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為中國話劇確立現代規範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1934年7月,曹禺《雷雨》劇本發表,距今已80周年。這80年裡, 《雷雨》被國內各大院團以話劇、芭蕾舞劇、歌劇、戲曲等各種藝術形式呈現在舞臺上; 《雷雨》劇本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周樸園、繁漪、周萍、四鳳這些人物形象在課堂上被分析解讀; 1954年6月30日,北京人藝首演《雷雨》 ,演出持續至9月1日,連演了60場,創造了演出盛況。截至今年7月,北京人藝《雷雨》已演出60年,演出場次共555場。在《雷雨》劇本發表80周年之際,北京人藝日前召開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就這部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作品的價值和生命力等話題展開探討。對於《雷雨》該怎麼演,在人藝《雷雨》公益場遭遇笑場事件之後,如何傳承經典,這些專家的觀點值得業內思考。

  它的價值恰恰是所有人對它進行的開掘

  《雷雨》這部戲帶給北京人藝院長、著名話劇導演任鳴很多難忘的記憶。20年前,北京郊區的一所中學排練《雷雨》 ,請任鳴去看。還有一次是他去外地的一個旅遊城,發現一個業餘劇團當天在那裡演出《雷雨》第二幕。這又讓他心生驚嘆。 「當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好的劇本、一部真正的經典不單單是專業院團可以演,中學生和業餘劇團也可以演。這不是靠宣傳,它也沒有商業的東西,純粹是因為作品本身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能夠吸引這麼多人來演。這證明了這個作品是多麼偉大。 」任鳴說,如果有人讓他推薦一個最該排的中國話劇劇本,他的答案就是《雷雨》 。「在我心目中,這麼多優秀的劇作家中,曹禺先生作為劇作家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曹禺先生的作品裡,演得最多、最成功的是《雷雨》 。所以《雷雨》是永遠的。 」

  1977年左右,現在的著名話劇導演查明哲當時還是合肥市文工團的一名演員。「文革」結束,文工團的幾個學員和兩個老師一起排了《雷雨》 ,查明哲演周衝。「我們連演了78場,而且是在極其炎熱的情況下,這個話劇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來了。 」他回憶。當年有年輕姑娘看了《雷雨》後,給他寫信。現在他走在合肥的街上,還會有人叫他二少爺。

  後來,查明哲看到過舞臺上各個版本的《雷雨》 。「各個地方劇種改編的《雷雨》都不完全是過去原版的架構,有一些新的發揮。比如安徽黃梅劇團排的版本,是以周萍為主角。 」2007年,上海歌劇院排歌劇《雷雨》 ,查明哲任導演。在這個版本裡,編劇莫凡刪掉了魯貴、魯大海兩個人物,繁漪成為核心人物,突出了她與兩代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查明哲稱,這部歌劇給《雷雨》插上了音樂的翅膀。

  「曹禺這部劇作裡的人物形象,每一個挖掘下去的話都可以獨立成篇,真是可以寫出戲來的。 」他說,「因為《雷雨》的價值絕不僅僅是以話劇的形態呈現在那裡,它的價值恰恰是所有人對它進行的開掘,它其實是一座富礦。 」

  中國話劇成熟的標誌

  在今天,如何看待《雷雨》的價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鄒紅將其放在中國話劇發展史中看,認為其特殊意義在於為中國話劇確立了現代戲劇的規範,從而成為中國話劇在劇本創作層面趨於成熟的標誌。她分析:「首先從戲劇結構上,在曹禺以前的戲劇創作,比較有價值的、藝術成就高的大多是獨幕劇,這說明當時的劇作者還缺乏駕馭廣闊題材的能力,缺乏表現豐富生活內容的能力,曹禺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戲劇創作的進程,使戲劇由小到大、由獨幕劇向多幕劇發展,提高了戲劇表現的能力。 」

  在曹禺之前的中國戲劇創作者們,不太善於組織戲劇衝突。鄒紅舉例:「比如劇中人物的對話,在曹禺之前的劇作中呈現的是表面上的激烈衝突,但《雷雨》中的對話,表面上是平靜的,實際上針鋒相對,具有極大的戲劇張力。 」同樣,在人物形象上,以前的劇作家不善於寫人物,在鄒紅看來,曹禺善於寫出人物各自的性格,「讓筆下的人物按照自己的性格做出符合邏輯的行動」 。

  戲劇理論家童道明指出,曹禺的《雷雨》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他心中的悲憫情懷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說,曹禺是中國作家裡面最善良的。曹禺在《雷雨》的序言裡寫道,『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地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 」在《雷雨》的序幕和尾聲裡,曹禺的悲憫情懷展示得淋漓盡致,「我們不能真正體會到曹禺對舞臺上見不到《雷雨》的序幕和尾聲所感到的遺憾。 」

  人藝版《雷雨》在創新中塑經典

  一部80年前的劇本,今天依然在演出,並且演得很好,能夠讓觀眾喜愛,在著名文學評論家何西來看來,這個劇作家就永遠活著,「他的生命存在於他所寫的劇本當中」 。而每一次成功的演出,都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導演、演員以及其他的參與者,用他們的生命激活了劇作家的生命」 。

