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成了臺北電影獎贏家,還有幾部片你也值得看

2020-12-19 好奇心日報

第十九屆臺北電影獎頒獎禮 7 月 15 日晚間在臺北中山堂舉行。先前就受到不少人關注的《大佛普拉斯》,不負眾望成了本屆大贏家,一共拿下五個獎項,包含最高獎項 「百萬首獎」 以及最佳劇情長片等獎。

《大佛普拉斯》是黃信堯的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過去他所拍攝的短片《大佛》。這次拍攝長片,依舊保留了過去一貫的黑色喜劇風格,並以此描述社會底層人的生活中遇上的一些荒謬事件。

不少臺灣影評人看後皆表示這是一部深具臺灣本土與草根性的重要作品。

《大佛普拉斯》電影劇照

而評審團給《大佛普拉斯》的得獎理由是,」導演黃信堯拍攝紀錄片十餘年,在首部劇情長片裡帶入他紀錄片慣用的風格,充滿自信和詼諧地處理自己土地上的故事與情感。」

2011 年黃信堯曾以紀錄片《沉沒之島》拿下當年的臺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與百萬首獎,也就是說,今年是黃信堯第二次拿下臺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

擔任臺北電影節主席的李屏賓,先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結果完全符合臺北電影節支持創新的目的。臺北電影獎今年共有 293 件作品報名,40 部作品獲得提名,其中新銳導演的作品佔了 50% 以上。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

今年的最佳導演頒給了短片《野潮》的導演呂柏勳,這是他在學時期所拍攝的短片作品。評委惠英紅強調,與其他導演在市場上所能獲得的資源相比,她認為更該發揮此獎項的精神,鼓勵一個剛出頭的導演。

而本屆評審團主席田壯壯,會後受訪則補充對於呂柏勳的讚賞,」我覺得他非常有才氣,可能你不一定喜歡一部電影,但同樣都是幹這行的,就是感覺得出來他是不是有才氣」。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

除了在獎項數上表現亮眼的《大佛普拉斯》,,這次也拿了四個獎項,包含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以及最佳攝影。七月初剛獲得第十一屆 FIRST 影展提名的黃熙導演《強尼.凱克》

尚未有任何作品的黃熙導演,之所以在作品上映前就能獲得如此大的關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過去在侯孝賢導演團隊底下協助拍攝電影,首部長片作品也獲得了侯孝賢團隊資源的幫助。

有些人認為,相較於其他新銳導演,黃熙的製作團隊已經相當資深。對此,黃熙在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訪問時,也說明自己一概接受大家的批評指教,畢竟他自認在電影這條路上,確實受到侯孝賢影響極深。

在得知獲得最佳編劇獎時,黃熙激動地說:「我最要感謝的人真的是曹媽媽,她在我人生低潮時鼓勵我去寫點故事」,而這個黃熙口中暱稱為「媽媽」的人,正是侯孝賢的夫人曹寶鳳女士。

《強尼.凱克》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說出故事劇情的電影,導演黃熙將鏡頭鎖定在臺北市裡幾種不同生活樣貌的居民,試圖傳達出人與都市之間的微妙情感。

關於這點,就連黃熙自己也認同,他對我們說 」我的故事,其實沒有想過結構性,這部分可能受到侯導的建構,我不是在寫事,而是在寫人」。

除了故事,在導戲上也是承襲了侯孝賢的導演方法 「我基本上不喊 action 和 cut ,主要就是希望不要讓演員們感覺在演,而《強尼.凱克》的故事很大一部分都是拜演員所賜。」

擔任本屆評委的編劇梅峰,會後受訪時說,「《強尼.凱克》在創作上沒有模式化,也沒有靠近商業類型,我們更看重他的自由感,以及對日常生活的觀察,這是我覺得他要勝出的原因。

梅峰也認同《強尼.凱克》的確會看見侯孝賢的影子。但他進一步補充,更多時候,看到的是臺灣新電影在創作上的自由度。「臺灣新電影就是一種自由感,敘事的自由,表演還原現實生活的細節,生動性,這些都是臺灣新電影美學我們所辨認出來的東西 」。

至於,今年的最佳紀錄片則是頒給二月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同志紀錄片《日常對話》,這是由黃惠偵導演所執導的紀錄片,改編自短片《我和我的 T 媽媽》。

此前,,就說過這部片的生命歷程,在許多時間點上,都與臺灣婚姻平權的進展巧妙地搭在一塊。黃惠偵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

今年 5 月 16 日是臺北電影獎公布提名名單的日期,過了一周的 24 日的下午,臺灣在婚姻平權的進展上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或許就如同黃惠偵先前所說的,「好像這件事(電影)同時好像也有某種意義,就是對於同志議題這件事上」。

