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吐真言:真想解散家長群,尤其是班上家長有這三種行為

2020-12-18 幼兒園全攻略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當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家長的手機軟體和消息就多了起來。

尤其是今年疫情發生後,家長們被強制下載眾多打卡和網課軟體後,每天家長可以說是從早到晚都有任務和要求。

家長一會兒不看,手機各種軟體就是紅色的99+。

隨著開學後,打卡的工作量減少,孩子也終於不用再上網課,可算恢復了正常。

但在幼兒園家長群的使用,還是一如既往的頻繁。

一個家長群,班上要是有30幾個孩子,可能群裡就有六七十個成員。有時候不僅孩子爸爸媽媽在群裡面,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在。簡直就是個「大家庭群」!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教育中,家園共育是相當重要的。老師和家長需要保持密切和有效的溝通,相互了解孩子在園在家的情況。促進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各方面能力得到進步和提高。

在家園溝通的方式中,有上下學當面跟老師溝通,有家園聯繫欄,有家園聯繫冊。

當然了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化的高度發展,微信家長群也成為了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重要溝通方式之一,方便了很多家長和老師隨時諮詢和解答。

可微信家長群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家長喜歡認為家長群方便了家園溝通,有家長厭煩認為家長群是攀比群廣告群垃圾群。

而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對於家長群更多的是無奈和抵制。以至於很多公辦園,都沒有建立家長微信群。

因此孩子幼兒園有微信群的家長,一定要珍惜,多利用微信群好的一面。

家長在班級群裡可別有這三種行為,否則給自己添堵給老師添麻煩,說不定哪天家長群就被老師解散了。

第一種行為:群裡「圍攻」質問老師

家園之間出現小誤會和小摩擦是難免都會發生的事兒,但一旦家長將解決的方式選擇了在家長群裡詢問和溝通,那麼小事就變大事了。

經常會有家長在群裡各種質問老師,並且都是些還沒有了解實情就妄下結論的事情。這讓班上老師很懵逼,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一個家長一開起了不好頭,接著好幾個家長跟風打堆堆,抱團對老師進行「圍攻」。當老師發現卻錯過了開頭,想要再解釋,已經來不及了,質問老師的家長刷刷的發消息。

抱團「圍攻」老師,事情就能得到解決嗎?很明顯不是的。

因為當老師挨個打電話了解情況時,跟風的家長也不開腔了,說沒事呀挺好的。

略略建議一:

班級家長群的主要功能的,方便老師傳達通知和消息。真的是不太適合家長在裡面反應孩子個人的問題。一是要保護自己孩子的隱私,二是別給老師添過多的麻煩。

家長用質問的語氣在群裡說話就更不好了,一群家長「圍攻」老師就更不應該了。

一個家長群,幾十個家長,老師真的無法應對過來。

所以家長有關於孩子在園的疑惑和問題請私信老師了解和解答,這樣老師真的會很感謝家長您的。

同樣也請其他家長不在群裡跟風,哪怕您有相同的問題,也是私信老師,這是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種行為:發與孩子教育無關的垃圾信息

當家長群被投票、砍價、遊戲的垃圾消息佔領,家長群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初衷。家長群是用來方便家園溝通聯繫的,而不是來發垃圾消息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園老師家長群只讓孩子父母加入,有些老人家用智慧型手機,動不動就愛轉發一下沒有科學依據的標題黨文章或者連結到家長群,還語音告訴老師遵照學習。

無論老師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只好將老人踢出了群。

在家長群裡不光別發垃圾信息和連結,也儘量別討論與孩子教育無關的事情。

有些家長喜歡在群裡炫娃秀娃,不知道到底是在炫娃還是在炫富。今天哪裡去旅遊了,明天又去哪裡消費了。

家長群不是秀場,也不是你的朋友圈,其他家長不想了解你的日常生活。你覺得你的孩子最好看,可別的家長也同樣只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才好看。

略略建議二:

家長可以在家長群裡,探討孩子教育,分享育兒經驗,但其他的與孩子教育事情無關的就別發了。

越來越多的老師設置班級群只允許群主發言,進行重要事情的通知,其實都是被逼無奈。

那麼咱們家長,還班級家長群一片寧靜,只談孩子教育不談其他。

第三種行為:家長群裡產生糾紛和吵架

孩子們之間相處,打打鬧鬧再正常不過了。

往往是前句剛吵完打完鬧矛盾,後句又能重歸於好一起玩了。

可在家長們看來,孩子們的打鬧是大事!那是攻擊性的行為。

不是你家孩子欺負我孩子,就是班上老師偏袒別人家孩子。

而家長回家聽到孩子說出的不那麼準確的話時,由於克制不了內心激動的情緒,就直接在家長群裡爭鬥了起來。

「你家孩子又打我家孩子了!你家長怎麼管教的。」

「我家孩子怎麼打你家孩子了,明明是你家孩子惹我家孩子。」

兩個家長產生糾紛,直接群裡吵架甚至對罵,其他家長要麼吃瓜要麼勸架,老師連忙電話詢問事由。

解決問題了嗎?其實根本不用解決啊,孩子第二天還是一起玩一起鬧。

略略建議三:

