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銘文學者,藏名:扎西多吉,網名:神奇的天珠,號:六不居士,又名邱六不,《解密天珠》的作者)
臥龍崗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約4公裡處,這裡崗巒起伏,勢如臥龍,南陽諸葛廬就在臥龍崗上,諸葛孔明在此躬耕壟畝時自號「臥龍」,因此稱其臥龍崗。武侯祠就坐落在臥龍崗上,始建於魏晉,盛於唐宋,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這裡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之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南陽臥龍崗和襄陽古隆中,都被傳為諸葛亮出山前的躬耕之處及劉備三顧茅廬的發生地。
唐劉禹錫有《陋室銘》云:「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由此看來,唐代南陽臥龍崗就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明世宗朱厚熜(cōng)曾欽定南陽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因此,臥龍崗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
南陽臥龍崗保存著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以及漢代的碑刻、匾額及楹聯等眾多名勝古蹟,其中的嶽飛親筆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更是名揚中外。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千古人龍」的牌坊聳立於臥龍崗大門前崗坡二層臺階上,千古人龍四個字橫刻於石牌坊上,上款題「大清道光壬辰桐月吉日」,下款暑「知南陽縣事梅嶺蕭其芬重修,南陽縣典史雲間王清亮書」。千古人龍意指諸葛亮為人中之龍,據宋劉光祖《祭諸葛亮文》載:「唯諸葛公,嬌嬌有龍。」中間的楹聯是趙連仁撰書的「功蓋三分延漢祚(zuò),名垂千古仰威儀」,上聯的意識是諸葛亮的生平功績是使「漢室帝位得到延續,其功德超過當世」;下聯的意思是說諸葛亮身後的名聲「英名流傳久遠,使後人敬仰」。
「三代遺才」是指諸葛亮的才能、品德能與夏、商、周三代的賢人相比美,「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夏商周時期出現了傅說、伊尹、呂尚等賢人大德。「遺才」是指遺留下來的人才,古人認為三代時期的人忠厚賢良,三代以後的人則不然。只有諸葛亮才能與三代時期的賢人大德相提並論。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嶽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夜不能寐,有感而發,便親自抄寫了一份諸葛亮的《出師表》。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他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刻成石碑,並建碑廊紀念。嶽飛在「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嶽飛並識。」
臥龍崗武侯祠大門兩側有望天吼石雕。犼(hǒu),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據《偃曝餘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
臥龍崗有劉禹錫陋室銘石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顧茅廬是三次到茅屋拜訪的意思,語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顧」是拜訪之意;「茅廬」是草屋、草屋之意。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臥龍崗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南陽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他們的談話內容即《草廬對》(又叫《隆中對》,是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
故事大概:漢末,劉備聽徐庶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德才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局面誠意。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再去請諸葛亮,恰巧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談話的內容就是《草廬對》。
明末清初書法家戴明說於甲午夏日(公元1654年)題寫的南陽「臥龍崗」石碑
南陽臥龍崗「千古人龍」石牌坊
「千古人龍」橫額、中間楹聯「功蓋三分延漢祚,名垂千古仰威儀」
南陽臥龍崗大門
南陽臥龍崗大門上的門額
臥龍崗門票60元
「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牌坊,象徵漢建安年間劉備在這裡三次求見諸葛亮,「昭烈」劉備的諡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石刻,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
南陽臥龍崗諸葛井亭與諸葛井
諸葛井,相傳當年諸葛亮就飲用此井中的水。
南陽臥龍崗諸葛六角井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大門
武侯祠大門兩側的望天吼石雕,
「三代遺才」石牌坊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大拜殿
大拜殿三門及部分牌匾
大拜殿上的「功蓋環宇」匾額
大拜殿上的「名垂宇宙」匾額
大拜殿上的「功蓋三分」門額
大拜殿上的「勳同伊呂」匾額
大拜殿上的「伊呂遺風」門額
大拜殿上的「隱居求志」門額
大拜殿供奉的諸葛亮塑像
大拜殿上的「舜業尹功」匾額
大拜殿上的「勳侔(móu)伊呂」匾額
大拜殿上的「吾師」匾額
大拜殿上的「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匾額
嶽飛書寫的諸葛亮《前出師表》石刻,石碑後面是嶽飛書寫的諸葛亮《後出師表》石刻。
嶽飛書諸葛亮《前出師表》局部
碑廊簡介
「書如其人」是朱元璋御筆,朱元璋看了嶽飛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有感而書。
諸葛草廬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居住房子的象徵性建築。八角形攢(cuán)尖。
作者邱承彬在臥龍崗武侯祠諸葛草廬前
郭沫若書「諸葛草廬」門額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半月臺,相傳為諸葛亮夜觀天象之處。
「躬耕亭」石刻
三顧堂門額
三顧堂劉備、諸葛亮會晤塑像
「目無魏吳」門額及「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楹聯
目無魏吳殿供奉的關羽、張飛,關羽在吹鬍子,張飛在瞪眼睛,據傳說「吹鬍子瞪眼睛」由此而來。劉備三顧茅廬時,關羽、張飛在此等候。
南陽臥龍崗關張殿簡介
「出師表」指嶽飛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碑刻拓片
魚躍龍門磚雕影壁
諸葛亮讀書臺
臥龍潭
臥龍崗唐劉禹錫《陋室銘》石刻
古柏亭,因此處原有一參天古柏,相傳為諸葛亮親手栽種,因此建亭紀念。
野雲庵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時會客聚友之地
南陽臥龍崗名勝古蹟眾多,既是旅遊勝地,又是傳統文化載體,裡面眾多的牌匾、門額猶如一座優秀書法作品的展覽館,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一處參觀學習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