  80年後,這個時代已和當年曹禺寫出《雷雨》的時代大相逕庭。「人們的欣賞習慣、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時候再演《雷雨》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首先需要懷著敬畏之心來理解你重新創造的這個劇本,這才是對劇作家的尊重。 」

  北京人藝的《雷雨》共推出過三個版本,前兩個版本由夏淳執導, 1954年的第一版強調階級鬥爭, 1989年的第二版強調揭露舊社會、反封建,將劇作局限在一個社會問題劇,到2004年由顧威執導的第三版,突出主題「人性的掙扎與呼號」 ,繁漪超越周樸園,成為第一主角。顧威表示:「相比之前的兩個版本, 《雷雨》第三版其實已經與時俱進了,設想二三十年、四五十年前,我們大概不敢這麼解釋。 」在北京人藝影視中心主任、電視傳記片《戲劇大師——曹禺》總導演李春立看來,這是個大膽的改動。「夏淳老師當導演的時候,也大膽地往前走。 」他說,「鄭榕飾演的周樸園始終是穿長衫的,但到了顧威飾演的周樸園穿上了西裝,因為周是留德歸來的。 」

  關於創新,在何西來看來,「創新在有些情況下是自覺的,在有些情況下未必是自覺的。當演員和導演,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理解劇本時,劇本就給他提供了一個基礎,一個可以發揮自己藝術想像和藝術創作的巨大空間。只要你懷著敬畏之心,在尊重劇作家的基礎上投入你的感情和生命,你的脈動跟劇作家的脈動就是一致的,你的創造就可能成功,可能贏得觀眾,這就是創新。因為每個藝術家的經歷和個性不一樣,所以他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可能有風格上的差異。 」他舉例,比如鄭榕和顧威飾演的不同版本的周樸園,「他們不是克隆的關係,他們都是很有創造性的」 。(高豔鴿)

