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農村,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寓意美滿」的期望,這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說,蓋房子,這是家庭生活的基礎,自然在保證實用、堅固以外,對於寓意也有很多的講究。俗語中,「東高不叫高,西高壓斷腰」「門高過於堂,家敗人又亡」,反映的是家庭人員中,長幼有序,也期盼著父慈子孝,家庭和睦。
當然,在俗語中,也有很多的語句與名字有關,取名也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畢竟,跟隨人這一生。在筆者的家鄉,對於取名古有「男看楚辭,女看詩經」的說法,當然,也有「男不帶天,女不帶仙」的「古訓」,那麼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呢?還有道理嗎?看看古人有啥講究!
每當孩子呱呱落地之時,取名字也成了當務之急,有時父母會先取個「小名」,對於大名來說,要慎之又慎!過去,由於傳統思想的延續,人們在取名時,姓氏固定、輩分固定,也就僅取個「單字」作為名。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人們取名更加的隨意和與時俱進,這也造成了重名的現象比較多了!
在古代,俗語中「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有有啥講究呢?在筆者看來,古代社會,封建制度下,皇帝寓意為「天之子」,因此,名字帶「天」則犯了忌諱,這在封建社會中,是要規避的,否則將有牢獄之災。而對於「仙」字來說,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也是不妥的,一方面,「仙」字往往是對皇帝妃子以及皇后的「暱稱」,普通人是不能用之的,這句俗語,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於取名時,用字拿捏的審視!
在封建等級制度下,統治者需要的是臣服以及仰望,是不容侵犯以及觸碰的,否則將視為「大不敬」或者稱之為「逆鱗」,這也就會到來「無妄之災」!因此,在古人看來,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更流露出中庸的思想,也是審時度勢的一種具體體現!
當然,時光流逝,封建社會早已作古,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發展,人人平等下,對於名字來說,也就成了一個「符號」,只要讀起來順口,有父母長輩的期望,也就可以了!這句俗語也就沒有了現實約束力,不再適用當今社會,逐漸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裡吧,在你的身邊,又有哪些人,名字中帶有「天」「仙」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