以下是本屆臺北電影獎完整獲獎名單

百萬首獎:《大佛普拉斯》

最佳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

最佳紀錄片:《日常對話》

最佳短片:《鹹水雞的滋味》

最佳動畫片: 《關於他的故事》

最佳導演獎:呂柏勳 /《野潮》

最佳編劇獎 :黃熙 /《強尼.凱克》

最佳男主角獎:吳慷仁 /《白蟻-欲望謎網》

最佳女主角獎:尹馨 /《川流之島》

最佳男配角獎:黃遠 /《強尼.凱克》

最佳女配角獎:劉引商 /《順雲》

最佳新演員獎:瑞瑪 席丹 / 《強尼.凱克》

最佳攝影獎:姚宏易 /《強尼.凱克》

最佳剪輯獎:賴秀雄 /《大佛普拉斯》

最佳配樂獎: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

最佳美術設計獎:趙思豪

媒體推薦獎:《再見瓦城》

觀眾票選獎:《徐自強的練習題》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詹宏志

題圖與內文圖片皆來自臺北電影節

相關焦點

  • 第54屆金馬獎落幕 《大佛普拉斯》拿下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圖源自網絡華龍網11月26日1時訊(記者 周曉雪)25日晚,第54屆金馬獎在臺北落幕。最終,《血觀音》拿下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大獎。片中的兩位女演員惠英紅和文淇,也囊括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大獎。黃信堯導演的作品《大佛普拉斯》奪得了最佳新導演等5項獎項成為最大贏家 。《嘉年華》導演文晏從一同入圍的兩位女導演張艾嘉和許鞍華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 金馬獎揭曉 《大佛普拉斯》等臺灣電影成大贏家
    據臺灣《中國時報》11月26日報導,2017年除《大佛普拉斯》「法力」無邊,《血觀音》表現也亮眼,拿下劇情片、女主角、女配角三大獎。陸港電影亦表現強勁,《老獸》囊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劇本、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擺渡人》則獲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三項獎。
  • 《大佛普拉斯》 :展示人性「荒謬」和「荒誕」 更新臺灣電影面貌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西媒稱,黃信堯執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大獲成功,令他成為臺灣電影界的新星,得到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國際導演的肯定。據埃菲社2月6日報導,黃信堯1973年出生於臺灣重要文化中心臺南市,2014年他的短片《大佛》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當時擔任評審的導演鍾孟宏看中其獨特的黑色幽默與臺灣生命力,主動提議將其發展為長片。鍾孟宏也為該片擔任監製。
  • 《大佛普拉斯》:一部值得一看的黑白電影
    《大佛普拉斯》最被討論也較受爭議的,是導演黃信堯貫穿全片的旁白。導演在這裡扮演了「弁士」的角色。我用「扮演」這個詞,是因為「弁士」是要在電影院現場做個人解說的人,本片實現的效果是讓我們感覺到導演在場,其實並不在。
  • 電影鑑賞:《大佛普拉斯》這是一部讓人看到脊背發涼的電影
    有點像金句,很適合豆瓣電影短評人,或者寫上電影日曆。整部電影還沒有開始出畫面,黃信堯的聲音就跳了出來,打擾觀眾講歹勢。畫外音是《大佛普拉斯》在黑白影像、行車記錄儀以外,電影更重要的一個技巧形式。它看起來,並不是因為劇情無法銜接,乾澀需要潤滑,而是導演有話說。
  • 《明月幾時有》成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大贏家
    新華社香港4月15日電(記者 丁梓懿)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15日晚在香港舉行。《明月幾時有》成最大贏家,包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最佳美術指導5項大獎。    今年女性影人的成績頗為矚目。
  • 豆瓣日曆 2020年10月6 日《大佛普拉斯》
    今日主題影片:《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英語:The Great Buddha+)是一部2017年的中國臺灣電影,由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自編自導,並由莊益增、陳竹升、戴立忍、陳以文、納豆、張少懷、丁國琳與雷婕熙主演。
  • 這個年度神片,《大佛普拉斯》的電影,在臺灣連續放了一個多月了
    《大佛普拉斯》黃信堯指導2017年上映的作品,電影成為第54屆金馬獎最大贏家,五個獎項五個提名,並獲得第37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影片的名字源於導演之前拍攝的一部短片《大佛》,拍成長篇之後就是普拉斯啦,很隨意對吧,就像它隨口飆出的黃腔和葷腥一樣
  • 亞洲電影大獎 古天樂首奪最佳男主妖貓傳成大贏家
    亞洲電影大獎 古天樂首奪最佳男主妖貓傳成大贏家 日本導演石井裕也憑藉《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獲最佳導演殊榮。陳凱歌執導的《妖貓傳》最佳女配(張雨綺)、最佳造型設計、最佳美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四大獎項,成當晚最大贏家。站在領獎臺上的張艾嘉十分激動,她說「我的老闆曾告訴我:『你不漂亮,你不上鏡頭。』可是上帝給了我一份功課,就是勤奮,而且我要比別人更勤奮。所
