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過上好的生活,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好,希望他們出人頭地,希望他們做生意能夠興隆,做事能夠興旺,這是父母的心意期望,我們都了解。那麼有的父母說我不希望我兒子女兒或者孫子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業,只是希望他們平安就好,或者希望他們能夠生活幸福就好,但是如果能夠生意興隆,事業興旺,他們在各個領域上都能做出非凡的成績也是非常好的。
那麼我們說到如果要想實現自己的子孫後代能事業興旺,生意興隆。他的種子是什麼呢?是父母誠實守信。父母誠實守信,跟你的子孫做生利,事業興旺有什麼關係嗎?有直接的關係,有重要的關係。父母都不能夠誠實守信,你子孫、兒女想在他們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那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今天要說一說誠實守信是什麼樣的?我們知道成是真誠,是真的不假,實者不虛,守住信用。「信」看這個字,左邊一個單立人,右邊就是言,就是說到做到心口如一,那麼也就是說不說謊,不欺騙人。對於我們做父母來講如果有這樣的品德,真是不是一天兩天練就的,一定是從小在父母那兒去培養出來的。說謊欺騙人都臉紅,都覺得對不起自己良心。所以說我們講誠實守信是美好的品德。因為一個人誠實,所以說能守信。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五常,仁者愛人,義者巡禮,做事有禮,禮者敬而已,對人有恭敬,智就是用理智,不用感情。有的人一有事情就發火了,這只用感情,有理智就不會發火會,就冷靜,這是理智之信心。信,我們剛才說到一個人誠實才會守信,就是說一個人承諾別人了,或者答應別人的,不用寫合約。真正的君子不用寫合約讀合同,他不會食言的,只要答應,絕對能做到。中國古人,真正的君子是一言九鼎,說到做到。
當然我們現在也有守信用的人,還是不多了,那是真正良好的美德。而我們現在有些不守信用的人,就是籤合同、法律公正。該失言還失言,該不守信用還不守信用。我們現在知道很多人做生意,不守信的原因就是因為源於從小沒人教啊,把利益當成第一位,把信用當成第二位,只要有利可以不守信用。我們知道這些現象是傳統文化失教的原因。而一個真誠實守信的人,他視信譽如生命,即使失去生命他都不失信。這樣的人他在小的時候,在家裡一定是對媽媽,對爸爸媽媽不撒謊,不欺騙。養成了習慣之後,長大就是做事情,不管是對工作對人對事都不會有欺騙,誠實守信。這樣人品做生意,那他是絕對會做的好,做的興旺。為什麼呢,對產品質量保證絕對不會誇大其詞,說自己的產品好好到什麼程度不會誇大其詞,另外他的價格也不會虛高,也不會欺騙客戶,他是童叟無欺,買賣公平,貨真價實,承諾別人絕不會因為利益的關係,而失去承諾。誰不願意跟他做生意呢?誰不願去買他東西呢?他的所有賣的產品都是貨真價實,都不摻假的。日久天長,他的客戶越來越多,不用是諂媚巴結客戶,絕對會有很多客戶上門去購買,這人做生意他絕對會興隆的。
古人守信的例子很多,因為古人有教育,從小父母教育的好,做的好,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深,所以說古人守信用的人很多,我們來學習經典當中有一段故事:從前有一對朋友,兩個人非常要好。但是他們住的地方距離很遠,他們見面相談甚歡一見如故,非常要好。他們相約十年之後在某某地方某某時間再次見面,過了十年,其中有一人去赴約之前跟他妻子說:「我要去會我的朋友,他妻子:「說十年都過去了,他能來嗎?」他在與這幾位朋友接觸當中知道他非常誠實守信,在交談當中彼此人格的魅力,深深吸引雙方,他們都非常珍惜,他對妻子說不可能不來的,他是守信之人,所以說他去赴約。到了那個時間,他是先到一步,後來另一位真是時間剛好到就見面了,十年沒見面了,他們在一起非常高興,把酒言歡,共述友情。
看到這段故事之後,我們清楚地看到古人彼此之間信任到什麼程度,這對我們觸動非常大。我們再舉個例子: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知道,貞觀之治實行到了第四年,他有一天到監獄裡去探監,看一看監獄裡這些受刑人員的情況。因為治理國家當中一個社會裡,犯罪的量多少,也標明了治理國家的程度好壞。古人有治理好的,治理好一點就什麼呢?刑罰不錯,就什麼就是刑罰用不上。什麼原因?教化的好。貞觀之治在我們歷史上非常著名,有很多學者對於這段歷史有很多了解,有很多高的評價,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志士應該說好的最顯著的一段時間。我們中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治,成康之治是在周朝,還有文景之治是在漢朝,另外就是唐朝的貞觀之治,當然後來的也有清朝的康乾盛世,這都是歷史上的大治。那時的民風可以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刑罰無錯。
貞觀之治幾年之後,李世民到監獄裡視察,看到大概有三百零五位要被處決的,他看到這些即將死的人,他也心生憐憫,這些人一看皇上來了,都很歡喜,當時他就問這些受刑的人:「你們有什麼要求,有什麼想法?」
