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是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優秀民間技藝,很多皇帝的起勢有算命的功勞,很多王朝的發展也有算命的功勞,從武王伐紂開始就有用龜甲佔卜吉兇的相術形式,經過歷史不斷的發展,算命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看面相算命,還有看手相,或者請算命的人寫一兩個字進行算命,形式多種多樣,算命的結果也各有不同,在講究科技真理的現代生活,這些迷信手段更多成為人們討一個好彩頭的方式,真實性有待考究,流傳的故事中就有這樣一個神奇的算命故事,兩個一起去算命的舉人,寫了相同的字卻有不同的命運,一時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
科舉考試是古代讀書人的最終目標,每個讀書人寒窗苦讀數十載,就是為了高中狀元,入朝做官光宗耀祖,這是所有讀書人的追求,對於這樣的人生大事,自然有很多學者問卦來預測吉兇,在明朝有這樣兩位結拜進京考試的舉人,在出發之前他們兩人找到同一個算命先生算命,算命先生看到兩位都是讀書人,於是讓他們寫一個字,根據他們的字來預測他們的這次科舉之路是否順利。
姓甄的舉人先測,思考片刻後,這個舉人寫了一個「串」字交給算命先生,先生看後練練恭賀,說算出高中的結果,這個「串」字有兩個「中」,是大吉的預兆。另一個姓賈的舉人聽到之後也想討個好彩頭,於是也寫了一個「串」字交給算命先生,本想聽恭賀的他沒有等到算命先生的恭維,而是聽到他說建議不要去考試,因為肯定會名落孫山,沒有結果的。
這個時候姓賈的秀才不樂意,為何別人寫了一個「串」字就是好的預兆,自己寫就成了名落孫山,認為算命的是針對自己。不服氣的秀才沒有聽從算命先生的話,兩人依舊結拜去考試,科舉的結果果然如算命先生說的那樣,一個高中一個名落孫山,回來的秀才問算命先生為何同一個字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算命先生說,第一個人寫「串」字是自己真心想測字,第二個秀才只是想要模仿他人,沒有自己的付出,從這樣的事情上就看出兩個人不同的處事態度,這樣的態度結合他們的學習,肯定一個人有真才實學,一個人只是濫竽充數,科舉的結果也就證明他們的學習成就和他們的測字表現一樣,一直模仿借鑑他人的那個舉人只能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