孩子間的矛盾,不是家長的矛盾。孩子們有自己相處的方式,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矛盾,更別在家長群裡因為孩子的事情產生糾紛和吵架。

家長群是溝通的平臺,不是吵架爭論的平臺。

實在是有問題,家長可以電話老師,老師來協商解決。永遠不能指望線上就能解決問題,最終都要當面對話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得到良好解決。

那麼何必在家長群裡大動幹戈呢?

在2018年,教育部就宣布禁止小學教師微信和QQ對學生和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因此家長群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沒有了。而在幼兒園,孩子雖然沒有家庭作業,但少不了親子作業和各種通知和消息。

所以家長群對於幼兒園來說其實很有必要,如何正確使用和利用幼兒園微信家長群,是幼兒園老師的必備技能,掌握使用微信群的管理策略才能更好的進行家園互動,才能得到家長的認可。

家長也要合理運用家長群的平臺,不給自己添堵,也不給老師添麻煩。這樣家長群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幼兒園班上有家長群嗎?你是什麼態度呢?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析討論或吐槽。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關注;不忘初心,感謝點讚評論。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相關焦點

  • 尊重都是相互的,有這三種行為的幼兒園老師,不會受家長的喜歡
    想要得到家長尊重,首先就要嚴於律己。因為尊重都是相互的,有這三種行為的幼兒園老師,不會受家長的喜歡!第一個行為:收禮拿好處教育應該是最純粹的,不容得一點玷汙。在幼兒園的教育,就更應該單純和簡單。咱幼兒園老師面對的是一群乾淨得像一張白紙的孩子,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班上的孩子。家長送禮給老師,家長的意思很簡單,想老師多關照自己的孩子。老師本該平等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因為家長的送禮,老師教育的天秤都垮了。收禮要麼沒有,要麼就不止一次停不下來了。
  • 大連一幼兒園發九條家長群群規:切忌對老師奉承拍馬
    經歷了暑假的「休眠期」,最近一段時間,家長微信群又活躍了起來。本周一,於女士的小女兒就要上幼兒園小班了,日前,針對將入學的小班小朋友家長群,該幼兒園發布了九條群規,引發家長的思考:該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出現在群裡?家長群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不少家長感到既無奈又好笑。
  • 幼兒園老師誤把信息發家長群,解釋過後,家長們的反應太現實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那真的是十分微妙,一個班上的老師就要管幾十個孩子,而很多父母都希望老師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多點關注,因此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著要「照顧」老師。
  • 男家長怒懟老師:「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原本家長群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間的溝通,但卻漸漸演變為「誇誇群」。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長們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 幼兒園家長微信群九條群規引熱議 切忌向老師奉承拍馬
    ­  半島晨報9月3日報導,經歷了暑假的「休眠期」,最近一段時間,家長微信群又活躍了起來。本周一,於女士的小女兒就要上幼兒園小班了,日前,針對將入學的小班小朋友家長群,該幼兒園發布了九條群規,引發家長的思考:該以一個怎樣的姿態出現在群裡?家長群存在的種種問題,讓不少家長感到既無奈又好笑。
  • 失控的家長群:老師隨便一句話後面幾十條「謝謝」
    陳女士透露,班內有位家長每天會固定在午飯時間發「非常感謝老師對孩子的照顧,深表感激,老師辛苦了」等類似的消息,老師一開始還會回復,後來也不再出聲,「不少家長私底下悄悄吐槽她這行為」。除了「表謝意」刷屏,有的家長還經常曬娃求關注,其他家長也是敢怒不敢言。
  • 家長群裡的恩仇記:老師一聲令下 家長「爭寵」
    林麗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新換了班主任,鄭老師。與之前的班主任不同,鄭老師不願加入班級的家長微信群,只跟林麗一人互加了微信好友。老師每天把各種通知、提醒、圖片發給林麗,然後讓林麗發到家長群中。 自從轉發了新班主任的第一條微信起,原來在家長圈中頗受歡迎的林麗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我被其他家長孤立了。」
  • 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拍照發家長群,家長:你的師德呢?不配當老師