相關焦點

  • 話劇《雷雨》
    話劇:  該劇共四幕話劇,該劇由曹禺創作於1934年。該劇用周公館內幾代人的愛恨糾纏,講述了一幕人生的大悲劇。《雷雨》是曹禺的第一個藝術生命,也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新中國成立後,《雷雨》成為北京人藝的看家劇目之一。迄今演出場次逾500場。
  • 經典話劇《雷雨》裡的「」雷雨夜」,驚醒了多少人?
    讀莎士比亞的喜劇,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悲劇,比如哈姆雷特的悲劇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戲劇家曹禺借住莎翁的戲劇性故事的靈活性與力量才寫出了《雷雨》,雷雨有獨特的戲劇性,揭示現實風格煥然不同,《雷雨》爆發了一場「雷雨夜」可以稱之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 天津人藝話劇《雷雨》在天水市演出
    新天水訊【記者李旺旺】9月27日晚,話劇《雷雨》在秦州大劇院演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永暉,市政協副主席蘇定武觀看了演出。話劇《雷雨》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出,故事講述了20年代某年,從濟南到周公館看望女兒的魯媽,和周公館主人周樸園不期而遇,由此周公館中所有人物的命運發生巨大變化。因三十多年前,周樸園和魯媽是一對戀人,迫於家庭壓力,周樸園拋棄魯媽,改取了一個富家女子。
  • 天津人藝經典話劇《雷雨》《日出》啟動11城巡演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經典話劇《雷雨》演出劇照。 鍾欣 攝中新網天津5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8日從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獲悉,該劇院經典話劇《雷雨》《日出》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巡演,與青島、淄博等十一座城市的戲劇迷見面。
  • 滬劇《雷雨》:從話劇到戲曲的嘗試
    曹禺的話劇《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此劇以一對同母異父兄妹間的亂倫事件作為核心情節,男女雙方的互愛以及不知情的誤會導致了他們之間的亂倫,而陰差陽錯的巧合(命運的安排)造成了真相被揭穿。石破天驚,巨大的悲劇在一瞬間就發生了。
  • 劉愷威話劇首秀落幕 別樣演繹《雷雨》《雷雨·後》周萍
    12月5日,2020年度製作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在海口灣演藝中心拉開了全球首場巡演的序幕。這齣集經典和創新為一體的連臺戲匯集了劉愷威、何賽飛、佟瑞敏、孔維、史可等實力演員。其中飾演周萍的演員劉愷威是首次正式登上話劇舞臺,接受話劇觀眾的考驗。
  • 《雷雨》《茶館》看話劇在現當代文學中的發展,看完真的漲知識
    之後再有十七年文學時期(1949-1966),「文革」的十年時期(1966-1976),最後進入了新時期文學時期,話劇發展一路坎坷,跌宕   第一個十年。「五四」時期,為了適應新文化潮流,胡適等人發起了一場的戲劇變革運動,使現代話劇在衰落的文明新戲之後再度興起。
  • 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雷雨》
    電子版首頁 > 第A03版:讀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小記者國慶期間開啟天津戲劇之旅 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
  • 新版話劇《雷雨》:「姨太太專業戶」何賽飛演侍萍
    此次演員陣容中,飾演周樸園的佟瑞敏久未露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學院派,他的一板一眼同從來沒有演過話劇,且一口「港普」的明星劉愷威,以及相聲演員身份成名的徐德亮可謂相映成趣。與男演員陣容「出奇」相應,女演員陣容則堪為「守正」:孔維、史可分飾《雷雨》《雷雨·後》中的蘩漪,青年演員呂星辰飾演四鳳,越劇演員出身的何賽飛飾演魯侍萍。魯侍萍和蘩漪(孔維飾)同框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
  • 2016天津戲劇周展演經典話劇《雷雨》歷久彌新
    原標題:經典話劇《雷雨》歷久彌新 10月1日晚,「永遠的曹禺」——2016天津戲劇周展演迎來佳作,遼寧省大連市經典話劇苑在光華劇院演出話劇《雷雨》。演員們在曹禺先生的家鄉精彩演繹他的經典之作,令觀眾再次感受大師作品之魅力。
  • 曹禺話劇名作《雷雨》有了歌劇版
    曹禺話劇名作《雷雨》有了歌劇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6日 09: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杭州5月26日電(記者餘靖靜)《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話劇名作,被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
  • 話劇《雷雨》巡演 所到處掌聲不斷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話劇《雷雨》日前在宜興保利大劇院上演,獲得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 為紀念曹禺大師誕辰110周年,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攜經典話劇《雷雨》在今年開啟歷時三個月的全國巡演,巡演途經天水、保定、包頭、神木、銀川、潛江、廈門、福州、深圳、海口、惠州等地。
  •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創新演繹,照亮經典魅力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曹雪盟核心閱讀今年是戲劇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以新的陣容組合,將曹禺的話劇《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前不久,北京人藝開啟為期1個月的演出,將戲劇經典《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圖為話劇《家》劇照。人民日報記者 曹雪盟攝全新陣容帶來獨特詮釋已在北京人藝舞臺演出了66年的《雷雨》,自1933年創作以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 話劇《雷雨》遭遇笑場:不只是因為觀眾年輕
    事情起因於演出當晚的《雷雨》恰逢人藝常規的「公益場」,有很多大中學生以低價票進場看戲,然而讓主演們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很多文化界人士都對此忿忿不平,對北京人藝和楊立新表示支持,並感慨於現在年輕觀眾文學素養的失落,對經典缺乏起碼的尊重。(東方早報7月26日) 話劇《雷雨》一直是北京人藝的一道金字招牌。
  • 大學生看話劇《雷雨》笑場 楊立新發飆:不演也罷
    還原現場  一向儒雅和藹的楊立新發火了……7月23日晚,北京人藝的經典話劇《雷雨》在北京上演,在劇中扮演周樸園的楊立新次日連發5條微博,直斥「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場」,因為演出是公益場,有很多學生以低價票進場看戲,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演員們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
  • 劉愷威出演話劇《雷雨》《雷雨·後》成功轉型,這部經典值得擁有
    劉愷威搭檔四大影后孔維、李星辰、何賽飛、史可出演的「央華版」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已於本月5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開始了全球首輪演出。為紀念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保利·央華聯合將曹禺先生的《雷雨》和劇作家萬方的新作《雷雨·後》相結合,以話劇的形式向經典致敬。作為首次挑戰話劇的演員劉愷威而言,要將人物的內心活動在舞臺上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對自己的演技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話劇的精髓便是在舞臺上只有一次向觀眾展示自己的機會,成與敗直接影響觀眾對自己演技的評判。
  • 經典話劇——《雷雨》
    時代的一面鏡子還記得高中時,老師推薦看這部話劇,當時上課還角色扮演,雖然只是節選,但是從中可以窺見其中隱藏的矛盾和社會利益。畢業以後,把這部話劇下載下來仔細看了好多遍,好多臺詞都已經能背下來了。《雷雨》的版本很多,我看了明星版的。
  • 曹禺女兒親自改編"雷雨":曾被話劇"雷雨"嚇哭(圖)
    曹禺女兒親自改編"雷雨":曾被話劇"雷雨"嚇哭(圖) 2014-07-04 15:31:13  今年是曹禺的經典話劇《雷雨》上演80周年,長江文藝出版社特別推出《曹禺經典劇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新書首發式上,曹禺女兒、劇作家萬方透露,自己正在改編《雷雨》劇本。
  • 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原標題: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12月5日、6日海口灣演藝中心連演兩天 11月16日訊,雷雨》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標誌,先後被演繹過眾多版本。今年,這部話劇又被曾創造出《暗戀桃花源》等優秀作品的央華戲劇作為年度大作進行又一次演繹,並邀請到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呂星辰等演出。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
  • 12月24日話劇《雷雨》
    話劇《雷雨》演出時間: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20:00演出票價:680/480/380/280/180元優惠政策:全場6折(最低票價除外)演出地點:惠州文化藝術中心 歌劇院二十年代初,某個雷雨前後的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