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故事:託梁換柱顯龍力,戟挑三英抖神威,寧收兄弟不要美女

2020-12-14 老樂說歷史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今天跟各位聊聊薛仁貴的故事,對於這位大唐名將,民間有著眾多的傳說,對於他的歷史身份和小說對比,老樂此前介紹過多次(比如:薛家將故事:薛仁貴投軍失敗,不是人帥就是名怪,最後成功靠令牌),這裡就不多說了,眼下想從他被神話的開端說起。薛仁貴的神話是什麼呢?其實說起來也沒什麼新意,就是他偶然在一次探地穴的時候,發現了一堆「動物小餅乾」,分別是一條龍,兩隻虎,九頭牛,薛仁貴也沒多想,正好有點餓了,就全都吃了下去,可是這一吃不要緊,他立刻感到身上充滿了力量,原來這「一龍九牛二虎」是神仙給他準備的,吃進去以後,他的力氣就跟這些巨型動物的力氣一樣了,民間常說「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可是在薛仁貴身上還多了「一龍」,可以想像他的力氣有多誇張了。如此神奇的遭遇和神力,現實中當然不可能,但這種神話般地塑造,只是為了突出薛仁貴的本事。

可本事大了,飯量自然也就大了,一般人都養不起薛仁貴,他自己有沒有什麼家產和事業,再有夫人柳氏要養,薛仁貴的日子越來越難,想要投軍,還被張世貴嫉賢妒能,遭到拒絕,薛仁貴實在是沒臉回家,只能漫無目的地四處尋覓一個可以打工的地方,當時的他要求不高,能給自己吃飽就行,可就他這飯量,讓他吃飽的成本比給好幾個人發工錢都多。因此,薛仁貴陷入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困頓中,在這個危急關頭,他偶然來到了樊家莊,正好趕上莊主樊老員外嫁女兒請客,薛仁貴顧不上許多,就去蹭飯了,結果自然是憑藉其飯量,吸引了眾多目光,樊老員外索性求到了薛仁貴頭上。原來,樊老員外嫁女兒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附近的山大王強娶,又惹不起對方,才只能忍氣吞聲。一身好功夫,力大無窮的薛仁貴就算不吃人家的,也會仗義出頭,但問題是,自己窮困潦倒,連個趁手的兵器都沒有,怎麼能跟山賊對抗呢?

這時,老員外想到了,自家有一把家傳的寶戟,因為太過沉重,沒人用得上,已經充當支撐房梁的柱子很久了,也許薛仁貴能用上。原來,這位樊老員外正是大漢開國名將,樊噲的後人。從樊噲的時代,到了唐朝,已經過去了七八百年,他們早已沒有了先祖的神勇,空留著樊噲的兵器實在是浪費,薛仁貴了解完情況後,立刻來了精神,以他的力氣,想得到這把大戟不難,於是便大顯其龍力,獨自託起了整間房的房梁,再由樊家莊的其他人,抽出寶戟,換上正常的柱子,這樣一來,通過託梁換柱,薛仁貴得到了助他成名一生,縱橫疆場的趁手兵器。當然,以秦漢時期的鍛造水平,一把兵器歷經七八百年還能不能用,就不是薛仁貴相關的故事可以討論的範圍了,如果較這個真兒的話,樊噲的後人,也明顯是小說家附會的,更不用說方天畫戟這種儀仗工具,也不可能是樊噲的兵器,這都是小說中特定的簡單套路。

接下來的故事就很簡單了,到了晚上,山賊頭目李慶紅和他的兩個兄弟,姜興霸、姜興本一起來樊家莊接親,面對著這樣的「三英」,薛仁貴大抖神威,毫無懸念地用寶戟先後將他們挑落下馬,這哥幾個非常佩服薛仁貴的本事,與之義結金蘭,並且改過從善,決定去投軍,打算建立一番功業。在有些版本中,薛仁貴的結義兄弟不止這幾人,比如李慶紅還有個兄弟叫李慶仙,以及王新息、王新賀、薛先圖等兄弟,更有一個標準的二將軍周青,但無論多少,這些弟兄都是體現薛仁貴排場的背景人物。

樊老員外一看,薛仁貴給自家幫了這麼大的忙,僅用一桿寶戟做酬謝哪能夠呢?當即決定,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薛仁貴,但沒想到的是,薛仁貴也是當即拒絕,原因很簡單,畢竟自己有妻子柳氏在家苦守,怎麼能幹出這種對不起愛妻的事兒?更何況自己一個媳婦都養不了,怎麼養另一個。如果按照故事的邏輯,薛仁貴就此成為樊家莊的上門女婿,甚至把柳氏接來一起生活的話,他也可保一生衣食無憂,樊老員外也不會拒絕,但是薛仁貴作為大英雄,又怎能接受這種命運?他還是要投軍的,因此,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他感謝了樊老員外的好意後,領著兄弟們再次投軍去了,篇幅有限,關於薛仁貴投軍後的種種遭遇,本文不再贅言。

以上內容,就是薛仁貴託梁換柱顯龍力,戟挑三英抖神威,寧收兄弟不要美女的故事大致梗概,歸根結底,這不過是民間傳言,與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關聯不大,但這些故事並不能因為其虛構的屬性,就否定了自身的價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今天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幸運」經歷的話,能夠像小說裡的薛仁貴一樣,果斷拒絕美女和那麼一大筆家業嗎?

