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光棍節那天,僅僅10秒鐘的一則短視頻,讓世人第一次知道這位名叫丁真的康巴藏族少年。
11月30日,是11月的最後一天,僅僅花了20天的時間,這位2000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最炙手可熱的網絡名人。
根據「中國娛樂指數」最新排名,在粉絲活躍榜中,他僅次於肖戰、易烊千璽,位居第三。而在粉絲紅榜中,他僅低於肖戰,位列第二,把王一博、蔡徐坤、朱一龍等「頂流」都擠了下去,這一成績令人驚嘆。
丁真到底是誰?
他為什麼會這麼火?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不少人會憑藉第一印象認為,丁真的走紅,僅僅是靠顏值,我不否認這點。但是梳理這20天的丁真爆紅史,我認為不能下如此簡單的結論。
我先說我的結論:
丁真的爆火,實際上經歷了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既有他個人的因素,但更多是因為他符合這個時代的大背景。
下面為您詳解。
一、始於顏值:一個長在時代審美點上的男人
無論如何評斷都不能否認,丁真最初為人所關注,主要還是因為顏值。
最初拍攝丁真的攝影師本來是想拍丁真弟弟的,他的弟弟也很帥氣,但沒想到最終火的是年長2歲的哥哥丁真。有的人,註定是要走紅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丁真是長在這個時代審美點上的人。
在他的臉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知名男星的影子:
有人說他的眉宇之間有肖戰、陳坤、何炅的影子,也有人說他像剛出道時的馬天宇,黃子韜則「自告奮勇」認了這個跟他有些神似的弟弟。
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矗立著這樣一位美人,自然會吸引他人的目光。
這些年社會輿論對這樣的「小鮮肉」,即長相比較好看的男性,是有一些非議的。包括丁真,在走紅的這20天裡,多少也能聽到這樣的爭議。
在這些人看來:為何大家,特別是女性,會被這樣的樣貌吸引?
他們認為這是被日韓娛樂圈帶壞了。
然而,從歷史角度看,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據古典文獻記載,至少從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類似丁真這樣比較清秀的臉龐,就是比較受歡迎的男性,是被普遍認可的美男子,也是整個社會效仿的對象。
可以說,近2000年來,這個審美的基礎標準沒有怎麼變過:
美麗、清純、青春、沒有攻擊性……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也是「投射效應」的體現:
我們認可「小鮮肉」的這些品質,恰恰也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期許,是理想化自我的體現。誰不渴望擁有這些呢?
因此,兼具各大明星優點的丁真能夠獲得普遍認可,也就不奇怪了。當然,也希望從丁真開始,不要再有妖魔化這些長得好看的男孩子的言論了。
但是,除了符合一般「小鮮肉」標準之外,丁真也有自己獨特性。
丁真常年居住在藏區,與白雲、藍天、牛羊為伴,過著脫離世俗的生活,所以他的臉龐也有許多「小鮮肉」們所不具備的特點:
1、他屬於大自然,沒有城市生活的煙火氣。
2、他是原生態的,沒有任何化妝和修飾。
3、高原生活之下的黑色臉龐,也讓他獨有原始的野性,這與已經司空見慣的膚白男藝人形成明顯的反差,從某種程度上,也填補了這一類型的空白。
因此,在符合基本條件的前提上,丁真有自己的特點和新意,讓他從眾多以顏值取勝的網紅中脫穎而出。
丁真之紅,始於顏值。然而,必須承認,這個時代好看的人太多了。
網際網路能夠發掘出的素人,好看的有不少。如果僅僅停留在顏值好看這點,恐怕不需要多少時間,就會如流星一般,旋即沒了身影。
丁真之所以成為了現在的丁真,恰恰就在於他沒有止步於顏值。
二、作為「網紅」:丁真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於其他同行的道路
「網紅」。
網絡紅人,本來是指在網絡上出名的人,本來是沒有情感色彩的,但是隨著這些年「網紅」往往都會出各種醜聞,所以「網紅」這個名詞,多少又有了一些負面色彩。至少在不少人心中,「網紅」往往是:
1、通過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式,吸引大眾關注,努力增加自己的流量。
2、通過流量,儘快變現。
比如這段時間也引起熱議的「小馬雲」。
2015年,因為一張酷似馬雲的照片,這位與丁真一樣,處於貧困階層、連幼兒園都沒機會讀的江西男孩範小勤,成為了「網紅」,就連馬雲本人也關注到了孩子,並承諾可以資助他到完成大學學業。
時隔五年,現在的「小馬雲」在做什麼呢?
