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觀察
默默關注
春節將近,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貼春聯、貼福字、貼財神、發紅包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人在這些儀式的執行上都是錯誤的:有的是貼反對聯,有的是貼錯福字,今天就給大家講解:過年貼春聯、貼門神福字的一些禁忌跟講究。
貼春聯的由來
在我國古代,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達到驅邪、招吉、保平安之目的,著名詩人王安石古詩《元日》有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記錄古代人民過新年的詩句。
後來,由單一的桃符逐漸演變為「貼春聯+貼門神+貼福字+貼財神+發紅包」這樣的當代習俗,不管是古代的桃符還是我們現在的春聯,其用意都為了「驅邪納福」。
貼春聯是炎黃子孫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祈福消災。
以下是常見的春節貼春聯、貼財神、貼福字的講究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千萬別再貼錯了,貼錯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特別不吉利:
講究1:左右聯勿貼錯
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為上首,左手方為下首。貼春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上下聯不可貼反。
對聯怎麼分上下聯?
按字調平仄判斷:對聯的上下聯要從最後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往往是是仄聲(即古漢語發音的第三、四聲),下聯多為平聲(一般指第一、二聲)。特別說明:古漢語的發音有個別與現代漢語不同,如「福」現代漢語為第二聲,而客家話(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則為第三聲。客家人可以用客家話進行嚴格區分。
講究2:橫批從右向左
在選購春聯或寫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橫批寫錯,一副春聯一共有三部分組成,春聯在讀的時候要「從右到左」,最後讀「橫批」。
這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規矩。
講究3:貼春聯的時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二十四,寫大字」,這是流傳百年的民俗諺語,意思是過了臘月二十四,就可以寫春聯了,但什麼時候貼春聯也是有講究的。在我們中國,從除夕那天開始,過年」正式開幕,貼春聯最佳時間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因為這段時間是陽氣最足、最有朝氣的時間段。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貼了。
講究4:福字要這麼貼
很多的朋友喜歡把字倒過來貼,意味著財到福到的意思,其實不然,這種誤導或許你跟我一樣,來自於幾年前的那個廣告。
為什麼這是錯的呢,依照古禮,把財神和福倒過來貼,就意味著把財倒光光的意思。
從民俗上講,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東西的缸上貼「倒福」,寓意福倒不出來,表達福滿之願。特別提醒:家裡大門(無論正面背面)或公共場所,福字都不能倒貼,否則會把福氣倒光。
講究5:這樣的財神才是對的
每逢新年,迎新春的時候民間有貼財神爺畫像的習俗,我們常見的是貼在大門上。有闢邪招財的作用。貼財神爺圖片是為了迎新年,佑以求大吉大利,也是迎接新的財神爺的到來。
在市場上,關於財神爺的形象有很多種,但有一種是錯的,這樣的財神不但不能招財助運,貼上還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