相關焦點

  • 薛仁貴是用方天畫戟的戰神,戰力直逼呂布
    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去徵東。"這首打油詩是《薛仁貴徵東》唐太宗李世民在夢裡被一位白袍小將救下後,告別時給的尋蹤線索。殿上,徐茂公隨口就猜到了謎底,小將該是山西絳州府龍門縣人士,名喚薛仁貴。很可以,魯迅說孔明多智而近妖,這徐茂公更是神了!命中注定要成為傳奇的薛仁貴這時還落魄的很,家裡本來給他留下百萬家私,如果善加經營,做個員外也挺逍遙。
  • 西北地區難度最大的「託梁換柱」施工順利實施
    原標題:西北地區難度最大的「託梁換柱」施工順利實施 6月11日上午11時許,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前的引橋上,一輛輛汽車像往常一樣飛馳而過。而地下,隨著中鐵十七局指揮臺工作人員發出的指令,支撐引橋22號橋墩的四根老樁基所承受的壓力,通過千斤頂,被轉移到了同一承臺四角新豎立的四根樁基上,標誌著西北地區難度及規模最大的「託梁換柱」施工順利實施。   在西安北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上,為了方便列車折返,按照設計方案,緊連地下最後一站機場站西側的,有一段長達261米的站後折返線。
  • 西安城際鐵路機場線「託梁換柱」 施工難度西北第一
    「託梁換柱」的施工方式,就是在既有橋墩下施築託換梁,把原有的橋墩、承臺、樁與託換梁連接起來,使上部的荷載轉換到託換梁上,再通過託換梁傳遞到託換樁上,重新頂起T3航站樓和T2航站樓主線橋,而且被託換橋墩墩頂位移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整個頂起的重量達到3380噸,施工難度和規模均屬西北地區第一位。
  • 評書使戟猛將誰牛?典韋、薛仁貴都一般,這位神勇無敵,千古無二
    評書裡使戟的猛將不少,比如典韋、薛仁貴、薛丁山、呂布等等。評書使戟猛將誰牛?典韋、薛仁貴都一般,有一位神勇無敵,千古無二。《三國演義》中的典韋使「惡來鐵戟」,一對重八十斤,分量不輕也不算太重,勇力也是一般般。
  • 正史上使戟的猛將有多少?沒有呂布
    而《三國志·呂布傳》中雖有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但只是"射戟"勸架而已,呂布用戟作戰的文字記載是一點都沒有。而且,《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方天畫戟"就更是純屬虛構了,因為方天畫戟在歷史上雖然存在過,但屬於儀仗所用,從未出現在實戰中。
  • 中國古代六大用戟的名將,呂布和他的方天畫戟只能排第二
    TOP、3 銀剪戟 薛仁貴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在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 薛仁貴徵東的故事
    民間一直流傳著薛仁貴徵東的故事。薛仁貴則是唐初有名的軍事將領。唐太宗為了收復遼東,統一天下,徵討蓋蘇文弒逆,援救新羅,曾三次出兵徵討高句麗。至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 薛仁貴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虜高句麗王高藏,高句麗滅亡。
  • 宇文成都興隋第一功:抖神威大戰銀槍將,鎏金钂連人帶馬一起挑飛
    看到「宇文成都興隋第一功:抖神威大戰銀槍將,鎏金钂連人帶馬一起挑飛」這個標題,估計不少熟悉隋唐英雄小說故事的朋友,對這個故事了解的程度可能都不深。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在隋唐系列的主線小說中,宇文成都自從第一次登場,就已經被設定為天寶無敵將,隋朝真正的第一,臨時的天下第一勇士(李元霸出世前)。
  • 遼東兇悍將:八個火頭軍圍攻都打不過,薛仁貴帶病一照面就給挑了
    我們說的遼東兇悍將,是評書《薛仁貴徵東》裡,不是歷史中的。歷史上並無此人,所以想研究歷史的朋友可以忽略。《薛仁貴徵東》這部書裡,遼東有幾位悍將,今天說的這位就不得了,薛仁貴手下八大火頭軍圍攻都打不過他,最後怎麼樣?薛仁貴帶病一個照面就給挑了,真如關羽斬顏良一般。
  • 薛仁貴平定叛胡,殺光男子,女俘賞給將士,說:看誰還敢背叛大唐
    中國歷史上,善於射箭的猛將有很多,春秋時代有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漢代有飛將軍李廣,三國時代有能夠射中戟尖的呂布,而到了唐朝,又有射箭藝術令唐太宗李世民也嘖嘖稱讚的薛仁貴。薛仁貴本是平民,雖然武藝高強,卻只能以種田為業。
  • 薛家將五強敵:一位生擒尉遲恭,一位只怕薛仁貴,三位打傷薛仁貴
