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適不適合推廣服務員小費制度?為什麼?

2021-01-09 廣州本地寶

  你會給餐廳服務員「打賞」嗎?

  今年開始,給服務員「打賞」開始在上海的一些連鎖餐飲品牌中興起。與西方小費制類似,如果客人覺得某位服務員服務周到,可以掃一掃服務員身上佩戴的二維碼,對其進行「打賞」。

  「打賞」讓顧客心理有負擔

  這種衍生於西方小費的「打賞」,無論是從服務人員的工資構成還是文化層面在國內都有其不合理性。從薪資構成來看,在一些有小費習俗的國家,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構成與國內不同,小費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付小費無可厚非。但國內不同,餐飲行業服務人員的工資通常由底薪+績效組成,餐飲費中已經包含了服務費,不應該再額外支付,就算是出於消費者自願的「打賞」行為也是不合理的。從文化層面來說,小費現象是西方禮儀中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但在我國內地本就沒有小費習俗,再加上「面子」情結,通常會使消費者陷於給與不給的尷尬境地,那麼「打賞」制可能會成為顧客的一種負擔。因此,餐廳「打賞」制,這陣「風」不該跟。(張付偉)

  「打賞」讓服務更優質

  掃碼「打賞」機制,創新且具人性化,一舉多得,值得點讚。首先,與以往面對面給付現金的形式不同,掃碼「打賞」利用微信完成,其形式更具科技感和趣味性,「打賞」的過程成為顧客與餐廳之間的一次良好互動;其次,掃碼「打賞」是建立在對服務員的服務質量評價的基礎上。服務員若服務不佳,顧客完全有理由拒絕其「打賞」請求;而若服務合格到位,顧客也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是否「打賞」。再者,掃碼「打賞」還可以激發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而服務質量的提高,無疑也會提升餐廳形象,贏得顧客口碑。(宗志遠)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老外:我給中國女服務員小費,她為何很生氣?「shabi」是啥意思
    比如在給小費這件事,在西方,如果一個女服務員提供了很好的服務,那麼餐後一般都是要付小費的,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就會被認為是吝嗇,是對服務員的羞辱。然而在中國,則完全沒有這些東西。如果貿然給服務員消費,則會被服務員認為是在侮辱他。
  • 美國現神秘「灑金男」 給服務員贈予巨額小費
    據臺灣「中廣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近日出現一個神秘男子,他通過給予誇張的小費傳遞上帝的祝福。最「大手筆」的一次,他給了別人1萬美元(約合6.07萬元人民幣)的小費。據報導,該神秘男子日前在美國紐約的一家餐廳用餐後,給了服務員1000(約合6070元人民幣)美元的小費。
  • 外國的小費VS中國的服務費,你願意為哪個買單?
    在歐美國家,接受別人的服務時,通常會給服務員小費,數量不定,有按15%左右給的,也有按固定1到5元給的。涉及到的場合也很多,去剪頭髮,吃飯,停車,住宿,酒吧,按摩足療,機場拎包……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都會收到小費,可以說,小費已經成了這些國家的文化。
  • 想當初,給小費也是件特別不美國的事兒
    當年,很多人——像愛默生、馬克·吐溫等,都極力反對小費制度,如今餐館放棄小費制度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悠久的傳統。 紐約一家餐館的老闆丹尼·邁耶在餐館裡禁止給小費,加州柏克萊的餐館老闆安德魯·霍夫曼、約翰·帕魯思卡也加入無小費餐館的行列,這使得小費又變成近期頭條。 但其實該話題從未淡出人們的視線。
  • 臺灣客人給服務員「小費」,服務員沒接,反而遞給客人100塊……
    說起給服務員小費,大多數中國人並沒有這樣的習慣,但在國內的一些高級酒店,給小費卻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不足為奇。小賀在廣州某五星級酒店的禮賓部工作,禮賓部在為酒店服務系統中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會向客人提供一系列的服務。
  • 在美國給小費也有門道
    一不小心就忘了給,現在回想起來身後服務員的白眼,都不免有些後怕。沒錯,作為全球數一數要的Tips-friendly大國,小費怎麼給、給多少、給不給,美國社會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想要入鄉,不隨俗不行。今天,我們就來教你如何優雅地付小費,「撒錢」的姿勢務必要帥啊!
  • 美國一名女餐廳服務員從好心顧客那裡得到1000美元小費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華盛頓州一名餐廳女服務員獲得了意外大禮:一份1000美元(約6500元人民幣)的小費。當天一桌客人讓服務員凱茜·帕爾默從8個蓋著小費的杯子下面選一個打開,當凱茜打開后里面有一疊美元,隨後客人讓凱西接著打開其他的,凱西收穫了共計1000美元(約6500元人民幣)的小費。
  • 客人折千紙鶴放小費,結果服務員的大招讓他驚呆
    大家都知道國外付小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美國女服務員面對種族歧視挺身而出,獲得63萬巨額「小費」