  • 值得一看的5部狙擊手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1、《兵臨城下》,整部片子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多,雖已經預想到是這樣高的程度因此也沒有特別震撼,但總體而言在各方面都已經很不錯(尤其是場景),狙擊手對決的部分非常精彩,應該是勝過我印象中史達林格勒這個片的(那部沒看下去)。
  •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近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很黑,很黃,還充斥著五彩斑斕的黑。這部電影叫——《大佛普拉斯》,我是很鄭重其事的想再重複一遍他的名字,因為很有趣,普拉斯不是佛的名字,而是PLUS。因為這部片子是由導演之前出的電影《大佛》擴展出來的,故此名叫《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在去年的金馬獎中拿下了十餘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導演獎等五項大獎,真的可喜可賀。
  • 《大佛普拉斯》一部有顏色的臺灣電影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希望能給你帶來快樂和放鬆,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吐槽,小編真是不勝榮幸,小編將努力分享更好的文章給大家, 請多多支持小編,讓小編更加有動力創作出更好的文章內容。
  • 2019年最值得看的電影,你看了幾部?
    2019年是電影大年,我看的好電影也比以往多了三倍。觀影者往往是孤獨的,因為每個人的影單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獨特味道。斟酌良久,從不同方面評出各個領域內相對出色的影片,最終挑出這10部最佳影片,與大家分享。
  • 《大佛普拉斯》:反抗失效的年代,失敗者的犬儒哲學
    《大佛》初上映時,臺灣片商高調打出宣傳語「臺灣影壇36年來首部正港臺語神片」(臺語/閩南語「正港」即「真正」),大陸影評人更不吝贊其是「近幾年最好的臺灣電影」乃至「今年最好的華語電影」。果不其然,這片一舉拿下2017年五項金馬獎,看過的朋友都作「笑中帶淚」的推薦。臺媒說《大佛普拉斯》講的是臺灣魯蛇(loser)的「沒有辦法」哲學。
  • 5部臺灣電影推薦,不看後悔系列
    這5部臺灣電影象徵著華語電影的最高水平。如果你曾被臺灣」智力低下「的新聞欄目迷惑,認為他們的電影也毫無深度,那你就錯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5部臺灣電影絕對是頂尖中的頂尖。1.《目擊者之追兇》名聲大噪的那部西班牙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和這部來自臺灣的《目擊者之追兇》頗為相似,《目擊者》同樣反轉反轉再反轉,氣氛緊繃,懸念詭異,命運翻覆,和西班牙的那部神作相比,這部電影其實更有著幽暗的底色。2.
  • 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的《大佛普拉斯》,黑白的人生,彩色的夢
    前段時間,各國家或者地區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的電影,都一經確定,很多地方選擇了很多優秀的電影,都是大導演大製作的電影,但是唯獨中國臺灣地區,角逐奧斯卡的電影是一部新導演拍攝的文藝片。這就是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是黃信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
  • 關於2017年的臺灣電影,沒有被這篇更全面的了
    以至於,我們猛然發現,那種去年還有的,把大華語電影分割成三塊來各自解讀的媒體年終總結,幾乎消失殆盡。每年都會單獨做臺灣電影綜述的《看電影 午夜場》,也在新年伊始宣布停刊,可能意味著,他家就沒有2017盤點了。這是往年《午夜場》的臺灣電影總結部分,做得細緻入微臺灣電影年終總結沒人做這件事,是當今媒體自身的激變與選擇問題,無可厚非。
  • 歐洲電影獎名單揭曉 《冷戰》四獎項成最大贏家
    歐洲電影獎名單揭曉 《冷戰》四獎項成最大贏家 時間:2018.12.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大佛普拉斯 【WEB-DL720p/1080p中文字幕】【2017】【劇情/喜劇...
    大佛普拉斯 【WEB-DL720p/1080p中文字幕】【2017】【劇情/喜劇】【臺灣】簡介:小電視熒幕放映佛像工廠頭家的賓士行車記錄器,因陷底層、遊走邊緣的人,僅有的一趟板凳公路電影小確幸,卻倒黴捲入政商黑箱與色慾暗房的謀殺案。
  • 臺灣選送《大佛普拉斯》角逐奧斯卡
    時光網訊 日前,中國臺灣地區確認電影《大佛普拉斯》將代表臺灣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      《大佛普拉斯》由黃信堯編劇並導演(《大佛普拉斯》由黃信堯的短片作品《大佛》發展而來,片名《大佛普拉斯》的意思是《大佛Plus》),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等主演。影片的故事內核是一個希區柯克式的犯罪驚悚片,對於臺灣底層小人物的刻畫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