    《薛家將》是傳統評書,分為《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說的是老少三輩薛家將。在薛家將中,有五大強敵,一位只怕薛禮薛仁貴,一位生擒馬三保、尉遲恭,三位打傷禮薛禮薛仁貴,有一位讓薛禮薛仁貴送了命。
  • 四大用戟高手,薛仁貴呂布不是最強,此人用戟,風雲色變
    和槍,劍一樣,方天畫戟也是一種古代兵器,因為戟上有著彩繪吊飾,所以又稱作畫杆方天戟。方天畫戟較為花哨,實戰中用的人較少,是因為這個武器對於使用者的要求特別高,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幾位用戟高手。郭盛坐下白馬,戟是寒戟銀絞。《西遊記》中的大鵬雄霸獅駝國,法力無邊,他的兵器也是方天畫戟。薛仁貴出身於山西河津縣農家,名禮,天生神力,異常勇武。從應募從軍開始自己的建功立業之路,隨著李世民出徵高麗的時候,曾使用方天畫戟將敵軍頭領斬於馬鞍上。當時薛仁貴一身白袍,手握畫戟,衝入敵陣,高麗軍隊潰散奔跑。後來李世民提升他為右將軍郎將,守衛玄武門。呂布自奉先,武力超人。
  • 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除了箭,他最霸氣的武器是什麼?
    戟,中國古代將矛和戈功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戟按式樣和大小可分為方天畫戟,青龍戟,鉤鐮戟等長兵器,以及雙戟,短戟等。戟一般都是由鋒,援,胡,內,搪五個部分組成。《釋名。釋兵》中稱:「戟有三鋒兩刃,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其援長七寸半,三鋒者,胡直中短,言正方也,刺者著截,直前如截者也。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出人頭地就靠這三個字!
    薛仁貴,唐朝初年名將。他出身於官宦世家,但在他出生不久後,父親薛軌就英年早逝了,所以薛仁貴自幼家境貧寒,以種田為業。成人後,薛仁貴在妻子的鼓勵下應徵入伍,開始了軍旅生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徵高句麗。在一次戰役中,薛仁貴單槍匹馬直取敵軍將領人頭,然後將人頭掛在馬上。
  • 歷史上四大神戟:方天畫戟排第一,最後一個歸薛仁貴所有!
    歷史上四大神戟:方天畫戟排第一,最後一個歸薛仁貴所有! 歷史上四大神戟:方天畫戟排第一,最後一個歸薛仁貴所有!
  • 平遼王薛仁貴如果早生幾十年,他可以排在隋唐十八條好漢第幾名?
    看到「平遼王薛仁貴如果早生幾十年,他可以排在隋唐十八條好漢第幾名?」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喜歡並熟悉隋唐系列主線故事的朋友,有沒有產生過類似的問題。接下裡,就該展開合理的聯想與分析了,如果要拿薛仁貴跟隋唐主線故事中
  • 古代三大功勳戟:一桿戰神戟,一桿狀元戟,一桿威震四夷天下無敵
    戟,是戈和矛合體的冷兵器,從春秋戰國一直使用到清朝,但形制變化較大。戈矛結合的形制,一直持續到秦漢時期,唐朝以後,戟的形制發生了變化,刺擊部的矛沒有改變,格擋鉤殺部的戈有的改為叉,有的改為月刃。到了明清時期,戟基本上與西方的戟形制差不多了,為矛斧結合體。
  • 大唐戰神薛仁貴,在正史裡的汙點!
    薛仁貴影視形象隋唐演義等小說中,薛仁貴是隋唐二代英雄中最為出色的人物。正史中的薛仁貴,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隨後唐軍不斷擊敗高句麗軍隊,與淵蓋蘇文部遭遇,此戰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接連槍挑數名高句麗戰將,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升其為遊擊將軍。
  • 薛仁貴,只打過一場敗仗的唐朝名將,卻因這一敗……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給我們「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傳奇故事。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徵高句麗。
  • 薛仁貴用的方天畫戟是呂布留下的嗎
    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畫戟。唐時薛仁貴就使用這一兵器,歷史中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坑殺俘虜的事件,其中有一件就是薛仁貴幹的,13萬鐵勒人都折在了薛仁貴的手上,薛仁貴手中使用的兵器也因此令敵人聞風喪膽。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和矛,槍等輕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