原來,他和許多「網紅」一樣:
1、與網紅公司籤約,按他們的安排,參加各種直播活動賺錢。
2、作為未成年人,在該讀書的年紀,已經輟學,據悉他已經一年多沒有出現在學校裡了。
當然,與他確實殘破不堪的原生家庭相比,他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利,並為家庭之困找到一些解決方法,總好過繼續那種一貧如洗的生活。但是,從長遠的未來看,他這樣的生存法則又能維繫多久?
不禁讓人為他的未來感到擔心。
而這恰恰也是許多「網紅」普遍存在的困境,只能看到的眼前那些利益,「未來」並不在他們的字典中。
然而,丁真卻沒有複製這樣一條道路。
他倒不是沒有收到那些網紅公司的邀請,甚至有不少電視臺投來橄欖枝,希望他能夠去參加時下正當紅的綜藝節目。
要知道,這可比那些只能在直播間帶貨的網紅要高端大氣,而且收入要高得多。
而丁真給出的選擇是:
加入當地一個國企背景的旅遊文創公司,每月的收入3000元。
這一選擇,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然而,我卻認為他的這個選擇恰恰令人「眼前一亮」,而且是他能夠從純粹顏值比較高的網紅向前邁進一步的關鍵因素。
平心而論,丁真除了顏值,還剩下什麼呢?
以目前的他來說:
1、雖然20歲了,由於身處貧困農村,但是基本上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所會的技能只有「放牛」。2、要做一個網際網路「網紅」的話,他連最基本的網際網路技能也不會,不懂微博、微信為何物。這樣的他,如果要成為「小馬雲」這樣的「網紅」,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有助理來協助,但是也難逃被他人操控,剩餘價值利用完便被人丟棄的命運。
而這一點,丁真看得真切,他所選擇的國企,也看得真切,他們「風物長宜放眼量」:
1、他所在的企業,對他定位並非是讓他儘快去賺錢,而是讓他努力學習,先讀點書。
這讓我想起之前提過,跟他有點相似的馬天宇。
出生於山東農村,一樣家境貧寒的馬天宇,當年通過《加油,好男兒》選秀節目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享有極高人氣,有「人氣王」的稱號。
然而,在一眾「同屆」都紛紛出唱片、拍電視劇的時候,他卻選擇讀書深造,因為他也是因為貧困的原因,從小沒能好好讀書。他希望能夠多讀點書,讓自己的道路能夠走得更加長遠一點。顯然,他的這個選擇是有意義的:目前,依然活躍在舞臺的「同屆」,只有他一個人了。
對馬天宇、丁真這樣的人來說,只有紮實地念些書,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才能走得更長遠。我們也希望「小馬雲」等網紅,能夠早日看清這點。
2、不沉溺在網際網路上,接受粉絲的吹捧。
丁真所在的公司,不讓丁真直接觸碰網際網路。他要發布聲明內容,也是先編輯好,再讓他看看,最後由工作人員代為發布,包括回復網友的一些評論。
要知道,像丁真這樣遠離塵世的人,又沒有讀過什麼書,很容易被網際網路所影響,甚至汙染。
如果看到很多網上華而不實的吹捧之聲,他很有可能變得虛榮心膨脹,然後漸漸地劍走偏鋒。
3、不刻意賣弄顏值。
丁真的顏值誠然勝過不少普通人,然而,如果把他放在眾星薈萃的演藝圈,他其實也很難出彩。
當你的同行都有這樣的優點,你的優點自然也就不成為優點了。
更何況,丁真和他們相比,還沒有任何其他才藝可言。
別人都會唱歌、跳舞、彈琴、拍戲、寫書法、畫畫,至少有一項才藝,而他會什麼?
