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東西不能借?生活中不妨留意

2020-12-08 騰訊網

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人東西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但這其中蘊含的門道也要讓人不得不提防,因為借的好便成了一份恩德,若借的不好甚至會讓親人反目,損人不利己,好心也成了壞事。

過去人常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出門在外打拼多年,攢下一份家底,存了一份家業,一切都得來不易,需好好珍惜。

尤其是在「借東西」這件事上,不妨聽聽古人老話,其中利弊自可知曉。哪三樣東西不能借?古人經驗之談,生活中不妨留意。

過去的三不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三樣東西從不借給外人,分別是房子、刀子以及藥罐子,三樣東西各有寓意。

一、不借房

房子是立身之所,也是根之所在。在古代,房價雖然沒有現代這麼高,但是要想建造一個新房,也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造而不易,自然要好好珍惜,所以一棟老宅往往會有好幾代人住入其中。

在這幾代人眼中,房子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根。遊子背井離鄉,寒冬臘月,每逢佳節,想起親人的笑臉,想起老宅深處的風光,無限感慨,思鄉。

可見,人是念舊的,所以過去的房子也承載了很多東西。另一方面,在過去人眼中建築往往關乎風水,一家人氣運之所在也。

好幾代人攢下的福氣,倘若借給外人豈不是肥水流了外人的田,竹籃打水一場空。故而,房子不能借。

二、不借刀

刀乃利器,鋒刃所嚮往往會帶來血災,帶來人禍。客觀的來說,只是一件工具,自刀耕火種開始,刀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只不過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口的增多,爭鬥、戰亂隨之產生,刀也被賦予了更血腥的使命。

致此,刀也有了主觀的意味。借刀者將刀借了出去,雖然沒有親自參與使用,但也有一份責任。

舉個例子,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對皇帝來說,軍隊就是他的一把所向披靡的刀。

皇帝將刀借給武將,武將用此刀開闢疆土守護家國,那麼,這把刀做了任何事情不僅與武將有關,與皇帝乃至國家都息息相關。責任,莫過於此。

三、不借藥罐

「借藥罐」在民間是存在爭議的,有的地方認為藥罐代表著疾病,將藥罐借給別人,便是將疾病給了他人,是一件損人不利己的壞事。

同時也有的地方人認為藥罐代表著「康復」,倘若有人一直常年患有頑疾,無法康復,家人便會借來他人用過的藥罐,想要借著他人康復痊癒的福氣攻克頑疾。

說法多種多樣,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藥罐子最好不要輕易借予他人,因為藥罐中藥渣殘留的藥性往往很難洗掉的,用藥不同,萬一藥性相衝就是一樁禍事。

就像現在杯子不能隨便亂用一樣,自己用自己的杯子,不僅衛生也可以避免病從口入。故而藥罐關乎生存,最好不要借給他人。

時代的演變,使得舊的道理到了今天也有新的詮釋與說法,過去的「三不借」到今天也有了新的「三不借」。

新的三不借

在今天,新的「三不借」分別是指房子、信用和金錢,房子不必多說,那麼信用和金錢又有何說法呢?

新三不借之信用

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在當代,如果一個人失信,那將會真的難以立足。

一般來說,這主要涉及到對自己信息的保護。剛剛走進社會的很多人都會抱著僥倖的心理,自認為自己了解他人,便將自己的信息不經意間借了出去(洩露了出去),殊不知別有用心者拿到這些信息之後會做出哪些可怕的事。

一位網友因為信息洩露,一天電話接到了一兩百個騷擾電話,這都算輕的。更有甚者,別有用心者會用他人信息去做出一些不法的勾當,這可比過去的借刀殺人更要陰險、狡詐並且狠毒。

一旦東窗事發,信息洩露者連同別有用心者都會受到牽連,正可謂:「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所以自己的信息、信用千萬不可借於他人,關乎責任,更關乎自身的安全。