    據英國《太陽報》7月11日報導,一位來自矽谷的英國老闆在一家餐廳對一個亞裔家庭進行種族主義辱罵,餐廳的一位女服務員挺身而出,當面硬剛了這個狹隘的老闆,因此獲得了7.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3.17萬元)的小費。
  • 美國女服務員因餐廳關門一周入不敷出,顧客聽聞熱心給七千當小費
    據福克斯新聞網12月7日報導,美國一女服務員在餐廳關門一周後,無經濟來源生活困難,暖心顧客聽後贈其巨額「小費」。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莎拉克萊恩(Sarah Klein)在波韋的主流酒吧和格柵飯店當服務員,由於當地水傳疾病(通過飲用或接觸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導致的傳染性疾病)的影響,餐廳被迫關門一周。隨著聖誕節的臨近,失去一周的薪水讓克萊恩家的生活變得有些艱難。在餐館重新開業後,克萊恩向一位常客無意間提到了她的遭遇。
  • 中國遊客在外國因不給小費而被打?你被索要小費,會給嗎?
    中國遊客在外國因不給小費而被打?如果大家去過東南亞旅遊,就會發現很多東南亞地區,比如越南,泰國,他們似乎都有收小費的習慣,但這些小費卻指向中國遊客收,因此偶爾都會有一些新聞說中國遊客拒絕付小費然後被當地人為難的事情。你有去東南亞旅遊被收小費的經歷嗎?說說我去在泰國和柬埔寨被要求收小費的一些經歷吧 。
  • 美國黑人服務員受種族歧視 客人特意留「我們不給黑人小費」紙條
    美國黑人服務員受種族歧視 客人特意留「我們不給黑人小費」紙條 近日,一名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母親稱,她的女兒在一家名為蘋果樹連鎖餐廳(Applebee 's)當服務員時收到了一張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紙條,上面寫著:「我們不給黑人小費」此事在臉書(Facebook)曝光之後,引起許多網友的憤慨,這名黑人服務員也因此收到了150多美元的捐款
  • 美賭城服務業者抱怨外國人不愛給小費 包括中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據美聯社12月25日報導,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服務業者擔憂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進入拉斯維加斯的餐館與賭場,他們獲得的小費收入反而將會減少,原因是這些遊客來自中國等國家,但在中國,人們並沒有給小費的習慣。已在賭城當餐飲服務員有6年時間的謝裡爾•霍特說:「跑堂靠小費非常不容易,我們的客人大多是外國人。他們不給小費。
  • 瘦身成功的阿黛爾新年海灘度假心情大好,甩手就給服務員萬元小費
    4號吃飯時,阿黛爾和哈裡更是給了服務員20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70元)小費,還在帳單上寫了「新年快樂」,以此慶祝新年。> ▲阿黛爾的帳單消費詳情 帳單顯示,1月4日晚上十點多,阿黛爾一行人消費了472.5美元,但是卻給了服務員
  • 世界日報:1美元小費已死 在美國給多少小費合適?
    中新網3月1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刊文稱,人們通常不清楚應該給旅館清潔工、送餐到房的侍者或泳池服務員多少小費;財務專欄作家佛特瑞(Quentin Fottrell)指出,大部分人認為給小費很尷尬,但你的態度越開放,給小費就越自在。
  • 客人拿彩票當小費、結果女服務員中了大獎,她說不會辭職
    日前,一名女服務員中了5萬美元(約人民幣35萬元)的強力球彩票,而這張彩票是客人以彩票充當小費給她而所得。 泰勒還補充說,即使他這樣做了,他仍然會定期給小費,「這是他為我們做的一件好事。」
  • 英語掃盲:你知道怎麼給小費嗎?
    當你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食物可口,服務周到,於是你決定留下一筆豐盛的小費——這是為什麼呢?答案也許不像你想得那麼簡單。   Tipping,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is rarely just about service.
  • 虎牙SOLO賽青蛙立下Flag:得了冠軍去餐廳吃飯給服務員1萬小費
    近日青蛙在直播立下Flag:只要得了SOLO賽冠軍,就去餐廳消費給服務員1萬元小費!想必關注遊戲圈諮詢的小夥伴都清楚,近期由虎牙舉辦的天秀杯第二屆Solo已經正式開戰,本次天秀杯SOLO賽一共邀請到64位明星主播參加,可以說虎牙所有高分段主播都來了。
  • 美國人問為什麼中國人不收小費,印度網友:因為中國人很驕傲
    出過國的朋友大概都有遭遇過小費文化的衝擊,想當初小編去泰國玩,有幾次因為忘記給小費而被導遊反覆"暗示」,尷尬死了,而我朋友去美國的時候,在餐廳沒給小費直接被服務員追出來要之前新聞裡也頻頻出現中國人出國旅遊被人強行索要小費的新聞。
  • 神邏輯:開了家餐廳,客人給了服務員小費,結果房東跑過來要分錢!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去餐廳用完餐後,偶爾會掏腰包付給服務員一些小費,一是對他們服務周到的認可;二是可以襯託出自己的品味,因為小費不是強制的,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的喜惡。客人打賞的小費有時候全部歸了服務員,有時候餐廳也會要求一些分成。然而,如果這時房東跑過來也要分一筆,這筆帳到底應該怎麼算?近日蘋果與中國社交應用平臺直接展開的「打賞抽成」之爭,正好符合這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