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在順周期行情的推波助瀾下,11月私募機構的備案節奏再度加快。中基協私募基金備案數據顯示,11月份私募機構共備案1857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相比10月1258隻備案量環比大增47.61%。
剛剛結束的11月份,銀行、煤炭、有色等順周期板塊一改頹勢,將上證指數再次推至年內高點,而在這種久違的賺錢效應之下,無論是指數增強類的量化私募,還是價值發現類的傳統私募,都得以迎來一波牛氣哄哄的募資潮。
在其中,指數增強類量化私募產品更獲得渠道方面的追捧。以11月私募備案王寧波靈均投資為例,當月指數增強類產品多達28隻,其中僅在11月19日就備案了11隻跟蹤中證500指數的增強產品。
11月私募備案量環增近五成,寧波、上海多家量化私募居前
在經歷10月份的備案量低谷後,11月私募機構的證券投資私募基金的備案節奏就呈現明顯回升的勢頭——11月上半月備案量994隻,11月下半月備案量雖不及上半月,但也高達863隻。
截止11月30日,11月私募機構在中基協共備案1857隻證券投資類產品,平均日均備案量93隻,相比10月份同期1258隻和工作日均55隻水平均有較為明顯的回升。
具體來看,11月份工作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量最高的一天出現在11月2日,當天總計備案了138隻證券投資基金;此外,11月13日和11月18日各備案了111隻和102隻產品,還有5個工作日備案量維持在90隻至100至水平。
從各家私募機構的備案數量看,11月份備案量居前的私募機構分別為:寧波靈均投資(54隻)、上海景林資產(34隻)、上海和諧匯一(27隻)、寧波幻方量化(26隻)、上海衍復投資(26隻)、北京天演資本(20隻)、上海明汯投資(16隻)、上海聚鳴投資(14隻)。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單月備案量10隻以上的私募機構中,既有前期備案量靠前、近期備案節奏有所放緩的知名私募機構,也有一些新近殺出重圍的私募新面孔。
前者如上海迎水投資(12隻)、北京九坤投資(11隻)和廣州玄元投資(10隻),後者如杭州華軟新動力(14隻)、深圳悟空投資(13隻)、北京實創天成(13隻),顯示出私募機構群體的勃勃生機與活力。
指數收益+超額收益,指數增強類獲渠道追捧
在順周期板塊的推波助瀾下,上證指數11月上漲5.19%,錄得僅次於今年7月的年內第二漲幅,而與此同時,代表成長股的創業板指數卻在11月份收跌0.9%,此長彼消之下,各類私募機構的募資市場的競爭也暗潮湧動。
一邊是銀行、煤炭、有色等順周期類股票的集體異動,一邊是醫藥、消費、科技等成長股的萎靡不振——11月份的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在不少投資人感慨「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同時,部分指數增強類私募卻大放異彩,成為私募市場的低調的「吸金者」。
梳理11月份近兩千隻私募備案數據,備案產品中帶有「指數增強」就多達92隻,其中以中證500指數居多,以11月私募備案王——寧波靈均投資為例,這家量化私募單月備案量達到54隻,其中僅指數增強類產品就多達28隻。
11月19日,寧波靈均投資一口氣在中基協備案了11隻「靈均信芳中證500指數增強」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序號從C期到L期,託管機構均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顯示出券商渠道對指數增強類量化私募產品的熱衷。
圖片:某量化私募機構指數增強產品收益走勢
「在指數整體向上的市場中,指數增強類量化產品既能跟蹤指數賺取指數收益,又能通過一些量化工具賺取一部分超額收益,這滿足了一部分高淨值客戶的剛性需求。」上海一家量化私募合伙人分析稱。
據上述私募合伙人透露,他們主打的三類量化策略——指數增強產品、中性策略產品和對衝策略產品中,今年收益率最高的產品是指數增強產品,前者今年已錄得超50%收益,而後兩者的收益率僅為14%和20%的收益率。
「儘管中性策略和對衝策略的波動率和回撤率均較低,但投資人更願意為高收益承擔一定的波動風險。」他稱,而伴隨指數行情漸漸得到市場認可,各家量化私募機構的指數增強產品營銷也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