新三不借之金錢

首先不能武斷的說不能借予他人錢財,因為借錢要看借給的人是誰,倘若是一個信用度很低的人,最好不要借,哪怕是親朋好友也要仔細思量。當然,若是自己的血脈至親,則又另當別論。

借錢,在當代是個很糾結的事,因為金錢本就關乎生存,倘若借給外人錢財,借錢容易要錢難,一個處理不當甚至還會反目成仇。

不划算,也不值得,所以借錢要慎重,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輕易借人錢財。

結語

借東西,借了是情分,不借是本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在借人者和被借者雙方,我們難免會扮演其中一方,無論是哪一方我們都要謹慎對待細細思量,其中玄機盡付於此,望諸君共勉。

相關焦點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那麼哪三樣東西是不能借的呢?
    鄉下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有些俗語雖然看似樸實,但卻非常直白,正是這些簡單的俗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因此,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為人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必須說,老祖宗留下的那句俗話裡有很多智慧。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老人言:「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三樣東西分別是啥?
    有一句老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年輕的時候心高氣盛,長輩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等到自己創到頭破血流的時候,才想起長輩曾經的告誡。在長輩的嚴厲告誡背後,都是蘊含著對子女的期望和希冀,比如這一句「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不知道大家挺沒聽說過。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古人養育子女的成本並不高,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讀些書,沒有條件就算了。家中子嗣較多,意味著有更多的勞動力,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 「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不能借?老祖宗說的話對不對?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會遇到過,比如做飯著急用醬油的時候,但是家裡卻沒有了,做菜正到了關鍵的時候,平常的人都會跟鄰居家借一下。大部分人都覺得借別人東西沒有什麼關係,能別人一把是一把。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其實借東西這件事也是有說法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句話:「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關於更多俗語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本書。老祖宗認為有四件東西不能隨便外借,不然會對自己家產生不利的影響。你知道是哪四種東西嗎?一起來看看吧。第一樣東西:殺豬刀殺豬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殺豬的。為什麼說殺豬刀不能外借呢?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相反,城裡人往往感情冷淡,很多人在同一個樓層生活了幾十年,甚至都沒跟鄰居來往過。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在農村,有三樣東西只能借不能還,你知道是哪三樣東西嗎?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意思是借下別人的東西要早早地歸還,要不然下次別人就不借給你了。不過在農村有三樣東西,借出去後是不需要還的,如果你還回去,主人還會生氣的,下面就來看看是哪三樣東西只借不用還呢?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不借?有何不能借?
    和國外不同,我們在巷子裡遇見鄰居甚至不認識的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問一句「吃了沒」。在社區閒逛的老人,會結伴跳廣場舞,聽戲曲,打牌下棋搓麻將。這親密無間的鄰裡關係都歸功於,我們幾千年來民間的習俗。但是,在老百姓的規矩裡,有四樣東西通常是不能夠外借給他人的,由此衍生了出了一句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哪四樣嗎?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吧。
  • 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4樣?有何講究?
    平日裡家中缺什麼也可向鄰居借。但是古人覺得這四樣東西不能借,究竟是那四樣呢?一、殺豬刀在現在,只有在農村才能見到這種刀。現代化的宰殺方式已經取代了人工宰殺,但是在一些偏遠農村還保留著殺年豬的習俗,所以有殺豬刀也很正常。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反覆品讀這本書,從中去汲取入仕以及處世之道。久而久之,他方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
  • 民間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是哪4樣嗎?