如果真的待在那樣的環境裡,他的心態遲早要壞掉,會變得非常自卑吧。
如果是這樣,恐怕還真的不如不成為「網紅」呢。
因此,丁真選的這條道路,雖然看起來沒辦法「飛黃騰達」,但是卻是一條對他個人來說,更為平實的道路。
我認為,丁真的這個選擇,對許多年輕人都有啟迪意義:
1、不要總想著賺快錢,不要總想著儘快變現,不要總想著「不打工」,沒有人能一口氣吃成胖子,做人一定要一步步走,腳踏實地才是真正的捷徑。
2、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越是在風光無限好的時候,越是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給自己規劃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與眾不同」的選擇,讓人看到丁真除了外表還有這樣沉穩和目光長遠的一面,從而把他與一般的網紅區分開了,讓更多人加入到對他加以欣賞的行列。
三、融入大海:與這個大時代的相互成就
丁真的話題度不斷。
不少人看到丁真的藏民身份便認為,他就是西藏人。
然而,丁真實際上是四川人,這也給不少地理盲、歷史盲做了科普,實際上我國的藏民生活範圍並不局限在西藏,在青海、四川等地都有數量不低的藏民。
而圍繞「丁真來自哪裡」的討論,揭開了丁真傳奇的第三階段:
他從一個長得好看的藏族網紅,成為了當地的一張旅遊和扶貧名片。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這是丁真出生和長大的地方,自古是「茶馬互市、商賈雲集」之地,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但也是歷史悠久的貧困縣,直到今年才實現脫貧。
看過今年10月上映的由劉昊然等主演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就會明白,在中國內陸,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貧困農村,他們世代貧困,原住民處境堪憂:
1、年輕人,不是背井離鄉在外打工,就是一輩子困在貧困無望的生活中。
2、他們生活困頓,遠離現代文明,也難以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距離丁真老家不遠,也曾出現過一個網紅,但是她的人生短暫且悲劇,藏族姑娘拉姆,一樣美麗和清純,卻由於一直身處貧困的生活中,最後被病態的婚姻毀掉了一生。
因此,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人深陷貧困的泥淖之中,或者空喊一些要獨立、要自主的口號,更重要的是想辦法幫助這些人擺脫時代的貧困。
那麼,怎麼做才能幫助他們呢?
除了捐錢這種最原始的幫困外,更重要是找到一條可以「造血」的管道,讓他們可以憑著自己的實力改變命運。
對於這些地方來說,具有的優勢往往是:
1、當地特產。
2、當地人文旅遊資源。
但是苦於無人知曉,沒辦法打開市場。
電影《一點就到家》找到了網際網路,提出了直播帶貨的解決方案,而理塘縣也有此意。
事實上,丁真這張真人「名片」的出現和爆紅是偶然的,而理塘縣試圖通過連接網際網路推廣理塘人文和土特產的思路已經籌謀已久:
1、他們主動向大V介紹當地特色。
早在丁真還名不見經傳的今年6月,作家大V桑格格就披露過,自己經常在私信中收到風景照,好奇心讓她詢問對方,才知道原來是四川某貧困村的扶貧幹部,當地稱之為「背包書記」。
這位「背包書記」除了發風景照,還會給她郵寄一些當地高原的特產:犛牛肉、綠蘿花、雪菊、貝母、黑枸杞、藏香、藏浴藥草、野生蘑菇,犛牛奶檀香皂、犛牛奶潤唇膏。
這位作家被她的付出所感動,在今年「618」之際,什麼都不做,專門推廣當地。
可以想見,當地還有多少像「背包書記」一樣的扶貧幹部,在主動與外界對接,努力讓更多人看到這個貧困縣,幫助她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要知道,去拍攝丁真的攝影記者,若不是被這些宣傳所吸引,又怎麼會踏足這片土地,從而挖掘出丁真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丁真的出現,其實是這些努力開花結出的果。
2、在丁真走紅之前,他們就做好比較充分的準備。
丁真走紅後,當地迅速跟進宣傳,比如及時推出了以丁真為故事線的紀錄片,並且配合了一些符合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宣傳思路,如對景區門票進行全免,以吸引更多人前來。
要知道,對這些貧困地區來說,如果能夠形成一個熱門的網紅景點,那麼吃飯、住宿、周邊消費等,都可以興旺起來,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支柱產業。
而這種思路,絕不可能是拍腦袋的產物,而是醞釀已久,就待一個好時機了。
可以說,這是當地扶貧幹部運用現代化和網際網路思維的生動體現。
當然,他們幸運地遇到了丁真,讓這一切有了一個更為年輕人接受的符號來表達。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丁真幸運能夠遇到這樣用心和靠譜的團隊,讓他不用擺脫貧窮的家鄉,而是身在當地就能幫助家鄉擺脫貧困,將自己的人氣變成家鄉的知名度,將流量轉化成客流量。
從這個意義上說,丁真是把自己融入當地、融入這個大時代的大海之中,最終得以展現更大的自己。
實際上,這也是這些年來,我們對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流量明星的共同期許,而丁真作出了最佳的示範。
從這個程度看,他的格局無疑更大,當然也就註定了他可以比其他人走得更加長遠,更被人認可。
因此,不要覺得丁真爆紅現象純粹是一個偶然,實際上他就是這個大時代背景的產物。
我們不要僅僅看到走在臺前的丁真,也要看到在他的背後,是許多人紮根當地、勞心勞力的艱苦付出,是許多人希望能夠以更加積極健康的狀態向陽而生。
希望丁真能夠走得更加長遠,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成為這樣的丁真。
作者 |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