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蔡英文當局總是做些令人費解的事情。每每談到兩岸關係,蔡英文都會反覆強調「不挑釁」的原則,實際上不過是裝模作樣,民進黨的一舉一動無不透露出其「臺獨」本質。
1、蔡當局連臺北故宮都要改名嗎
11月26日,有臺媒透露,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若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將從「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是否有矮化問題?此外,一旦改制,名稱是否又會因「去中國化」就此改變?
據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典藏的文物也是世界級的,藏品總數高達70萬件,其中汝窯瓷器件數及質量世界第一。
如果將其併入「文化部」,勢必導致縮編問題,進而影響研究動能,其國際地位也會跟著下滑。
對於這一系列的擔憂,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也發聲,稱希望民進黨當局要「三思而後行」。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不過是想借政治幹預文化,而且關於臺北故宮改名這一事,民進黨當局早就想對其下黑手。
有專家表示,民進黨當局不需要騙老百姓推「去中國化」,否則現在講話、使用的文字都得改,全臺街道名稱也得改、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還得歸還文物,這是何苦呢?
2、又對「文化」下手?民進黨施壓臺軍校改教材
11月27日,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施壓臺軍事院校,要求修改教材,減少「大中國思想」,使臺軍軍人充分了解「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並且,她還宣稱,就有關軍事院校、教材、課程及師資都該以所謂「臺灣意識」為主體。
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是要在軍隊做『臺獨』教育與政治清洗了」。 「還有臉講民主化後的臺灣?現在是民主已死的臺灣,禮義廉恥全面淪喪的臺灣,寧願統一不要民進黨執政!」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吃相難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19年,蔡當局就曾向臺陸軍軍官學校施壓,並對大陸黃埔軍校的校歌頗有微詞,更過分的是,還要求臺陸軍官校把「黨旗」改成「國旗」。
面對如此無理要求,臺陸軍官自然是拒絕,而民進黨當局則耍陰招,一度促使臺「立院」凍結該校部分經費,以作脅迫。
前一段時間,民進黨更是對歷史教科書下手。在其修改的新版歷史教科書裡,中國大陸歷史被大量刪減,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刪改課綱篡改歷史,不僅毒害臺灣青年一代,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還會讓臺灣內部的認同爭議更加尖銳。
3、放煙霧彈?民進黨當局宣稱「已拿到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各方紛紛投入疫苗研發。
民進黨當局也一直想要拿到疫苗。近日,有消息稱,民進黨已有1500萬劑疫苗到手。
11月25日,臺「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宣稱,臺灣首度通過直接與藥廠洽談順利籤約、支付訂金,確定取得1000萬劑新冠疫苗,如果再加上與世界衛生組織COVAX平臺籤約的疫苗數量,臺灣確定握有1500萬劑疫苗。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好消息」,不過,關於何時能在臺接種這些疫苗,陳時中僅表示「沒人知道」。這樣的回應,也讓眾多島內網友產生質疑。
此前,民進黨當局一直寄希望從美國獲得疫苗。當阿扎「訪臺」時,民進黨也十分關心這個問題,只可惜阿扎用「疫苗出來後,將優先滿足美國的需求,然後提供給國際社會」給搪塞了。
之後臺灣想爭取阿斯利康授權在臺灣生產,但是擔心藥廠下單量太大,影響臺灣正常的藥品生產,便放棄了。
前段時間,民進黨當局又大肆吹噓臺灣東洋公司明年最高可取得3000萬劑德國BNT公司的新冠肺炎疫苗,而根據東洋公司宣布,由於部分商業條件未能成就,無法提供有效證明文件,民進黨的採購計劃又破滅了。
因此,如今陳時中如此急切的和島內民眾分享關於疫苗的「好消息」,無非是迫於輿論壓力,提前放出一點消息,好給民眾一個交代罷了。
前臺「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直言,臺灣與德國BNT談判破局代表2021年第一季度取得新冠疫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寄望從世界衛生組織COVAX 取得新冠疫苗,但依照疫苗量產時程表,可能2021年6月臺灣才有辦法拿到,屆時歐美早已打過一輪。
如此種種,只能說明蔡英文當局在「裝睡」,無視民眾不滿的聲音,自顧自的耍花招。只能說,蔡英文當局還悠著點吧,別到了最後不能得以善終!(趙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