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股出股,有錢出錢。
在經歷了「黑色星期一」和談虎色變的「錢荒」後,A股哀鴻遍野,6月20日至25日的短短4個交易日裡,上證指數跌了8.58%。其中,6月24日一天便暴跌110點,滬指再回「1時代」。
股價暴跌對於熱衷購買上市公司股權收益權信託計劃的浙江永強(002489)來說,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事情。
「前幾天一直在盯著股票價格,發現股價跌到接近警戒線時,就會給信託公司打電話,讓他們督促融資方追加質押物,相同股權或是現金。」浙江永強的董秘王洪陽對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已經補過倉了。
王洪陽口中的「他們」指的是中潤資源(000506)的控股股東金安投資和三普藥業的控股股東遠東控股集團。今年初,浙江永強購買了中泰信託三款股權收益權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分別是三普藥業股權收益權單一信託、天齊鋰業(002466)股權收益權單一信託和中潤資源股權收益權單一信託,購買金額均為1億元。
而今,浙江永強購買的三款單一信託裡已有兩款跌破止損線,質押物分別是上市公司三普藥業和中潤資源股權。
6月25日,三普藥業公告稱接到遠東控股集團的通知,其將持有的公司931萬股質押給了中泰信託,質押期限1年。
「這部分股權是用於給中泰信託發行的信託計劃補倉的。」遠東控股集團財務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浙江永強和三普藥業只是冰山一角。據本報記者統計,上半年共有18家上市公司斥巨資購買了信託產品,涉及金額達23億元。其中,王府井(600859)既購買了單一信託又買了集合信託,合計不超過5.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能夠有能力動輒幾億元購買信託產品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腰纏萬貫,但是有部分本來就不富裕的公司卻要傾其所有買理財,如豐華股份(600615)。
15億元買單一信託
信託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一季末,信託資產共計87302億元。其中,單一信託餘額高達60944億元,而集合信託餘額為20948億元,分別佔比69.81%和23.99%,管理財產信託佔了6.21%。
「今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項目,一般都做成了單一信託。」用益信託工作室分析師嶽婷指出,因為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項目安全性比較高,因此,有些機構資金直接就對接了這類項目,做成了單一信託。
根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至今,有5家上市公司購買了7款單一信託計劃,涉及金額15.2億元。
其中浙江永強斥資3億元購買了3款股權收益權單一信託計劃,另外四家分別是海信電器(600060)3億元購買了西藏信託-鐵嶺財資單一資金信託產品,王府井3.5億元購買了北京國際信託-北科建長豐項目單一資金信託,豐華股份和梅花集團分別購買了重慶國際信託-豐華股份單一資金信託和渤海國際信託-梅花集團單一資金信託,斥資分別為3.7億元和2億元。
其中,豐華股份和梅花集團是拿出自己的資金委託信託公司為其投資,而它們獲取信託收益。
海信電器公告裡並未介紹鐵嶺財資單一信託的概況,但其11個月期限的預期收益率高達10%。王府井購買的北科建長豐項目單一信託,第一個信託年度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8%。據王府井公告,北科建長風項目單一信託的資金去向是用於收購雲南長豐房地產開發公司享有的「星宇園項目」項下現房住宅、商鋪、公寓和車位等全部存活的收益權並用於其周邊配套道路建設以及商鋪、公寓的裝修等。
雖然購買單一信託的上市公司家數比較少,但是總涉及金額遠遠超過了上市公司購買集合信託的金額。
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有14家上市公司購買了16款集合信託,金額共計8億元。其中,收益率超過10%就有4單。
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宏達股份(600331)控股子公司四川釩鈦資源開發公司向關聯方四川信託購買的銀大教育集團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二期,不超過6000萬元,用於銀川能源學院的擴建並以該學院未來收入作為還款來源之一,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1%。
另外多氟多(002407)購買的2500萬元的中原理財-宏業[78]期-恆大地產集團貸款項目信託收益權集合信託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0.5%,中原內配(002448)購買的華澳國際信託兩款產品長信29號都江堰災後旅遊產業振興集合信託計劃和長盈33號國宇高科流動性資金貸款集合信託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10%。
「從收益上,單一信託整體會高些;就風險來說,單一信託和集合信託難以比較誰高誰低。」嶽婷表示,但是集合信託信息披露更完善,而單一信託比較不透明。
掏盡腰包買信託
「上市公司拿巨資去理財,本無可厚非,但要看其貨幣資金是否充足。」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從貨幣資金看,一季末,上述18家上市公司中貨幣資金超過10億元的就有9家,其中最高的是王府井,其帳面上躺了76.4億元現金,其次是梅花集團35.88億元,另外海信電器、浙江永強、日出東方(603366)、洽洽食品(002557)等也在10億元以上。
一季末,貨幣資金在1億元和10億元的有8家,分別為新海宜1.69億元、上海萊士(002252)5.7億元、中原內配7.1億元等。
在積極理財的「高富帥」上市公司裡,卻隱藏著一家「打腫臉」的上市公司。
一季末,豐華股份的貨幣資金僅剩下1716萬元,而在去年末其還有3.93億元現金。其在一季報裡說明,主要原因是購買信託產品3.7億元。
豐華股份購買的這款信託產品便是上文提到的重慶國際信託-豐華股份單一資金信託。今年2月,其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經營層購買低風險信託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的額度不超過4億元的議案》。但其年初的現金僅有3.93億元。
1月4日,豐華股份本來斥資2.9億元購買了交通銀行(601328)蘊通財富.日增利S 款集合理財計劃。不到1個月,在3月1日其辦理了全額贖回,並再加8000萬元購買了3.7億元的豐華股份單一信託。
6月21日,豐華股份公告稱收到重慶國際信託支付的信託收益760萬元(尚未扣除應支付受託人的信託報酬)。據計算,其年化收益超過了8%。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豐華股份主營業務幾近停滯,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才10萬元,其一季度虧損23萬元。這或許是豐華股份幾乎掏盡腰包也要購買信託產品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豐華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塗明海因「涉嫌不報安全事故罪」近日被山西省婁煩縣公安局採取刑事拘留措施。2月16日,其辭去了董事、董事長、總經理職務,目前的董事長是程健。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