很多受刑人說想念父母妻小,有的痛哭流涕,當時李世民也心生慈悲,就下了個決定,讓這些死囚全部回家探望父母妻子孩子,來年秋天送死問斬。(中國古人非常有智慧,他們就是在處理受刑人員被殺頭的人時,都選擇在秋天,不在夏天更不在春天,為什麼?春天是生發萬物生發之機,不能動殺戮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個春天生發之機,你要殺人會觸犯天心),當時唐太宗下了這個命令之後,當時官員非常著急,因為這些都是罪大惡極之人,如果放他們回家之後,他們一旦在不回來,就等於放虎歸山,給社會造成了危害,官員擔心。但是李世民說:「我們要相信這些人,人都有人性,他們想父母,想家人,我們都有家人,他們雖然犯了死罪應該殺頭,但是他想妻子想父母想妻子想孩子也是真心流露。」因為李世民明白這些人雖然是罪大惡極,但是有人性有人心,他們想親人,說明他們在這裡經過反省,人性的善心出來了,當時李世民決定放他們回家。
三百零五名犯人回家了,到第二年的秋天,只有一個人到那個時間沒回來,有幾個死囚犯氣得夠嗆,說這個人沒回來太可恨了,皇上朝廷對我們那麼仁慈,讓我們看父母看家人,我們再不守信,我們不是人,當時李世民說再等等再等等,大概過了一個時辰,就看著有一個牛車晃晃蕩蕩過來了。到跟前兒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個人走到半道,病重實在走不了,沒有辦法花錢僱個牛車自己回來了。當時李世民見到這一幕,很受感動,看到這些死囚全部回來了,沒有一個中途逃亡的,非常感動,當即就下命令把這三百零五名死囚全部釋放。為什麼釋放,他說這些人如此守信,他回去一年在家裡生活,看父母看到妻子,看著孩子享受天倫之樂,他們很感激呀。雖然是犯了死罪,但是他們有人心有人性,他們還要回來,要知道要受死,但是他們感恩皇上,感恩朝廷在唐朝有這樣一些規定。因為李世民非常仁慈,他知道人死後不能復生,所以說非常謹慎,殺人非常謹慎。那麼這一些都是板上釘釘的,確實死有餘辜的,而這些人經過的這種仁慈的行為觸動人心的善,使這些死刑犯真正恢復了人性,他們都回來了,李世民講你們犯罪,你們受刑罰,因為是你們犯的罪,犯了死罪,現在你們變好了,變成有德的人,所以李世民當時就把這三五三百零五名死囚全部釋放回家。當時這一決定在史書上有記載,叫生死之約。這就是人家誠實守信的樣子,我們看這段記載都是深受感動。我們也常常用這段記載這個這段歷史去告訴大家人性本善,守信用是人之本性。
現在為什麼不守信了呢?原因是沒有教化,古人這個死囚都受到教化,都守信用,我們現在不如古人的死囚。我們就知道,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就有福報,有福報就會福及子孫。我們也知道現在很多生意做大的人,都非常講究信譽,如果不在守信上下功夫,想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知道一個人品德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跨國企業,你看他的產品出現了問題,好多跨國企業、汽車行業,這個昂貴的東西都召回,這是講信譽啊。我們也知道現在有很多平臺,這個平臺就是靠信譽而建立的。如果沒有信譽,這個平臺不存在了,我知道這都是要守信。真正的一個企業家,一個做事業人,靠欺騙客戶說花言巧語,把你的產品說的那麼好那麼完美。但是人用了之後沒有那麼好,時間久了,受到了人們的質問,你以後再做什麼,不相信你了。
今天只講好的品德給兒孫帶來的好處,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做父母的有良好品德誠實守信。那麼在他教育孩子當中,孩子面前,他要求孩子必然要誠實守信,自己的孩子不誠實不守信,他堅決容納不了。現在有些父母看孩子偷東西,撒謊不以為然,說長大就好了,可是長大更嚴重了。所以說這一點我們不要忽視。好的品質一定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守信於人,事業發展順利。什麼叫事業?比方說我們做傳統文化研究會這是事業,發展事業都是於自己的利益沒關係,都是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有益於大眾的叫事業。而我們現在說的事業只是自己的一個職業而已,或者自己的買賣,或者自己的事情而已。如果我們做生意賺錢,盈利牟利不是為了自己享受,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慾。是為什麼呢?為社會,為國家,為大眾而建立企業,這也叫實業。關鍵看我們什麼樣的理念,什麼樣的行為,這個是道德標準,這是判定我們是否是事業的,衡量的標準就是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社會大眾而做的事都叫事業。
我們知道做事業只要守信,一定會有很多人來跟你幹,那你事業必成,因為做事業靠人,我們這些人做公益事業能夠做起來全是靠著很多跟我們有共同理念,共同善心,共同願望的人幫助我們。
我們這要用一生做公益,絕對不以傳統文化來牟利,這是我們的宗旨。因為我們知道公益是我們的生命,我們一定要做絕對不食言。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捨己為人。如果我們在這裡夾雜著利益在,那麼就是對於傳統文化應該說褻瀆。當然有些機構收錢,這也是能夠理解,因為他要生存和維持下去,因為他沒有產業。如果有利於更多人,我們希望幫助更多人。
總之做事業要想興旺,必須要有人格魅力,最大的魅力就是守信,就需要誠實,不需要不撒謊,這就要從小來學習來培養。那現在我們年齡大的,我們養成很多壞習慣怎麼辦?開著現在開始守信用,不管我們吃多大虧,我們損失多少。我只要承諾於人的,我就要做到絕不食言,這就是道。你守住道就有福報。真正吃虧的就是說話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總是反覆無常。有福報才能夠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別人會積累更大的福報,增長自己的德行,有德行有福報了,才會使自己能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