革強軍不放鬆。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涉及國防和軍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體制結構,深刻性、複雜性前所未有,難度也前所未有。面對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大力弘揚長徵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抓好改革決策部署的落實。要正確對待利益關係調整,面對機構調整變化、崗位地位變化和進退去留,站在黨、國家和軍隊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高度思考問題、對待得失,展現當代中國軍人的崇高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在改革大考中交出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要緊緊扭住依法治軍不放鬆。長徵路上,紅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不進民宅,不違禁令,公平買賣,救死扶傷,是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走向勝利的。作為新型人民軍隊,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用嚴格的法規、嚴明的紀律建軍治軍,積累和創造了許多寶貴經驗。新形勢下,我軍正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加快戰略轉型,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人民軍隊。軍隊現代化水平與軍隊的法治化是一致的。我們必須大力弘揚長徵精神,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在堅持和弘揚我軍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著力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實現治軍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要緊緊扭住備戰打仗不放鬆。軍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兩萬五千裡長徵中,武器簡陋的紅軍官兵常常處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合圍中,平均三天一次激烈戰鬥。血與火的洗禮,熔鑄出不可戰勝的人民軍隊。當前,我國安全和發展的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周邊熱點增多、燃點降低,海上安全威脅凸顯,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能戰方能止戰。我們必須大力弘揚長徵精神,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思想,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堅持一切建設和工作向能打勝仗聚焦,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記者:習總書記強調「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徵路,必須把握方向、統攬大局、統籌全局,為實現我們的總任務、總布局、總目標而矢志奮鬥。」 總任務、總布局、總目標指的是?三者是什麼關係?
劉光明:總任務指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也就是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的「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總布局指的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也叫總體布局,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也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至於總目標,習主席「10·21」重要講話中沒有明確,但從上下文來看,似應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理解,總任務、總布局、總目標的關係十分緊密。總任務與總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總任務,也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二者是同一。實現總任務和總目標,必須進一步堅持和拓展總布局。我們黨曾先後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黨的十八大又將其拓展為「五位一體」。可以預見,為了實現總任務、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還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記者:習主席在講話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這「三個最」,是習主席在講話中首次並列在一起提出,這有何意蘊?
趙周賢:這「三個最」並列在一起,表明我們黨將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使黨的領導這個保證更堅強、這個特徵更鮮明、這個優勢更突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習主席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次「10·21」重要講話將「三個最」並列到一起,雖然每個最都不是首次提出來的,但「三個最」並列到一起則是首次,凸顯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視和強大決心。
為什麼習總書記這麼重視黨的領導呢?從歷史上看,我國實現由亂到治,靠的是黨的領導。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間,既是中華民族遭遇列強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國各族人民尋求由亂到治的奮鬥史。最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終於實現了由亂到治的偉大歷史轉折。完全可以說,黨的領導是近代以來中國實現由亂到治轉變的決定性因素。
從現實看,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政黨關係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在政權運作方式上,堅持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在協調利益關係上,堅持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顧同盟者的具體利益;在民主形式上,堅持充分協商、廣泛參與。這樣的政黨制度和領導體制,保證了黨的領導是堅強的而不是軟弱的,保證了黨的大政方針能夠在集思廣益基礎上達成最廣泛共識,確保全中國成為「一盤棋」而不是「一盤散沙」。這是把「百國之和」凝聚成「一塊整鋼」、創造「中國奇蹟」的奧秘所在。
面向未來,也只有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中華號」巨輪才有 「壓艙石」,才能闖過深化改革攻堅期、深水區的險灘,駛向「潮平兩岸闊」的新境界。
現在敵對勢力最希望的就是我們放棄黨的領導,用力最多的就是千方百計企圖顛覆我們黨的領導。必須看到,如果離開了黨的領導,「顏色革命」、「和平演變」就必然在國內發生,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可能被打斷,甚至連國家穩定、社會安定都無法保證。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清醒,保持強大戰略定力和政治定力。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系列解讀
之一:習總書記講話強調理想信念 為新長徵樹立精神航標
之二:長徵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
之三:不忘初心的主旋律 繼續前進的新徵程
特稿
80年後憶長徵:偉大奇蹟源自信仰的力量
長徵精神專家系列解讀
之一:理想信念是紅軍長徵創造奇蹟的精神支柱
之二:長徵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時代價值
之三:從長徵精神中汲取強大力量
「你不可不知的長徵知識」系列圖解
(1):兩萬五千裡長徵走過哪些省份
(2):八次戰役戰鬥譜寫戰爭奇蹟
(3):六次重要會議挽救黨和紅軍
紅色後代談長徵系列特稿
之一:朱德嫡孫朱和平:國家強大首先是理想信念強大
之二:賀龍之女賀曉明:傳承長徵精神要學做紅軍那樣的人
之三:黃克誠之女黃楠: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之四:羅瑞卿之子羅箭:跟黨走,是長徵唯一的信念支撐
之五:耿飈之女耿瑩:父親不願回憶湘江戰役不吃湘江魚
長徵故事系列專題
長篇連載《長徵記》
重溫長徵故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