    一直以來,家長群,總是充滿了話題和熱點。雖然家長群必不可少,在這個平臺上,老師和家長,可以直接面對面溝通,布置作業,及時通知家長相關事宜。但是呢,恰恰也因為交流方便,家長群,也會成為老師和家長們「爭吵」的地方。時常,會有一些家長,跟老師因為學生的事,發生「劇烈」的「摩擦」,一言不合,就開始相互指責。這不,前段時間,就發生了一件事,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睡覺,老師呢,一氣之下,沒忍住,就把這孩子上課睡覺的照片,給發到了家長群裡。
  • 家長群要解散?教育部已明令禁止讓家長批改作業,並做出最嚴規定
    當然,也可能老師就不再批改了,只是翻看一下家長批改和學生的錯題訂正,以了解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這一舉動,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但是長久以來給很多家長造成了困擾。很多家長並不具備這樣的時間或者說能力,能完成老師布置給自己的「作業」,更多的家長是不解:為什麼批改作業這種本屬於老師的分內工作,卻轉嫁給了家長呢?
  • 幼兒園定群規:嚴禁發廣告求拉票、奉承拍馬,老師很尷尬
    大連的於女士,最近女兒就要上幼兒園了 針對將入學的小班小朋友家長群, 該幼兒園發布了九條群規 ...>於女士將該群規分享到朋友圈,她說:「看過的家長都說贊,尤其是『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十分有必要。
  • 家長群裡的這類家長很惹人厭,他自己卻毫不知情,還引以為傲
    新書包、新文具樣樣置辦妥當,就盼著孩子上學後成為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家校共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好地促進作用。隨著微信的普及,「家長群」已成為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橋梁。作為家長群裡新成員,怎樣做才會迅速地融入班級的大庭中,給老師留下好印象,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呢?
  • 家長群裡的這幾種家長,最被老師反感,別不以為意還沾沾自喜了
    這樣的方式非常方便與快捷,老師的直接通知會非常準確,只要家長認真看,就不會出現差錯,並且家長如果有什麼疑問也能及時聯繫老師,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為了一句話,還要特意打個電話。而家長群方便是方便,但是有些家長的所作所為,其實真的是非常的討厭,讓老師和其他家長非常的反感,但是也無奈,畢竟是學生家長,也不能踢出群。
  • 家長群「變味」鬧上人民網,家長:我想退群,又怕耽誤孩子學習
    甚至上了央視報導,以及人民日報也對這次事件有了側面的回應。 稱現在的家長群已經開始變味了,現在的班級群成為了家長們的「壓力群」。 壓垮一個當代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就夠了,那位退群的家長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 幼兒園老師把孩子午休照發到家長群,父母們怒斥:必須給個說法
    每天幼兒園的老師們都會在群裡分享孩子們的日常照片,因此李先生也能輕易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這樣一來更堅定了他繼續選擇這個幼兒園的決心。不過好景不長,在某天上午女兒班級的家長群裡卻炸開了鍋。午飯間,看到消息李先生才突然有了晴天霹靂的感受。
  • 幼兒園老師曬午餐照,家長一眼發現貓膩,這隻「蟲子」是加餐?
    孩子3歲以後就要上幼兒園了,本以為這是媽媽們的解放,但媽媽們不知道的是孩子上幼兒園後的「糟心事」也不少。 前兩天糖媽的閨蜜,就和我說了一件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糟心事」,原來是幼兒園的老師在家長群裡發了午餐照。
  • 家長群裡老師一說話,家長就跟接聖旨一樣,你們的家長群也是嗎
    剛看到一個群友發的帖子,說起自己是一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班上的家長群裡,每天信息量幾百條,之前她沒有靜音,整天滴滴滴滴的,現在她把家長群靜音了,但是又擔心老師發啥重要的事項自己漏掉了,也經常要拿起看看。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10月13日,浙江還有一所學校,為了迎接檢查要進行大掃除,要求家長自願參加打掃。一位家長因為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斥:你不配做老師
    然而這種學生上課睡覺的行為,對老師們來說卻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學生睡覺的行為不僅會擾亂課堂紀律,而且還會打亂老師的上課節奏。為了制止這種行為,很多老師都會用手機把學生睡覺的圖片拍下來發給學生家長,讓家長自己來管教這些上課睡覺的孩子。然而老師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某些家長不滿,甚至還引發了網絡熱議。
  • 進群就「約法三章」,家長群的「生存法則」你怎麼看?
    新學期開學以後,許多家長發現,沉寂了幾個月的家長群又活躍了起來,除了老師發的通知之外,還有幼兒園群裡各種打聽孩子狀況的,小學群裡問作業的,以及教師節時刷屏祝老師節日快樂的……一時間好不熱鬧。不過也有的家長認為家長群應該建立群規,不能想發啥就發啥。
  • 班主任直言:家長群裡這「3種家長」最討人厭,第一種尤為惹人嫌
    那位家長表示李老師並沒有履行監督的義務和責任,要到學校去投訴李老師,頓時李老師有苦說不出。不過由於是在家長群裡,所以其他的家長也站出來為李老師說話,表明要看一下孩子的傷口照片,不然隨意指責李老師也是讓李老師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