    導語: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會有窘迫的時候,正要用到某個東西的時候,手邊卻剛好沒有,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跟旁人借了。當然,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馬大哈",總會跟你一次又一次的借東西。大部分人認為別人跟自己借一兩次東西沒什麼的,反正遲早都是要還的。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借東西這件事也是有講究的,有些東西看起來無所謂,但借給外人卻會給自己家帶來不利的影響。古人就留下這樣一句民間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你知道是哪4種東西嗎?
  • 俗話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四樣?少有人知
    還有舊時代的人們認為身體的頭髮和肌膚,是父母所給予的,很是珍惜,所以不能輕易毀傷,因此都留著長長的頭髮,女子的長髮在幼童時多數梳成辮子,成親後則挽成髮髻,而男子成年後也是束髮,而清朝後卻要求男子留著長辮子,辮子垂在頭後,肯定是相當不方便的,而且那個時候窮苦人家又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打理長發呢?
  • 鄰裡關係再好,這三樣東西也不能外借,借了容易惹麻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個時候遠水救不了近火,親戚們即使再親也不能像周圍的鄰居那樣第一時間趕過來幫你。所以平時和街坊四鄰處好關係十分重要,但是跟鄰居們關係再好,也不能把這3樣東西借給他們,借了不僅對你們的關係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 「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指的哪4樣,古人為何避諱?
    人在生活中,求人幫忙是常有的事情,借東西更是常見,尤其是在農村,親戚鄰居之間一時短缺,少不了相互幫忙,借東西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一來一往,也是聯絡感情的方式,但是,借東西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有4樣兒是一定不能外借的,老祖宗說,要是借了 家運便會越變越壞。一起來看看吧。其實,這4樣兒都是在古人生活中挺常見的物品:坐床、殺豬刀、拐杖和藥罐子。
  • 「古來三不借,今來三不借」,你知道是指哪三樣東西?外借過嗎?
    現在社會人和人之間的距已經是越來越疏遠了,而在現代社會之中最難的就是關於「借東西」,出門在外難免會遇上困難,如果父母兄弟不在身邊,首先想到的就是身邊的朋友,遇上心地善良的就會幫你一把。所以面對這些問題就有人說「古有三不借,今有三不借,東西不外借,借了家準敗」。那麼這所說的「三不借」究竟是什麼呢?其背後又有什麼含義呢?
  • 古代規矩繁多,就連東西也不能隨便借?有4樣東西借了家會敗亡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人們會被很多規矩所束縛,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在一些大的事情上,都是需要遵循規矩的,就連借東西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去借,有四種東西是絕對不能借的,據說如果借給了別人會家破人亡。那麼究竟是那四種東西呢?
  • 家裡4樣東西不能外借,關係好也不行,特別是最後一樣
    家裡4樣東西不能借給別人,無論誰來借都不行,借了反而成仇人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生活中進行人與人的交往是必須的行為,特別是借東西是避免不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給別人借東西或者別人給我們借東西,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別是應該的。這樣我們在有困難需要向別人借東西時別也會幫助我們。我們在借東西時需要留意,不是任何物品都是可以外借的,特別是以下4樣東西不要輕易借給別人,也不要向別借這4樣東西,關係再好也不行,借了有時候不但起不了幫助,反而會成為仇人。到底是哪4樣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東西能隨便借嗎?古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些?
    尤其是一些小事,比如借個東西什麼的,就更沒理由不幫了。不過中國人向來比較講究,借東西也是如此,有些東西卻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否則容易給自己家裡惹來災禍。古人所說的「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到底哪四種東西是不能隨便外借的呢?
  • 借東西,借?還是不借?
    人生在世,自己哪能事事都如意。總有求人或者被求的時候,總有借人東西或被人借東西的時候。借東西?東西是什麼東西呢?那內涵可就多了,小編今天簡單說幾個吧!借人情人間最難還的就是人情債。不管是家庭上,或者生活中,抑或是事業裡,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張口請求幫助。他人幫助我們的情分,對我們來說就是人情。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 古代的四不借在當時指哪些東西?為什麼說借了家就敗亡了?
    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鄰居之間也經常會互借東西。對於他人有困難時,鄰居伸出援手是十分樂意的,但是在古代也流傳著,四樣東西是無論鄰居關係有多親密也不能借出去的。這4樣東西分別是坐床、殺豬刀、拐杖和藥罐子,到底是為何古人會如此介意這4樣東西借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