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由來有很多種版本,最常見的一種版本就是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物,每逢過年都要出來吃人害命,所以大家就會熬夜,時刻準備幹仗。後來有了鞭炮,於是便放炮將怪物趕走……
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聽著玩玩可以,要當真可不行。所以敝人在此純推理一下,提出一個靠譜一些的想法,歡迎吱友們砸磚吐槽。

首先從季節上說,在古代春節是立春的第一天,春天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禾草破土鳥獸出蟄,再說明白一點,就是俺們的老祖宗們有東西吃了!而在這之前的秋冬季節裡,人們只能靠之前有限的冬儲物資過活。但那時並沒有曆法,人們不知道冬天什麼時候會結束,秋天什麼時候會來,為了以應不時之需,他們在寒冷的季節中節衣縮食,只維持最低限度的能量供給。當終於發現天氣暖和時,他們才能判斷出食物儲備的豐寡。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糧食儲備都是會有部分盈餘的,而且經過了一冬天的貯藏,很多食物必然會趨向變質甚至壞掉。如此一來,在這段時間內人們便可以放開肚皮把多餘的糧食消滅掉。一方面可以好好打打牙祭,另一方面也防止了糧食腐敗導致浪費的情況。
春天本身代表了希望,代表餓了一冬天的人們終於迎來了曙光。在這樣的時候人們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愉快的。而有了大肆饕餮的藉口,這段日子就更加富有慶祝價值了。再者,冬末春初大地尚未完全萌蘇,這段時間不能打獵也不能採集,人們便有了相當多的空閒時間來進行慶賀。反之在秋天雖然食物更加豐富,但因為大家都要忙著冬儲,所以食物最為豐富的秋天反而沒有縱情歡樂的時間。

地球的季節總體而言是很有規律的,所以人們的慶祝日期也在一年一度的反覆烙印下變得神聖,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人們總是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但又不能隨便提前——日期提前過早會提前消耗完食物,太晚又會導致食物腐敗導致浪費。所以經過反覆權衡實踐,這個由模糊的溫度變化而來的節日漸漸變得精確,直至嵌入曆法。
人類的這段時期比較原始,對於野獸的防衛能力還很差。當一個部落的人們為了歡迎春天而舉辦宴會進行慶祝時,豐富的食物和熱情的歡歌必然會引起周圍上千平方公裡之內野獸的注意,每逢這段時間,極易出現野獸傷人的情形。所以在那個原始的春節裡,人們會刻意製造一些野獸害怕的噪音來保障安全。當時的手段也許是用木棍砸擊巖石,或用石塊互相敲擊。直到火藥出現後,聰明的中國人便把火藥用在了驅趕野獸上面。後來又過了很多年,人類的村莊愈加堅實,活動範圍愈加廣泛。野獸們的活動區限與人類開始涇渭分明,慶賀新年的人們已經很少受到野獸的傷害了,所以普通的野獸被神話曲解成為了那種叫做「年」的怪獸,熬夜防備襲擊的習俗也保留了下去。
縱觀全球各地,各個大陸地區都會有各種土生土長的節日,但不管是住在哪裡的人,只要他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定在冬末春初的這段時間。而那些地處熱帶寒帶的人們的節日日期則靈活的多,甚至沒有很像樣的節日。
西方國家的聖誕節用以上邏輯也完全可以解釋得通:白種人起源於高緯度地區,所在地區氣候寒冷,食物資源匱乏。體質較弱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在漫長的冬天裡夭折。寒冬漫漫,孩子們在冬天陪著大人一起挨餓,大人們為了保證糧食儲備,往往會把食物藏起來。而在即將開春的季節,大人們則會把食物拿出來,並且優先供給兒童以挽回更多的部族人口。文明萌芽後人類開始崇拜神靈,為了加強部族凝聚力大人們會在這個時候向孩子灌輸:突然出現的食物是某神靈賜予的,而傻乎乎的孩子們則信以為真。再後來的事情我們都清楚了:神靈發展成為了聖誕老人,代表父母向孩子們發送聖誕禮物。

通過以上文字童鞋們應當都可以了解:試想你餓了一冬天,在好幾個月的時間裡眼睛綠得好像波斯貓。終於在某一天,你可以大口吃喝縱情歡歌,這份被釋放出的壓抑將會多麼甘醇?在那麼多個晦暗的、飢腸轆轆的日子之後,某一天你終於吃飽了喝足了,還不用擔心今後的生活。這份終於降臨的希望將會多麼甜美?苦澀之後的甘甜會更加珍貴,糞土之上的花朵會格外鮮豔,冰鎮過的熱情會格外熾烈……所以不難想像:冬末春初的春節或聖誕節對於所有的農牧人口來說都具有重若泰山的非凡意義。一年365天,只有這幾天是最特別的。一生不到三萬天,只有這幾百天總是記憶尤深。地球上各個歷史時期中80%以上的人口都曾為這個日子而歡愉,每當冬末春初,全世界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在這段時間大宴饕餮。貧苦之後的滋潤總會沁人心脾,因為那代表了人類內心中對生活最真實的期望與滿足;千萬年以來億萬民眾揮汗耕耘的艱辛;更奏響了時節流轉之下,人們抗爭自然、適者生存的嘹亮凱歌!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說「年味不濃」了,氣氛不高了,情緒不對了……雖然以上文中所述春節這個詞所代表的沉重意義來說,我們對春節的淡漠似有不該。但我們也應當看到:今天春節意義的褪色正建立在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社會財富較高豐沛的基礎之上。我們已經基本不需要勒緊褲腰帶應對空乏;食物的供給四季充足,危險的野獸們也稀缺到了需要保護的地步。今天與昨日已經異世而別,延續千古的喜悅在今天也漸漸失去了根基。然而我想我們還是不應忘記春節,我們不應忘記我們那千億祖先在冬日的苦捱,不應忘記那些寒風中僵硬的餓殍,更不應忘記那對春天反覆的乞望。正因我們趕走了曾經的冬荒、正因為我們四季飽足,所以才無法體驗真正的春節!
春節的喜悅建立在饑寒交迫之上,就如同翠綠的嫩芽根須總繫著祖輩的屍泥。熬冬荒距離我們已經遠去,春節的傳統意義也一併消逝。這個過程或許傷感,但卻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經的環節。我們需要記住春節是因為其鐫刻了祖輩的血汗與歷史,卻無需逢迎那早已過時的規制。該走的必然會走,新社會也會帶來新社會的年終獎、壓歲錢和大長假。就讓我們為了今天的鈔票和假期歡樂吧!當我們仰望空中綻放的煙花時,也請留意一下那亙古照耀的星光,在幾百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也一定凝視過這浩瀚的星空、同時在心底默默祝福過他們的子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